李強的成功演講稿

  科學常是在千百次失敗後最後一次成功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近期我們企業組織觀看亞洲員工培訓第一人,中國十大傑出演講家李強關於敬業精神的講座,我深感對於凌志集團,我們每一個員工都責任重大,我們都應該有強烈的敬業精神維護我們集團的利益,為我們企業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李強老師他認為敬業精神是員工精神的基礎,如果沒有敬業精神,自動自發、為自己工作,只能是一種意願。敬業精神是一種工作態度,是一種生命態度,更是企業的靈魂。我認為這是我們每一個企業職工都必須銘刻在心的宗旨,我們的企業要發展,要競爭,就必須我們每一個員工都具備這種視企業為家,為企業的未來而拼搏努力的精神。只有我們每一個團結一致,為企業盡心服務,為企業竭力服務,我們的企業才會在社會上搏的更大更寬廣的一片天空,贏得更大更寬廣的市場,贏得社會上更多人的誇獎讚賞的口碑。

  敬業精神也是員工的天職,是榮譽的象徵,更是每個職場人士成長和成功的根本。李強老師的成功及社會各界成功人士,他們今天的輝煌成功也正是這句話最有力的闡釋。而我們凌志集團在董事長陳鴻志的帶領下,贏得如此好的口碑,更加是我們每一個企業員工逐步完善自我,完善服務態度的不竭動力。我作為我們企業的一名保安,雖是一個保安,但我以我們企業的榮譽而驕傲,我會誓死維護我們企業的榮譽,不會讓企業榮譽因為我的工作失職而受到一絲的損壞。

  敬業精神是優秀員工的職業基準,是企業基業常青的靈魂。我認為一個企業立足於社會根基的堅硬與否,不僅僅在於這個企業他的經濟實力,更得益於企業內部每一個員工他的所有誠心付出,只有心甘情願的付出,我們每個員工心裡才會有更加永不枯竭的動力去驅使我們的行動更加符合敬業精神的最高境界。

  感恩是治企之本,也是員工責任感、忠誠感的根本體現。我感恩於我們的企業,是我們企業在一次次的鼓勵與鞭策中,讓我的人生境界得以提高,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企業組織的每一次法律學習,讓我能夠知法,懂法,並嚴格要求自己遵法,用法律約束自我行為。

  “ 贏在執行 贏在細節 贏在團結 贏在堅持”,這些更加堅定了我為企業服務的決心,我會嚴格執行公司規定,嚴格規範自己的工作細節,更加團結我們所有的公司員工,用最堅定的信念為企業服務,同時我也會堅持為企業服務。因為這是我從李強老師敬業精神中獲得的最大感觸,相信我們每一個員工的盡心付出,會為我們企業的明天的輝煌更添燦爛的一筆。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時時刻刻以李強老師的敬業精神提醒自己,要忠於企業,忠於工作,忠於為企業利益而奮鬥!我要嚴格要求自己,用李強老師的敬業精神來激勵自己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2:

  最近一本書,書名叫《你在為誰工作》。她從每一位員工都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觀——“你在為誰工作”這一根本命題著手,進行了深刻細緻的論證和解答。掩卷沉思,自覺收穫不小,原來我們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都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薪水而工作,更不是為工作而工作。可以說,讀完這本書,就會對“你在為誰工作”這一思想深處的問題有了根本性的認識,頗有豁然開朗之感。全書從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故事說的是一個心理學家到一座正在建設中的教堂,詢問三位正在砸石頭的工人在“為誰工作”。第一位工人怨氣沖天地說他正在用重得要命的鐵錘去砸硬得要死的石頭,在為工作而工作;第二位工人無可奈何地說正在為一家老小的溫飽而砸石頭,在為薪水而工作;最後一位工人心平氣和地說他正在參與興建一座雄偉的教堂,和建設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在為人生價值而工作。面對同樣工作***砸石頭***,三個人有三種看法,三種看法導致三種不同的工作感受,也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結果。那麼,為什麼說工作不是為工作而工作,也不是為薪水而工作呢?因為單純為工作而工作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潛能,缺乏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只能按照上司交待的任務、交待的方法去做事,因此將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最終將與成功失之交臂。

  因為單純為薪水而工作的人,盤算著幹什麼樣的工作能得到什麼樣的報酬,幹多少工作能得到多少薪水,只想到工作只要對得起自己得到的薪水就行,全然沒有責任感可言,更談不上、體會不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他們看不到艱苦的工作能錘鍊自己的意志,挑戰性的工作能拓展自己的才能,與同事的緊密合作能提升自己的人格,與被管理者的和諧交流能造就自己的品性。殊不知,相對於這些“西瓜”,微薄的薪水充其量也只能算作“芝麻”。如果成天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斤斤計較、大傷腦筋,看不到工資背後蘊藏的巨大成長、鍛鍊機會,豈不是丟了大西瓜揀了個小芝麻嗎?排除了上述兩種錯誤觀點,我們究竟在為誰工作的答案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為自己工作。為自己工作,因為工作能為我們提供實現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告訴我們,能獲得他人的尊重、能充分發揮能力和實現自我的需要,才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那麼,是什麼能幫助我們獲得這種需要呢?只有工作。這是因為人生需要一個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舞臺,工作就是這樣的舞臺。藉助這個舞臺,去展示我們寒窗苦讀得來的知識,去展示我們長期實踐積累來的應變能力、決斷能力、適應能力、協調能力、處事能力等,藉助這個舞臺,才能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增長技能,培養和鍛鍊能受益終身的本領,才能最終達到全面充實自己、提升自我的目的。藉助這個舞臺,才能在充分品味工作中的樂趣、充分享受工作帶來的榮譽、充分體味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的同時,贏得他人的認可,收穫社會的尊重。一旦失去這個舞臺,生存就沒有質量,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意義和理由。為自己工作,因為人生在世需要工作。人立於世必須要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要解決個人的溫飽,要養家餬口,還要進行社會交往,只有通過工作獲得相應的報酬,才能使這一切皆有可能;其次要有一定的精神寄託和追求。離開了工作,不僅生存需要無法得到保障,而且精神也會極度空虛、鬱悶,甚至完全崩潰。在現實工作中,還經常會聽到“工作需要我”這種說法。持有“工作需要我”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他所從事的工作非他不可,如果換了人就會耽誤工作甚至完全做不好他這份工作。這種觀點是相當有害的,容易使人工作因新守舊甚至固步自封,驕傲自滿甚至目空一切;缺乏*甚至不思進取。同時這種觀念也是十分荒謬的,它脫離了當今勞動力供過於求的實際,要知道找一份工作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找一份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則是相當困難的事。如果有機會工作,應該感謝為我們提供工作機會的人,應該以感恩之心珍惜工作、用心工作、善待工作,這才是智者之舉,才是君子所為。如此看來,弄清楚“你在為誰工作”,實在不是一件小事。對於這個問題的正確回答,有助於我們解除困惑,擺正心態,使人生從平庸走向傑出。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你可要想清楚了,弄明白了,千萬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