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

  中華美德,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散發出光芒,於是中國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祖逖避難

  【祖逖避難】

  祖逖避亂。親黨共之。車載老疾。躬自賓士。

  【原文】

  晉祖逖、性豁蕩。輕財好俠。每至田舍。輒稱兄意。散谷帛以賙貧乏。京師亂。逖率親黨數百家。避難淮泗。以車馬載老疾。躬自徒步。藥物衣糧。與眾共之。元帝用為刺史。以社稷傾覆。常懷振復之心。卒盡復晉土。

  祖逖義舉。不勝列舉。勸督農桑。克己務施。收葬枯骨。為之祭醊。百姓感悅。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泣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卒時百姓如喪考妣。其得人心如此。蓋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一個姓祖名叫逖的人。他的天性是無拘無束。度量很大。錢財看得很輕。喜歡做義俠的事情。每每到種田人家去的時候。假稱了他哥哥的意思。把穀米和綢布分給貧苦的人。京師裡發生了亂事。祖逖就帶領了親戚和同鄉的人、有幾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難。把所有的車子馬匹。都載了那些老年的和生病的人。自己卻是步行著。所帶的藥物和衣服糧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後來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的官。祖逖因為國家的山河破碎。前途很是危險。常常存著振興恢復的心思。終於後來盡數恢復了晉朝失去的土地。

  :公義變俗

  【公義變俗】

  慈母公義。欲變岷俗。輿病置廳。拊摩情篤。

  【原文】

  隋辛公義、除岷州刺史。岷俗一人病疫。閤家避之。孝義道絕。病者多死。公義欲變其俗。命凡有疾者。悉輿置廳事。迎醫療之。俟愈。召其家人親族。諭之曰。設若相染。吾殆矣。眾感泣。此風遂革。合境呼為慈母。

  許止淨謂疫固有傳染者。然棄之不顧。孝義道絕。則良心先死矣。何若盡看護之責。以死生聽之天命。為心安理得也。公義盡將病者迎置廳事。而己亦無恙。豈非疾病雖有傳染。而死生終有天命耶。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個辛公義。做了岷州地方的刺史官。可是岷州地方的風俗。每逢一家人家、家裡有一個人生了疫病。全家的人都避了開去。孝義的大道理。都沒有了。凡是生病的人。因為沒有人去服侍。所以多半是死了的。辛公義要想改變這個壞風俗。就下了一個命令。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轎子抬到衙門裡大廳上來。再叫了醫生來替他醫治。等他病好了。辛公義就叫了他的家裡人和他親族的人來。對他們說道。假若疫病要傳染。那末我一定死了。於是一班人很感激地哭了。這個壞風俗。因此才得革除了。合境裡的百姓。都稱呼辛公義叫做慈母。

  :樓護養呂

  【樓護養呂】

  樓護仗義。念舊憐貧。呂公夫婦。奉養終身。

  【原文】

  漢樓護、字君卿。為人短小。論議依名節。聽之者皆竦。有故人呂公無子。歸護。護身與呂公、妻與呂嫗同食。及護家居。妻子頗厭呂公。護流涕責其妻子曰。呂公以故舊窮老。託身於我。義所當奉。遂養呂公終身。

  樓護與谷永。同為五侯上客。長安號為穀子雲筆札。樓君卿脣舌。言其見信用也。故人呂公夫婦依之。身與同食。並囑其妻亦與呂嫗同食。妻子厭之。且以義所當奉。流涕責之。其義也。亦即其信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樓。單名是一個護字。表字就叫君卿。他的身材生得很矮小。他的談論卻依據了名節。所以聽他談論的人。大家都很有感動。他有一個老朋友姓呂的。沒有兒子。就到樓護的家裡來靠老。樓護就自己和姓呂的一同吃飯。樓護的妻子和姓呂的妻子一同吃。後來樓護告了老。住在家裡。他的妻子們、就很有些厭惡姓呂的。樓護就流著眼淚、責備他的妻子們說。呂公是我的老朋友。他因為家裡很窮苦。自己年紀又老了。所以來託身於我。在義氣上面講。這是應該奉養他的。於是竟養老姓呂的過了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