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樂器的介紹
“缶”,古代大腹小口、有蓋器皿,出自《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缶陶製樂器
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一首氣勢恢弘的“擊缶而歌”,帶著華夏禮樂的傳承,帶著炎黃子孫百年的夢想和期盼,奏響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序曲。儘管奧運會開幕式上出現的缶造型並非來源於真正的樂器缶***源於曾侯乙銅鑑缶,實為食物器皿***,但是我國古代確實存在有缶這樣一種陶製的樂器。
如李斯《諫逐客令》有“擊甕叩缶,彈箏博髀”句。其義為,秦國飲宴時,貴族士大夫們往往在喝到半醉時,以擊瓦缶、拍大腿來打拍子而歌。
“缶”字還是漢字中的偏旁部首,代表陶質器皿。漢字的“磬”,也是一種打擊樂器。
著名的“擊缶”典故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從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樂,難為高雅正統之聲,只會擊缶為娛。
缶原本是古代一種陶器,類似瓦罐,形狀很像一個小缸或缽。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圓腹,有蓋,肩上有環耳;也有方形的。盛行於春秋戰國。器身銘文稱為“缶”的,有春秋時期的“欒書缶”和安徽壽縣、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這種酒器能夠成為樂器是由於人們在盛大的宴會中,喝到興致處便一邊敲打著盛滿酒的酒器,一邊大聲吟唱,頗像現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為土類樂器中的一種,另一種就是壎。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給樂器分類,讀過《三字經》的人都應該知道“金、石、土、革、絲、竹、匏***páo***、木”,合稱八音。說的是製作樂器的材質。按照這個劃分,缶、壎是土類樂器。
最原始的陶“缶”由於易碎,已經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儲存較多的都是青銅“缶”。
貳用缶。——《易·坎》
以二缶鐘惑。——《莊子·天地》。按,鍾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鄭注:“汲器。”
坎其擊缶。——《詩·陳風·宛丘》
擊甕叩缶。——《史記·李斯傳》
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禮記·禮器》
缶史料記載
澠池之會
“澠池之會”中的缶:在歷史上,關於缶的記載並不是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的。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約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相會,名為促進兩國友好,實則想要挾趙王,趙王知道秦王詭計多端,擔心秦國暗算故藉故不去,但謀臣藺相如與大將廉頗等考慮再三,卻主張趙王赴會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國笑話,滅了自己的威風。趙王認為二位大臣說得有理,決定應約去澠池會見秦王,並命令藺相如同行,大將廉頗在邊境上佈置重兵,以防不測。宴會上,秦王盛氣凌人,並假裝酒醉,旁敲側擊,戲弄趙王,說道:“寡人聽說趙王善於彈瑟***一種古代絃樂器***,今日盛會,請趙王彈一曲助興”。趙王不敢不依,勉強彈了一曲。哪知,趙王正中圈套,秦國的史官趕快把這位事記載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喝酒,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此情景,非常氣憤,上前對秦王說道:“趙王聽說秦王很會擊缶,今日盛會,也請大王擊缶助興。”秦王不肯,厲色拒絕。藺相如再次相請,說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這五步之內,我願意以頸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面不改色,大聲喝斥,眾人嚇得目瞪口呆,空氣異常緊張。秦王為了解除眼前的危機,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立即命令趙國的史官記錄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這裡秦王所擊的缶,就是窯字裡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種陶器,用來盛酒的。春秋戰國時候曾經拿它當作樂器。
關於這個故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描述的原文如下: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諫逐客書
《諫逐客書》提到的缶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提到:“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可見,在秦始皇那個年代,秦國風俗上已經認為擊甕叩缶俗氣了些,上不得檯面——不得不提的就是,當時箏也是很俗氣的東西,也是被淘汰的物件。
擊缶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擊缶是什麼意思
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時期本來並不是樂器,後來成為一種最低階的樂器。中國古樂器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土就是陶類樂器,有壎、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類,可見地位之低。
長期以來,“擊缶”或者說“鼓盆”,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個主要涵義:一是下層人民最下等的娛樂,二是葬禮場合表示悲傷的禮節。
第一個意思
據《墨子·三辯》中記載:“昔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殮冬藏,息於瓴缶之樂。”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擊缶”“鼓盆”只是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娛樂。到漢代,桓寬《鹽鐵論·散不足》載:“往者民間酒會,各以黨俗,彈箏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訓》載:“今夫窮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為樂矣”。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擊缶這種娛樂形式逐漸式微,大概只有叫花子要飯時的特殊表演形式——敲缽,還能略見當年下層社會人民擊缶之遺韻了。
第二個意思
《周易·離》九三爻辭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說,在太陽西沉時的光輝下,不叩擊瓦器而歌唱,那麼垂暮老人會嗟嘆的,這是一個凶兆。這反映了當時一個民間習俗:對即將去世的老人,人們要鼓缶唱歌,以安撫老人,祝願將死者順風順路。戰國時期的莊子妻死,鼓盆而歌,則進一步將鼓盆走向喪禮。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來,北齊顏子推在《顏氏家訓勉學》中說:“荀奉倩喪妻,神傷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宋代岳珂在《寶真齋法書贊》載:“聞有鼓盆之戚,不易派遣。”在元、明、清的文學作品中,“鼓盆歌”、“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說,更為常見。這一習俗流傳至今,許多農村的喪葬儀式中,那個孝子出殯時的摔瓦盆。
這個是朱大可磚家提出來的,然而他幾乎可以肯定是沒讀過莊子,至少沒讀全。要說文化笑柄,大概他自己更合適。莊子老婆死的時候,他擊缶而歌,不是為了喪葬,而是恰好相反,他用鼓盆擊缶放聲歌唱的方式來表達生死豁達的觀念。擊缶可以視作是一種娛樂手段,是習俗喪禮的對立面。
因此這個例子不僅不是“證明缶是喪禮用器”的例子,反而是證明“缶不是喪禮用器”的明證!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這個故事的政治要害,是秦王強迫趙王為其彈瑟,並命史官記錄下來以辱趙王,藺相如遂以血濺五步逼秦王擊缶,相應地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級,以回擊趙王鼓瑟之辱。
再說,唐三彩難道是古人擺客廳的麼,唐三彩倒是古人的墓室專用品 ,不也是“珍貴的藝術品收藏”?
- 缶樂器的介紹
- 明日之子什麼時候播出_報名方式有哪些
- 漂亮的房子簡筆畫圖片
- 描寫景色的作文老師評語
- 漂亮的房子兒童簡筆畫要怎麼畫
- 民間貸款合同範本
- 新版委託貸款合同協議
- 房產抵押借款合同協議書
- 民間借款合同協議書範文
- 女孩子詩經取名優雅的名字
- 胃穿孔手術後菜譜的做法步驟的推薦
- 投遞員的表揚信範文
- 經典的個人借款合同協議書
- 電腦桌面的圖示怎麼設定大小
- 民間貸款合同樣本
- 八年級上冊劫難中的抗戰測試題
- 寶寶一直吐奶怎麼辦啊
- 三個單反攝影技巧
- 關於最經典優美的英文詩推薦
- 個人向個人借款合同協議書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