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運動是什麼

  不少同學都通說過登山運動,但是又有多少同學瞭解登山運動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登山運動概述:

  登山***mountaineering***:是指在特定要求下,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進行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登山運動可分為登山探險***也稱高山探險***、競技攀登***包括攀巖、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裝置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儘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登山來自於人們生活、生產勞動的實踐。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山,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山脈。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期生活在山上或靠山的地方的人通過上山砍柴、打獵、伐木及採掘野果、野菜、藥材和礦藏等手段.取得各種生活和生產資料。在遠古時期,洪水氾濫時,人們上山去躲避洪水。當人類社會出現部落、民族和國家後,人們又常常上山去躲避入侵的敵人或依山打擊敵人。在商品交換形成之後,人們又趕上馬匹,翻山越嶺與夕卜族進行商品和文化、藝術的交流。

  整個人類的生活與山有著密切的關,登山也就由此而不斷得到了發展。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許多登山的傳統習俗,如人們利用九月九曰重陽節登高來進..……行健身活動和旅遊活動,許多文人墨客也非常熱愛遊覽:登山以盡情享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壯觀。為了登上峰頂,人們充分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31786年之前T就曾有人使用登山鎬、繩索等專門器械,並簞握了雪萌、滾石、冰崩、高山缺氧等有關知識。當登山專門技術專—門裝備形成後,登山逐漸地從旅行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體育運動專案。而把登山作為一項專門的體育運動,是在18世紀末期開始的。

  登山運動是體育運動的一類。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攀登各種不同地形的山峰或山嶺。可分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阿爾卑斯式登山和技術登山等數種。始於十八世紀八十年代。1786年8月8日法國醫生巴卡羅與石匠巴爾瑪結伴第一次登山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年科學家德.索修爾率領的十九人登山隊再度登上勃朗峰,世界登山運動從此延生。因此項運動首先從阿爾卑斯山區開始,故也稱為“阿爾卑斯運動”。從1786年至1865年間,阿爾卑斯山脈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峰,相繼為登山運動員登上,國際登山史上稱此一時期為“阿爾卑斯的黃金時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使用各種攀登工具和技術的技術登山日漸推廣,其活動地區也從阿爾卑斯低山區轉向喜馬拉雅高山區。1950年至於1964年,世界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相繼為中、英、美、意、日等十多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所征服,國際登山史上稱此一時期為“喜馬拉雅的黃金時代”。1964年後許多登山“禁區”被突破,開始進入從來無人使用過的難險路線攀登7,000-8,000米以上高峰的新時期。1978年並在喜馬拉雅高山區出現不用氧氣登上高峰的阿爾卑斯式登山。中國此項運動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5年出現第一批登山運動員,1956年建立第一支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從東北山嵴登上珠穆朗瑪峰,並於1975年將一個特製金屬測繪覘標豎立在珠峰頂上,準確測出該峰的高度為8,848.13米。是為國際登山史上首次對世界最高峰高程的確切測量。1964年登上最後一座從未有過人跡的8000米以上的希夏邦馬峰在多次登山活動中,登山運動員與科學工作者密切配合,進行了各種高山考察活動。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東嶽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華陰市。南嶽衡山***1300.2米***,位於湖南衡陽市。北嶽恆山***2016.1米***,位於山西渾源縣。中嶽嵩山***1491.7米***,位於河南登封市。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曆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 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界。

  登山必備用品:

  ***一***穿著

  a. 帽子:有了它,可使你減少30%體內熱量的散發,當然如果有一頂防水、保暖兼備的帽子,那將更好了!有人在高山上行走,因為沒戴帽子,又加上風的吹襲,就造成了頭痛的傷害。

  b. 內衣褲、外衣褲:很多人總認為要去爬山只需在家中隨便找些舊衣褲穿就可以了,如果你瞭解布料的特性,也許你會有正確的選擇。只有羊毛衣褲,才能在吸溼30%之後,仍有保溫效果,事實上有些仿毛線的衣褲也不錯,這些你都找不到的時候,就應該去買一套登山專用的保暖衣褲了。至於內衣褲,我可從沒聽說過有人平常就穿運動用的排汗內衣褲,因此沒有替代品,因為失溫就是從這最貼身的內衣褲開始引起的。

  c.風雨衣:不論你參加一天或數天的野外活動,它永遠是你的好夥伴,可別輕易拋棄它。現今市面仍以GORE-TEX布料製成的雨衣褲最佳。

  d.手套:需要時,它也是你的好幫手,以羊毛或一些不吸水、保溫好的化纖材質為佳。

  e.登山鞋:現在很多人仍穿著運動鞋、旅遊鞋上山,它們在保溫、防止碰撞及扭傷方面的效果都比登山鞋差。穿登山鞋的人,應該以一雙排汗內襪,一雙羊毛或棉織厚襪的穿法最佳,然後在遇雨或雪天時,再加一雙防水腿套,那就更完美了。

  ***二***裝備

  a.刀:國外的戶外活動者,幾乎沒有人不帶一把刀的,因為在他們的野外活動指南上,就已經闡明瞭刀的重要性;中國的牧民在山上工作時,也一定隨身攜帶番刀一把,因此他們也有許多有益的經驗。當你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刀能夠做很多工作,如搭建避難所、生火、做擔架、柺杖等等。總不能出現狀況時,再下山找人借刀吧!除非你早已練成了中國功夫--鐵砂掌,不然可別忘了找一把適合自己的刀。有了刀後,更要時刻保持鋒利。有些人的刀,早已凹凸有序的似鋸子般,他們仍帶著它上山,那真象帶一把廢鐵一樣,搞不好那刀比手刀還不管用呢!

 

  b.火柴:它可以為你帶來熱源,而火柴也需要做防水處理,現在很多人改帶打火機,事實上就算你帶了打火機,火柴仍是必要的裝備。

  c.手電筒及頭燈:夜間可供你照明及打訊號。

  d.地圖與指南針:這也是很多登山者所不以為然的,不去學習其用法,也從不帶在身邊,因此當自己迷路後,馬上就失去了方向與目標,於是在山裡亂走,這在山難事故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迷路與失蹤。我們奉勸每位登山者,自己要帶指南針與地圖,並事先熟悉它的用法,它會在關鍵時刻幫助你找出一條生路來,且地圖上會告訴你在什麼地方有村莊或公路。如果你上山時,你的領隊和嚮導沒有發地圖給你,最好找他們要一張。

 

  e.求生盒:一個大小合適的密封盒,其內裝有:細鐵絲一段防水火柴和打火機、求生紙或防水布、蠟燭一小節、蜂蜜一小罐或糖果少許*胃藥及個人內外用藥品、求生卡、火種,如果買不到也可自己做一個,最好用金屬盒裝這些用品,因不得已時,它可用來炊煮東西或熱水。而指南針和刀,原就是個人必備裝備,隨時都要用,可別放入求生盒內當求生物品哦!

  f.求生卡:卡上記載了個人資料及求生急救的步驟,如此對一些遇事會緊張得不知所措的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依書本上的求生步驟,簡單製作一張小卡片,並記入個人資料,然後用防水膠處理後,放入求生盒內。

  g.緊急避難帳篷:這是一頂只有900克重的超輕一人帳,名為緊急避難帳,那當然是讓你在遇到特殊事件時才拿出來用的。就因如此,如果你擁有它,你及你的隊友都將多一份保障,況且,當你在冰雪地遇到遇到特殊情況時,你可用它包住六、七人,然後在裡面點一支蠟燭,如此就能抵抗零下二十度的低溫至第二天。在日本,這是一位嚮導的規定裝備,不論是一天的郊遊或是多天的行走,他們都會帶著它,因為他們認為嚮導的技能與體力多優於一般登山者,所以他們有責任在山區遇到自己的朋友或他隊的人員有意外時,馬上擔負起救援的工作。因此,就是一天的郊遊活動,他們的揹包裡,除了此避難帳外,還會加帶一瓦斯爐、二人小炊具、急救用品及緊急用藥,以及一個超輕睡袋。

  h.睡袋:必須視你前往的山區來選擇一個適宜的保暖睡袋,也有人帶著平地露營用的絲棉睡袋到高山上去,結果當然很慘了!只差一點就凍死,也不必談求生了。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