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德故事兒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親和力。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彭陳辭姻

  詩曰:陳氏有子,鉅商愛之,欲納為婿,婉言以辭。

  明朝時彭鶴禎的妻子陳氏,是廣東番禺①縣人,很早就守了寡,她撫養孩子守著貞節,並且教子有方,凡是志向所在總要處處符合義理,所以她的兒子受了母親的教化也很賢明、很能幹,並且講究德行。那時候,有個富商想用幾千兩銀子,叫她兒子去做上門女婿,被陳氏辭謝了。有人勸她說:“你把兒子給富商做女婿,那麼就可以長久享受富裕的生活,比現在常常處於貧窮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嗎?”陳氏說:“驟然得到了錢財,並不是吉祥的事,並且娶媳婦是應當講德行的,哪裡可以講錢財呢?”終於竭力拒絕了。

  【註釋】①禺:yú。

  :崔盧仕訓

  詩曰:崔母盧氏,訓子官箴,輕裘肥馬,內愧於心。

  唐朝時,有一個人叫崔玄暐①,他的母親盧氏有賢良的操守。有一次,盧氏訓誡兒子說:“我常常聽到有在外做官的,人家說他窮得不能自活,這就是好的資訊。若是積蓄的資財很充足,穿著輕軟的裘,騎著肥壯的馬,這就是不好的訊息。倘若能夠用做官所得的俸祿奉養雙親,那是可以的。倘若不是這個樣子,那麼同強盜們有什麼分別呢?就算沒有很大的過失,難道自己心裡,也不知道慚愧嗎?你做了官,倘不是忠心廉潔,怎麼可以在天地間做人呢?應當牢牢地記著我的話。”所以後來崔玄暐有清白的名聲。

  【註釋】①暐:wěi,同“煒”。

  :朱熹間居

  詩曰:晦翁莊重,敬慎威儀,自少至老,須臾②未離。

  南宋時,有個著名的大學者朱熹,字仲晦,別號晦翁。他的為人,很端莊穩重,在朝廷裡講話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視中看見許多饑民外逃,經調查是州官盤剝百姓太厲害了。他六次寫奏章向皇帝報告。可是,前幾次奏章都被小人給扣下了。皇帝看後,便免去了州官的職務,叫朱熹去代替州官。朱熹上奏說:“這個人不光上面有人,下面的人更多,只好辭職回鄉。”

  他在平日家居的時候,每天天色還沒有亮,就起來了,穿好衣裳相連的制服,戴了襆頭,著了方頭鞋子,到家廟裡和先聖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禮以後,退回到書房裡,几案必定擺得很正,一切書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齊齊的,有時候疲倦了休息,就閉著眼睛端端正正地坐著,休息完了起來,就整齊了腳步慢慢地走,他的威儀和容貌舉止的法則,從少年時一直到老始終沒有放棄。

  【註釋】①朱熹***xī***:朱夫子。②臾:yú,須臾,一會兒。

  :包拯貢硯

  詩曰: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貢足數,一硯不留。

  北宋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聖年間進士,宋仁宗時任監察御史,後任龍圖閣大學士,官至樞密副使。他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知州時,此地向來出產一種做硯臺用的名貴石頭。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藉著進貢皇上的名目,總要多取幾十倍,拿去送給朝裡面有勢力的人。而包拯叫硯工只要做到進貢的硯數夠了。等到他離任的時候,也不曾拿一塊硯石回去。

  他做開封知府時,為官公正,執法嚴明。他處處以身作則,從不為自己謀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樣依法論處。此後他的親戚朋友再沒有人敢依仗他的權勢為非作歹了。當時的百姓都非常尊敬、愛戴他,稱他為“包青天”。

  他平生沒有私下的積蓄,曾經警誡子孫們說:“我的後代做官的,有犯了貪贓的人,這個人就不準回到自己家裡來;死的時候,也不準葬在祖墳裡,倘若不照著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孫了。”嘉佑六年***公元1016年***他任樞密副使,轉年去世,諡號“孝肅”。

  【註釋】①硯:yàn,硯臺,寫毛筆字研墨用的文具。

  :缺妻敬饁

  詩曰:晉郄②缺妻,饁夫冀野,相敬如賓,德之聚也。

  春秋時期,晉國有個郄缺,夫妻兩個人互相敬重,好像賓客一樣。有一天,郄缺在冀邑的郊野裡耕田,他的妻子送飯到田頭,雙手捧了飯菜遞給丈夫,非常地恭敬。郄缺也和顏悅色地接受了。剛巧這個時候,晉國大夫臼季路過這個地方,看見了這樣情形,回去就對晉文公說:“恭敬就是德性凝聚的表現,一個人能夠恭敬,就必定有道德,有了道德,就一定能夠治理百姓的,所以請君侯任用他。”晉文公就叫郄缺做了三軍中的下軍大夫,後來在箕地方打仗,郄缺捉住了白狄國的國君,晉襄公就叫郄缺做了公卿,把冀邑這個地方賜給他。

  【註釋】①饁:yè,往田裡送飯。②郄: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