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術的基本資料有哪些

  武術,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專案。 兩廣人稱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武術的資料。歡迎閱讀!

  武術的基本資料

  武術英語翻譯:martial arts such as shadow-boxing, swordplay, etc.

  武術是特指中國武術,別的國家的格鬥技巧沒有這個稱呼。而中國武術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專案。***《現代漢語詞典》***

  從歷史上看,有不少歸屬武術類的名稱,春秋戰國時稱“技擊”兵技巧一類***;漢代出現了“武藝”一詞,並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選》中“偃閉武術”***當時泛指軍事***的“武術”一詞;民國時稱“國術”:新中國成立後仍沿用“武術”一詞。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是中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以鍛鍊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兩廣人稱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被視為中國漢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佈關係,衍生出不同武術門派。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格鬥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當中又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範疇。從實踐中帶來了有關體育、健身、和漢族武術獨有之氣功、及養生等重要功能。理論中帶來了不少前人之經驗和拳譜記錄。運動形式有套路和對抗等。因此,它體現漢族對攻防技擊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經驗上積累,以自立、自強、健體養生為目標的自我運作,套路運動有拳術、刀、槍、劍、棍等,練習套路時顯示出身體動作之優美姿態。中國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煉的文化特徵、及對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學的特色、意義,對現今中國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武術的分類

  中國武術分為傳統武術和國標武術

  國標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而傳統武術則是由古代戰爭和街頭打架所發展出來的徒手和器械格鬥術。其內容有踢﹑打﹑絆﹑拿,柔術等等“傳統的中國武術又稱之為國術,其本質是一種格鬥,它與普通的體育運動不同,體育運動是一種健身遊戲,而格鬥卻是一種生存遊戲”按照武術大師鄭雨東的觀念,傳統武術不能算作一種體育運動。當然,目前流行的國標武術是一種體育運動,因為國標武術是競技和表演性質的,本質上接近於體育。傳統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國標武術則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臺形勢式,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

  武術的發展

  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舊石器時代,已出現了尖狀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時代末期,則出現了大量的石斧、石鏟、石刀和骨制的魚叉、箭鏃,甚至還有銅鉞、銅斧等。這些原始生產工具和武器,後來大部分成了武術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戰爭的頻繁發生,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在部落戰爭中,遠則使用弓箭、投擲器,近則使用棍棒、刀斧、長矛,凡是能用於捕鬥搏擊的任何生產工具都成為戰鬥的武器。據史籍記載,大禹時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後來,禹停止進攻,讓士兵持斧和盾進行操練,請三苗部族的人觀看這種“千戚舞”以顯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從此臣服。這是原始社會一次盛大的武術自衛演練。古代的“武舞”為後來武術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少林武術作為一種人文文化現象,作為一種人體形態文化或是作為健身、禦敵、競技專案在中國早已家戶喻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少林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其中“禪”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據,因為禪”是“外不著想,內不動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壇經》上說:禪 乃梵文音譯“禪那”,其意譯為“棄惡”、“功德叢林”、“思維修”、“靜慮”。它的基本含義就是息心靜寂地參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別不同,講究的是“禪武合一”。在少林寺眾多的禪武修煉者當中,潘國靜法號釋延武就是其中具有傑出代表性的人物。少林武功又是中國武功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內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蘊,最具完整的體系,最具權威性,又最具神祕感的中國武功流派,它無疑已成為中國武功的主流學派。

  相傳著名的達摩祖師在 “少林寺”面壁修煉十年的漫長歲月中,言傳身教創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一開始就具備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內涵,具有修身養性,善化人性,清淨無為的武德。使佛教文化哲理的“禪”等武功相輔相成,達到二者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研究武術的基本依據。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不同的時期對武術概念的表達不盡相同,它的內涵和外延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武術本身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

  武術步法的練習方法

  1、上步

  上步的動作方法是:一腳向前一步或半步後成一定步型。

  上步後常伴隨進攻技法,如上步衝拳等。

  注意:①上步要輕靈穩健。②上步要一次到位,做到規範標準。

  2、跟步

  跟步的動作方法是:一腳向前上一步,另一腳隨後跟上半步或一步,落在前腳後面。

  跟步多是形意拳配合手法的步法,如跟步崩拳等。它能增強上步進攻力量和威力。

  注意:①上體正直,跟步穩健。②前腳上和後腳跟節奏分明,連線緊湊。

  3、退步

  退步的動作方法是:一腳向後退半步或一步,或兩腳依次後退。

  退步主要用於防守對方進攻。

  4、撤步

  撤步的動作方法是:一腳向後退半步或一步,另一腳隨之向後撤半步或一步,停落在後腳前。

  撤步主要配合衝拳,格擋等手法,用於退守,並在退守同時能伺機反攻。

  注意:①退、撤要分明。②要有伺機反攻的意識。

  5、交叉步

  交叉步是兩腿側向交叉走步。其動作方法是:一腿向另一腿前面交叉,側面邁步稱為邁步走。一腿向另一腿後面側向插步為偷步走。

  交叉步主要用於閃避對方的正面攻擊,並從側面進攻對方。

  6、倒插步

  倒插步的動作方法是:兩腳開立,重心移至一腿支撐,另一腿向支撐腿後橫邁一步,前腳掌著地,腳跟踮起,支撐腳全腳著地,腳尖外撇,膝部屈弓。左腳在前,稱為左交倒插步,右腳在前,稱為右倒插步。

  倒插步攻擊中多用於側向偷步,轉身鞭拳攻擊對方。

  注意:①要擰身、挺胸、合胯。②兩腿交叉虛實分明。

  7、行步

  行步的動作方法是:兩腿微屈***或半蹲***,兩腳快速、連續地向內側前方弧形行走步。順時針右弧形走時,左腳尖微內扣,右腳尖微外撇。逆時針向左弧形走時,右腳尖微內扣,左腳尖微外撇。

  行步是佯攻性技法,避實就虛,邊線進攻。

  注意:①挺胸立背,擰腰裹胯。②行步平穩、輕快,步幅均勻,重心平穩無起伏。

  8、八卦步

  八卦步的動作方法是:側對圓心,並步站立屈膝稍蹲或半蹲。兩腳沿圓圈行走,裡腳直進,外腳上步扣腳,兩腳平起平落,似擦地面而行。上體含胸拔背,擰腰坐胯。眼平視圓心。

  八卦步主要是避實就虛,尋找戰機,乘虛而入。

  注意:①要頂頭、擰腰、坐胯。②行步時,圈要圓,步要順。③兩腿裹扣,腳心空含,五趾抓地。④行走過程中重心平穩,防止起伏。⑤初學時速度由慢到快,姿勢由高到低,時間逐漸加長。

  9、三角步***又稱騎龍步***

  三角步的動作方法是:並步抱拳,左腳向右前方上步,腳尖外撇屈膝,右腿屈膝前跪,腳跟提起,身體對右前弓。上體左轉,同時右腳經前向左前方繞上一步,腳尖內扣,屈膝,左腿屈膝跪腿,腳跟提起,眼向左看。左腳向左側上步成左弓步。右勢相同,左右腿動作交換。

  三角步主要用於避實就虛,從側面攻擊對方。是南拳常用步法。

  注意:①步法靈活穩健。②動作連貫圓活。③重心平穩,防止起伏。

  10、踏步***又稱振腳***

  踏步的動作方法是:並步站立,一腿屈膝上提,支撐腿屈膝下蹲的同時全腳掌用力向地面踏擊。

  踏步主要用於助威、助勢或踏對方腳面。

  注意:①下振藉助蹲身之勢。②全腳掌著地。

  11、擊步

  擊步的動作方法是:並步叉腰,左腳向左側直腿點地。左轉體,身體前傾,右腳提離地面,左腳隨即蹬地向前上跳起,右腳迅速以腳內側在空中碰擊左腳跟。碰擊後右腳先落地,左腳再前落或側點步。右勢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擊步用於攻擊對方下部,或解脫對方2對自己下部的威脅。長拳套路中多作為跳躍動作助跑之用。

  注意:①身正、挺胸、提氣。②縱跳、碰擊、落步要連貫。

  12、躍步

  躍步的動作方法是:一腳蹬地踏跳,向前騰跳,另一腳隨勢向前擺跳。落地時踏跳腳腿落於後,擺躍腿落於前。落地可成僕步、弓步等步型。

  躍步主要用於快速接近隨訪,施展攻擊。

  注意:①跳躍時儘量高、遠。②落步要輕、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