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方法

  醫學教育是指按著社會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醫藥衛生人才的教育活動。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1 五年在職培訓計劃 對全國特別是西部縣級

  以上醫院從事康復理療的在職人員,進行康復醫學理論和治療技術的在職培訓,以提高其對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治療水平和康復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方法:每年一期,以函授為主,面授為輔,面授時間為一個月,主要進行康復操作技術訓練。

  2 五年千人計劃 為全國省市級以上醫院培養康復醫學技術骨幹共1000名。方法:由各地推薦選撥專科以上業務骨幹到培訓中心脫產學習兩年,合格者授與學士學位,每年200人,共1000人。

  3 五年社群康復計劃 為全國省市以上單位培養社群康復全科醫生和治療師各500名,全脫產學習一年,每年100人。

  醫學教育開設的課程:

  ①水平綜合型。在 醫學基礎課範圍內,按人體的器官系統作橫向綜合,如人體正常結構與功能的綜合;異常結構與功能的綜合;在臨床課程範圍內把各學科的內容以症狀為中心加以橫向綜合。

  ②垂直綜合型。不僅打破學科界限,而且打破基礎與臨床的界限,按器官系統,或以疾病、或以症狀、或以臨床工作常見的典型問題為中心加以縱向綜合。這種教學形式尚在試驗之中,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醫學教育的改革正方興未艾。總的趨勢是:

  ①醫學教育面臨著 醫學模式的轉變。 現代醫學隨著 疾病譜、死亡譜的改變,隨著 新健康觀念的形成,已從傳統的 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的生物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這種轉變對醫學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醫療保健人員需要具備適合新醫學模式的知識結構和智力結構。為此,則需要加強 預防醫學和群體醫學的教育,需要增加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課程,如心理學、 社會醫學、 醫學倫理學、 醫學社會學等等;採取適當措施使醫學生早日接觸臨床,早日接觸社會,開闊醫學生對疾病、對社會的觀察能力,提高了解病人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增強做社會保健工作的能力。

  ②加強培養醫學生的智慧,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能力和自學能力。為此,提倡適當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和講座;壓縮課堂時數,增加自學時間和課外活動;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調動師生雙方積極性,實行啟發式教學;改進實驗實習課,加強技能訓練;指導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圖書資料和聲像教材進行學習;有的學校試行以問題為中心,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形式。

  ③增強終身教育觀念,把基本醫學教育、畢業後教育和 繼續醫學教育結合起來。在提高本科生學校教育質量的同時,加強住院醫師專業培訓制度化、規範化的工作,使畢業後教育成為醫學生畢業後都必須接受的一種醫學正規教育制度;此外,廣泛開展繼續教育,使醫學工作者不斷開發智慧,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技術水平,以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

  醫學教育的發展歷程:

  世界歷程

  醫學教育的歷史源遠流長。人類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建立了醫學,為了把長期積累起來的醫療經驗傳給下一代,便產生了醫學教育。起初是以師帶徒的形式,隨著知識量的擴大和對醫務人員需要量的增加,學校形式的醫學教育便應運而生。中國早在公元 443年 劉宋王朝已設立了官方的醫學教育機構;公元9世紀, 義大利薩列諾醫學校開始聞名於世。一定社會的醫學教育要受到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且直接受到衛生和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的影響。與此同時,醫學教育反過來又對它們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和作用;為社會培養醫療保健人才,保護社會勞動力;把醫學知識和經驗世代積累下來,傳授下去,實現醫學知識的繼續和再生產。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 歐洲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想,認為教育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地學習的過程。在這種思潮的啟發下,目前國際上醫學教育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一個醫生接受醫學教育也是一個終身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基本醫學教育,即醫學院校教育,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是基礎教育;畢業後教育,醫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以後,在所學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接受專業化培訓,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朝著某一專業方向深化;繼續醫學教育,是在完成畢業後教育以後,為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繼續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終身過程。這三個性質不同的教育階段應緊密地銜接,形成連續統一的醫學教育過程。

  國內歷史

  中國的醫學教育始於 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世紀以後,西方醫學傳入中國,外國教會在各地陸續辦起醫院,進而招收學徒,創辦醫學校,西方新醫學教育引入中國。1866年 美國教會在 廣州創辦了博濟醫學校,1881年清政府在 天津開設醫學館,繼之,1903年在北京京師大學堂內增設醫學館。這以後全國各地建立許多醫學院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本上確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進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結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層次的醫學教育體系***見表中國醫學教育形式和層次一覽表***。在發展 現代醫學教育的同時,又奠定了中醫藥教育基礎,發展了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