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剪彩儀式的基本禮儀有哪些***2***

  竣工剪彩儀式主持詞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父老鄉親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舉行我村村級活動場所竣工慶典儀式,這是我村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村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在此,我代表xx黨總支、村委會和xxxx餘村民,向出席今天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一貫支援、關心和幫助我村建設和發展的上級黨委、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參加今天儀式的有:

  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以上領導和各界人士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天的儀式共有x項議程。

  ***1***、下面我宣佈:xx村村級活動場所竣工剪彩儀式現在開始!鳴炮、奏樂。

  ***2***、請全體起立,升國旗、唱國歌。

  ***3***、下面由村委主任xx同志向大家介紹工程情況。

  ***4***、下面頒發xx村榮譽村民證書,下面請對xx村經濟與各項事業支援與幫助的

  同志,上主席臺,由xxx為他們頒發榮譽證書。

  ***5***、下面請鄉***領導***xxx同志講話。

  ***6***、下面請縣***領導***xxx同志作重要講話。

  ***7***、下面用熱烈的掌聲請 同志作重要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大家的光臨為今天的儀式增光添彩,美好的祝願使我們倍受鼓舞,我們相信,由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有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鼎力支援、有我村黨員幹部和xxxx餘村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儘快實現xx村文化繁榮、實現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穩步發展,xx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8***、下面進行今天儀式的最後一項議程:剪綵!請xxx為我村村級活動場所竣工剪綵!

  ***9***儀式結束。

  剪彩儀式流程

  當主持人宣告進行剪綵之後,禮儀小姐即應率先登場。在上場時,禮儀小姐應排成一行行進。從兩側同時登臺,或是從右側登臺均可。登臺之後,拉彩者與捧花者應當站成一行,拉彩者處於兩端拉直紅色緞帶,捧花者各自雙手手

  商務剪彩儀式的程式:在組織剪彩儀式時,是沒有必要一味地求新、求異、求轟動,而脫離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勤儉持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商界人士所必須銘記在心的。

  從操作的角度來進行探討,目前所通行的剪綵的禮儀主要包括剪綵的準備、剪綵的人員、剪綵的程式、剪綵的作法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以下,就分別擇其要點進行介紹。

  首先,剪綵的準備必須一絲不苟。

  與舉行其他涉及到場地的佈置、環境的衛生、燈光與音響的準備、媒體的邀請、人員的培訓,等等。在準備這些方面時,必須認真細緻,精益求精,這自不待言。

  除此之外,尤其對剪彩儀式上所需使用的某些特殊用具,諸如紅色緞帶、新剪刀、白色薄紗手套、托盤以及紅色地毯,仔細地進行選擇與準備。

  其次,剪綵的人員必須審慎選定。

  在剪彩儀式上,最為活躍的,當然是人而不是物。因此,對剪綵人員必須認真人進行選擇,並於事先進行必要的培訓。除主持人之外,剪綵的人員主要是由剪綵者與助剪者等兩個主要部分的人員所構成的。以下,就分別來簡介一下對於他們主要禮儀性要求。

  在剪彩儀式上擔任剪綵者,是一種很高的榮譽。剪彩儀式檔次的高低,往往也同剪綵者的身份密切相關。因此,在選定剪綵的人員時,最重要的是要把剪綵者選好。

  剪綵者,即在剪彩儀式上持剪刀剪綵之人。根據慣例,剪綵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但是一般不應多於五人。通常,剪綵者多由上級領導、合作伙伴、社會名流、員工代表或客戶代表所擔任。

  確定剪綵者名單,必須是在剪彩儀式正式舉行之前。名單一經確定,即應儘早告知對方,使其有所準備。在一般情況下,確定剪綵者時,必須尊重對方個人意見,切勿勉強對方。需要由數人同時擔任剪綵者時,應分別告知每位剪綵者屆時他將與何人同擔此任。這樣作,是對剪綵者的一種尊重。千萬不要“臨陣磨槍”,在剪綵開始前方才強拉硬拽,臨時找人湊數。

  必要之時,可在剪彩儀式舉行前,將剪綵者集中在一起,告之對方有關的注意事項,並稍事訓練。按照常規,剪綵者應著套裝、套裙或制服,將頭髮梳理整齊。不允許戴帽子,或者戴墨鏡,也不允許其穿著便裝。

  若剪綵者僅為一人,則其剪綵時居中而立即可。若剪綵者不止一人時,則其同時上場剪綵時位次的尊卑就必須予以重視。一般的規矩是:中間高於兩側,右側高於左側,距離中間站立者愈遠位次便愈低,即主剪者應居於中央的位置。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規定剪綵者的位次“右側高於左側”,主要是因為這是一項國際慣例,剪彩儀式理當遵守。其實,若剪彩儀式並無外賓參加時,執行我國“左側高於右側”的傳統作法,亦無不可。

  助剪者,指的是剪綵者剪綵的一系列過程中從旁為其提供幫助的人員。一般而言,助剪者多由東道主一方的女職員擔任。現在,人們對她們的常規稱呼是禮儀小姐。

  具體而言,在剪彩儀式上服務的禮儀小姐,又可以分為迎賓者、引導者、服務者、拉彩者、捧花者、托盤者。迎賓者的任務,是在活動現場負責迎來送往。引導者的任務,是在進行剪綵時負責帶領剪綵者登臺或退場。服務者的任務,是為來賓尤其是剪綵者提供飲料,安排休息之處。拉彩者的任務,是在剪綵時展開、拉直紅色緞帶。捧花者的任務則在剪綵時手託花團。托盤者的任務,則是為剪綵者提供剪刀、手套等剪綵用品。

  在一般情況下,迎賓者與服務者應不止一人。引導者既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為每位剪綵者各配一名。拉彩者通常應為兩人。捧花者的人數則需要視花團的具體數目而定,一般應為一花一人。托盤者可以為一人,亦可以為每位剪綵者各配一人。有時,禮儀小姐亦可身兼數職。

  禮儀小姐的基本條件是,相貌較好、身材頎長、年輕健康、氣質高雅、音色甜美、反應敏捷、機智靈活、善於交際。禮儀小姐的最佳妝束應為:化淡妝、盤起頭髮,穿款式、面料、色彩統一的單色旗袍,配肉色連褲絲襪、黑色高跟皮鞋。除戒指、耳環或耳釘外,不佩戴其他任何首飾。有時,禮儀小姐身穿深色或單色的套裙亦可。但是,她們的穿著打扮必須儘可能地整齊統一。必要時,可向超越慶典禮儀公司聘請專業禮儀小姐。

  再次,剪綵的程式必須有條不紊。

  在正常情況下,剪彩儀式應在行將啟用的建築、工程或者展銷會、博覽會的現場舉行。正門外的廣場、正門內的大廳,都是可予優先考慮的。在活動現場,可略作裝飾。在剪綵之處懸掛寫有剪彩儀式的具體名稱的大型橫幅,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來說,剪彩儀式宜緊湊,忌拖沓,在所耗時間上愈短愈好。短則一刻鐘即可,長則至多不宜超過一個小時。

  按照慣例,剪綵既可以是開業儀式中的一項具體程式,也可以獨立出來,由其自身的一系列程式所組成。獨立而行的剪彩儀式,通常應包含如下六項基本的程式:

  第一項,請來賓就位。在剪彩儀式上,通常只為剪綵者、來賓和本單位的負責人安排座席。在剪彩儀式開始時,即應敬請大家在已排好順序的座位上就座。在一般情況下,剪綵者應就座於前排。若其不止一人時,則應使之按照剪綵時的具體順序就座。

  第二項,宣佈儀式正式開始。在主持人宣佈儀式開始後,樂隊應演奏音樂,現場可施放禮花禮炮,全體到場者應熱烈鼓掌。此後,主持人應向全體到場者介紹到場的重要來賓。

  第三項,奏慶典喜慶樂曲。此刻須全場起立。必要時,亦可隨之演奏本單位標誌性歌曲。

  第四項,隨後發言。發言者依次應為東道主單位的代表、上級主管部門的代表、地方政府的代表、合作單位的代表,等等。其內容應言簡意賅,每人不超過三分鐘,重點分別應為介紹、道謝與致賀。

  第五項,進行剪綵。此刻,全體應熱烈鼓掌,必要時還可奏樂或燃放鞭炮。在剪綵前,須向全體到場者介紹剪綵者。

  第六項,進行參觀。剪綵之後,主人應陪同來賓參觀被剪綵之物。儀式至此宣告結束。隨後東道主單位可向來賓贈送紀念性禮品,並以自助餐款待全體來賓。

  最後,剪綵的作法必須標準無誤《代辦營業執照》《鋁合金門窗》《高檔紗窗》

  進行正式剪綵時,剪綵者與助剪者的具體作法必須合乎規範,否則就會使其效果大受影響。

  當主持人宣告進行剪綵之後,禮儀小姐即應率先登場。在上場時,禮儀小姐應排成一行行進。從兩側同時登臺,或是從右側登臺均可。登臺之後,拉彩者與捧花者應當站成一行,拉彩者處於兩端拉直紅色緞帶,捧花者各自雙手手捧一朵花團。托盤者須站立在拉彩者與捧花者身後一米左右,並且自成一行。

  在剪綵者登臺時,引導者應在其左前方進行引導,使之各就各位。剪綵者登臺時,宜從右側出場。當剪綵者均已到達既定位置之後,托盤者應前行一步,到達前者的右後側,以便為其遞上並剪刀、手套。公務員之家

  剪綵者若不止一人,則其登臺時亦應列成一行,並且使主剪者行進在前。在主持人向全體到場者介紹剪綵者時,後者應面含微笑向大家欠身

  或點頭致意。

  剪綵者行至既定位置之後,應向拉彩者、捧花者含笑致意。當托盤者遞上剪刀、手套,亦應微笑著向對方道謝。

  在正式剪綵前,剪綵者應首先向拉彩者、捧花者示意,待其有所準備後,集中精力,右手手持剪刀,表情莊重地將紅色緞帶一刀剪斷。若多名剪綵者同時剪綵時,其他剪綵者應注意主剪者動作,與其主動協調一致,力爭大家同時將紅色緞帶剪斷。

  按照慣例,剪綵以後,紅色花團應準確無誤地落入托盤者手中的托盤裡,而切勿使之墜地。為此,需要捧花者與托盤者的合作。剪綵者在剪綵成功後,可以右手舉起剪刀,面向全體到場者致意。然後放下剪刀、手套於托盤之內,舉手鼓掌。接下來,可依次與主人握手道喜,並列隊在引導者的引導下退場。退場時,一般宜從右側下臺。

  待剪綵者退場後,其他禮儀小姐方可列隊由右側退場。

  不管是剪綵者還是助剪者在上下場時,都要注意井然有序、步履穩健、神態自然。在剪綵過程中,更是要表現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剪彩儀式的由來

  剪綵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剪綵起源於西歐。

  在古代,西歐造船業比較發達,新船下水往往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為了防止人群擁向新船而發生意外事故,主持人在新船下水前,在離船體較遠的地方,用繩索設定一道“防線”。等新船下水典禮就緒後,主持人就剪斷繩索讓觀眾參觀。後來繩索改為綵帶。人們就給它起了“剪綵”的名稱。

  另一種說法是,剪綵起源於美國。

  1912年,在美國的一個鄉間小鎮上,有家商店的商主慧眼獨具,從一次偶然發生的事故中得到啟迪,以它為模式開一代風氣之先,為商家創立了一種嶄新的慶賀儀式——剪彩儀式。

  當時,這家商店即將開業,店主為了阻止聞訊之後蜂擁而至的顧客在正式營業前耐不住性子,爭先恐後地闖入店內,將用以優惠顧客的便宜貨爭購一空,而使守時而來的人們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便隨便找來一條布帶子拴在門框上。誰曾料到這項臨時性的措施竟然更加激發起了擠在店門之外的人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更想早一點進入店內,對行將出售的商品先睹為快。

  事也湊巧,正當店門之外的人們的好奇心上升到極點,顯得有些迫不及待的時候,店主的小女兒牽著一條小狗突然從店裡跑了出來,那條“不諳世事”的可愛的小狗若無其事地將拴在店門上的布帶子碰落在地。店外不明真相的人們誤以為這是該店為了開張志喜所搞的“新把戲”,於是立即一擁而入,大肆搶購。讓店主轉怒為喜的是,他的這家小店在開業之日的生意居然紅火得令人難以設想。

  向來有些迷信的他便追根溯源地對此進行了一番“反思”,最後他認定,自己的好運氣全是由那條被小女兒的小狗碰落在地的布帶子所帶來的。因此,此後在他旗下的幾家“連鎖店”陸續開業時,他便將錯就錯地如法加以炮製。久而久之,他的小女兒和小狗無意之中的“發明創造”,經過他和後人不斷地“提煉昇華”,逐漸成為一整套的儀式。它先是在全美,後是在全世界廣為流傳開來。在流傳的過程中,它自己也被人們賦與了一個極其響亮的鼎鼎大名——剪綵。沿襲下來,就成了今天盛行的“剪綵”儀式。


看了關於剪綵的禮儀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