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資訊科技的學習方法

  一、為什麼要引入思維導圖?

  結合當前教育和國內外資訊科技教育現狀,把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其核心應該在於“技術性”和“非技術性”。

  “技術性”向“非技術性”轉變就是體現資訊科技教學的目標:應用性,思維演算法,探究學習。這些目標包括教學的,學生能力的,學生素養的。

  如何理解?簡單的說就是打破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微軟一統天下",改變資訊科技惟“工具”論,突破資訊科技課程本位觀,樹立大課程觀。資訊科技只是學習、生活、工作的一種途徑,技術是基礎,關鍵在於學會為什麼要使用?如何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使用中如何發學生的潛能?如何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把學生能力發展和綜合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東尼.博讚的思維導圖,就是最大的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又是在思維中選擇、確定自己最佳的學習和工作途徑的方法。東尼.博贊教授對思維導圖的描述有這樣的一句話:“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把枯燥的資訊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高度組織的圖,它與我們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目前資訊科技教學多采用“任務驅動式”、“活動探究式”、“合作學習式”等,而我們在採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同時,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整理。學習是一種自然形態的混亂資訊在一定環境和形態下有意識的構建。如果沒有主動的接受、分析、處理資訊,以及有序、有策略的處理資訊,那麼學生的探究就無法進入自身能動的學習狀態,探究過程無法順利進行,更談不上能力和情感的提高和昇華。在學習活動的初期階段,我們需要學生將自己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條件假設進行整理,變得有序可行,這就是活動計劃的制定。有了可行的計劃,有了與人體自然思維相吻合的思維相結合途徑,對於學生參與意識、參與能動性,及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自己的研究計劃和行動指南,這一想法和構思恰恰解決了自己教學中思而未解的問題。

  東尼.博讚的思維導圖運用於教學,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詳細請看教學設計《讓大腦思維與行動研究結合起來》《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2005.12期,以及《用思維的延續性開展探究》。

  二、思維導圖在教學中運用方法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學定位在應用性,思維演算法,探究學習。

  應用性。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學提倡商品經濟中的“實惠”論,在現實生活體驗和感受中應用和學習,一輩子也業用不到的東西或者現階段用不著的東西,就留在以後再學,或者在專門的學校和學科中去學。

  思維演算法。資訊素養和能力不是空話,不是教師傳授的,關鍵在於自己,這是對應用的深層次挖掘。思維過程也就是資訊的獲取、甑別、辨析、選擇、組合、利用的過程。

  探究學習。資訊科技教學的本質,是行動——腦思維——指導新行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