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過程中的危險有哪些

  戶外登山已成為現在健身的一種潮流方式,但是在戶外進行運動時,還有會有登山的危險時常發生的。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登山過程中的危險

  雪崩

  容易發生雪崩的地區,稱雪崩區。雪崩發生時,積雪沿著一條被稱為雪崩槽的通道滑落,留有明顯痕跡;同時在雪崩槽下部出現雪崩堆積物。

  雪崩發生的時間,一般是在大雪後的2~3日內,一天中又多出現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的最高氣溫時間。因此在具體路段的選擇上,要儘量避開雪崩區。如非經過雪崩區不可,則要做好充分準備。

  經過的時間一定要避開雪崩的多發期。因為通過者不利於觀察,可以選擇在有利的地形上輪流設定瞭望哨,以便及時的做防備工作或及時的報警。

  每人繫上雪崩飄帶,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組間距離拉長,後面的人踏準開路者的足跡***防止切斷雪層而觸發雪崩***,輕聲快速通過,遭遇雪崩時,不要驚慌失措,首先儘快甩脫揹包,將冰鎬插入坡面並盡力握牢,以求身體不被裹挾滾墜。

  如果控制失效而被裹走,在滑動時應盡力用雙手向上扒動,以使身軀浮在衝擊物上邊。一俟停止滾動,未被埋沒的人要儘快以主繩和雪崩飄帶為線索,用雪崩探條尋找和搶救被埋沒者。被雪埋沒的人要在嘴的附近造成空隙,以延緩窒息時間。

  冰崩

  冰崩在懸冰川末端及其兩側、冰塔、冰崖等地形上,由於重力、風力、消融和冰川流動等原因而引起的冰體崩落、坍塌的現象,稱為冰崩。

  冰崩多發生在高溫的季節和每天的溫度最高的時間裡。冰崩區的特點及其識別,冰崩的預防和救護,都與雪崩相類似。

  滾石

  滾石經風化破碎的石塊,在重力、風力等作用下,從山上滾落下來,稱為滾石。這種危險,在沒有植被覆蓋的高山上,尤易發生。

  發生過滾石的地區稱為滾石區。滾石區的顯示特徵也是在其下部有大量堆積物,堆積物上部一般也有滾石通過的痕跡。

  根據下部堆積石塊的狀況可辨別滾石發生時間的遠近,堆積石塊的表面,經風化已比較渾圓或長有低等植物,說明該處已有較長時間沒有發生滾石,是比較穩定而安全的老滾石區。

  若堆積物稜角銳利,表面新鮮,則為比較危險的新滾石區。滾石也是多發生於高溫季節和每天的高溫時間內。

  通過滾石區的預防措施,與雪崩、冰崩類似。一旦遭遇滾石,切忌驚慌亂跑,應沉著鎮靜,面向上方,注視滾石的動向,俟滾石靠近時再迅速躲閃,或利用附近可以遮身的基岩、陡坎、巨大石塊等地形地物,躲避滾石襲擊。如系體積很小、散碎性的滾石,也可將揹包舉到頭上防護。

  登山鞋的選擇

  1、就高不就低原則

  如果你對自己去的地區地形特徵不甚瞭解,那麼在選擇鞋子時應是就高不就低,寧可選高一檔次的系列。

  假如在徒步系列和穿越系列拿不定主意,那麼就應該選穿越鞋,充其量是穿著感覺重一些,卻可更好地保護你的腳,因為在抗衝擊力或支撐力上,高檔的戶外鞋總會對腳給予更好的保護。

  2、留有餘地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選鞋都是選擇合腳的,但在我們選擇戶外鞋時需要留有一些空隙,這是因為長時間的行走時會讓腳膨脹。

  如果鞋剛剛好,腳膨脹後就會有緊箍感,不利於腳部的放鬆。再者複雜的地形有上坡下坡,人走下坡時,人體重心的壓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常常使腳前衝,剛好的鞋會緊頂腳趾,時間久了會使腳趾很痛,甚至受傷。

  而大一號的鞋,繫緊鞋帶後會使腳跟緊貼後部,前端稍有餘地,這樣腳在前衝過程中就會減少擠壓,從而減少對腳趾的傷害。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穿戶外鞋時應選擇稍厚的襪子,以填充鞋與腳之間的空隙,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腳磨出水泡。至於鞋寬標準應不緊不鬆為好,因為無論是那一個系列,在穿一個時期後都會有一些鬆懈現象,因此不需要留餘地。

  3、較長時間的出行應選擇防水鞋

  戶外的大自然景色是非常有魅力的,然而大自然的天氣又是複雜多變的。所以出行者需要做好應付各種變化的準備。

  因此出行時間較長選擇鞋應力求防水,一雙有Gore-Tex襯裡的戶外鞋,可以給你全天候的保護。如果你選用了Gore-Tex戶外鞋,還應選擇能導汗透溼的襪子***最好是Coolmax材料***,配合使用才會有最佳效果。

  4、關注戶外鞋的防滑性

  防滑是戶外鞋應具備基本特性之一,也是檢查一雙鞋效能的重要指標,良好的防滑性更有利於行走的穩定,從而減少傷害。

  客觀地說,從橡膠的特性看,防滑性和耐磨性是一對矛盾,防滑性要求橡膠密度越高越好,但密度又和磨擦係數成反比,鞋的品牌商為了解決鞋底防滑問題在花紋以及橡膠表面做了許多文章,使戶外鞋有較好的防滑性。

  鞋底經過一個時期的磨損後防滑性會下降,特別是在潮溼的堅硬的地面上,密度極高的橡膠常常會影響防滑性,但在乾燥地面上不受影響,戶外客比較熟悉的Vibram大底就有這方面的特性。

  Vibram橡膠是大家公認耐磨性最強的,使用中你會發現,在潮溼的硬地上其防滑性會打折扣,而相對軟一點的大底防滑性卻更好,關鍵問題是你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使用。

  5、出行前應試穿磨合

  戶外鞋之所以有較強的支撐力,關鍵在於鞋底很硬,鞋幫緊縮而堅挺,這樣在負重時才能增強腳部支撐,但這種比較硬朗的設計結構,在新鞋剛上腳時,常常是不能馬上適應,需要有一個適應期。

  因此購買新鞋後正式出行前,最好先在腳上磨合一週,覺得沒有不適感時,再出行戶外。

  6、關注戶外鞋的品牌和價效比

  當你拿定主意準備選一款戶外鞋時,你可能首先會考慮自己需要花多少錢買一款什麼檔次的戶外鞋,那麼你一定要關注戶外鞋的品牌和價效比,這些外型看似無大異的戶外鞋,由於設計技術和使用材料的不同,質量不可同言而語。

  一雙品質卓越的戶外鞋應具備質輕、堅固、舒適、具有良好的彈性、外型美觀等特點,而低檔的戶外鞋由於選用廉價的材料,相對比較重,弄不好還會出現脫膠、掉底現象。

  不同的戶外鞋的價格雖然有較大差異,但穿起來感覺自然也會不一樣。有些鞋價格看起來高了一些,但一雙高檔鞋能抵兩三雙低檔鞋來穿,相比起來可能更經濟些。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