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維瓦爾第的故事

  維瓦爾第被認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樂作曲家之一,當時聞名於整個歐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維瓦爾第天才的故事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自幼學習小提琴與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貧女音樂學校教師及樂長。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樂隊來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兩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樂器來演奏的協奏曲和實為管絃樂重奏曲的大等,以富於民間色彩和生活氣息著稱。此外,還作有歌劇十餘部,以及康塔塔、經文歌、三重奏鳴曲、奏鳴曲等。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他的音樂天才啟迪了後來的巴羅克大音樂家,尤其是他豐富的作品和新穎的、科學的歌劇創作方法,刺激了現代義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維瓦爾第是一個異乎尋常的音樂家。在他生前,人們對他的評價大多是不妙的。據說他虛榮心強,喜歡誇耀自己,甚至謊報作品數目***這也許是至今對他某些方面的作品的數字眾說紛壇的原因之一,例如:他聲稱作有歌劇九十四部,而一般認為是四十餘部,有人甚至認為僅二十八部***。他還誇口說自己寫一部協奏曲比抄寫這部作品更快,因而不免遭到誹謗,有人把他的眾多的協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協奏曲的“多次創作”。儘管如此,維瓦爾第在協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無可爭議的。他的最大成就在於他把自己對形式的精通運用於協奏曲的發展,並把大協奏曲定型為三樂章形式***快一慢一快***;他首創的小提琴協奏曲體裁,對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獨奏協奏曲形式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有關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真正價值的一個最好的佐證,就是它們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巴赫的關注,巴赫曾把維瓦爾第的十六部小提琴協奏曲改編成古鋼琴曲,四部改編成管風琴曲,還有一部被加以擴充套件,成為一部為四架古鋼琴和一個絃樂四重奏樂隊而寫的龐大的協奏曲。

  維瓦爾第的一生正處於歐洲巴羅克藝術鼎盛時期。一向不如聲樂那樣受到重視的器樂開始蓬勃發展起來,而小提琴音樂的發展尤為迅猛。維伐爾第受到環境的影響,寫出了眾多的音樂作品,包括大量的歌劇、大合唱、交響曲,還有許多宗教音樂作品,以及幾百首獨奏、重奏作品,僅協奏曲一項就有四百四十六部之多。然而,在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很少是公眾所熟悉的。近年來,維瓦爾第留下的寶貴的音樂遺產已日益受到音樂界的注意,維瓦爾第音樂中那意想不到的重音、直率而熱烈的風格以及突如其來的主題,也逐漸為音樂會聽眾所熟悉

  關於維瓦爾第的音樂作品

  維瓦爾第為許多樂器都寫過協奏曲和奏鳴曲,據資料顯示,前者是五百多首,後者是七十多首,從小提琴、大提琴、長笛、雙簧管、大管等現代人所熟悉的樂器,到抒情維奧爾琴、豎笛、沙呂莫管、木管號、曼陀林、琉特琴等現在已經很少被用於樂隊中的古代樂器,它們都曾在這位作曲家的器樂作品中作為重要角色出現。還有一些為各種不同組合的樂器組與樂隊的大協奏曲,或者為絃樂合奏的樂曲,其中有一首出自《和諧的靈感》的《B小調四把小提琴協奏曲》,是經常被演奏的著名曲目。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曲集或曲目,也都是維瓦爾第最具代表性的器樂作品,被錄製成唱片的頻率相當高。維瓦爾第以他火熱的性格、嫻熟的技巧、清新的構思、獨特的手法創作了大量樂曲,對器樂體裁,特別是協奏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維瓦爾第作品的風格具有火一樣的熱情和輝煌的色彩。但是,在他去世後,他的作品逐漸被人遺忘,沉默了200多年,到20世紀中葉人們才對他的音樂重新感到興趣。他的作品中最著名最受歡迎的是OP.8,其中頭四首是眾所周知的《四季》,這四首協奏曲經常被單獨演奏。OP.8中的第五首《海上風暴》、第六首《愉悅》以及第十首《狩獵》非常有意境,充滿了巴洛克的一貫風格。1741年,韋瓦爾第在維也納去世。在以後的100年,他的名聲沉寂下來。直到19世紀初葉,他才被人認為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人們看重他對協奏曲發展的推動作用。今天,他的《四季》以及一些彌撒曲很受歡迎,而且是經常被演奏的曲目。

  維瓦爾第近500部協奏曲中有超過241部是為小提琴獨奏而寫的。他其次最喜歡巴松管,寫有39部協奏曲。其他則是為不同的木管樂器,少部分為大提琴而寫的。其中還有為抒情維奧爾琴或曼陀林而寫的作品。與傳統相符的是,他協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獨奏。約70部協奏曲是為兩把或多把小提琴獨奏而寫的,組合多樣,甚至在協奏曲RV555中獨奏組擴充套件至16人。

  維瓦爾第將獨奏協奏曲變成了巴洛克音樂的最佳表現形式,他還將三樂章作品帶往成熟。在快速的開始或終末樂章他還獨創的引入了重複樂段,樂隊不停重複一個音樂橋段,每次轉換成不同樂器,樂曲顯得自由多角度。而維瓦爾第作品的慢樂章則以悠揚如歌的旋律著稱。?

  其他還有55部的伴奏協奏曲***“無獨奏協奏曲”***和近21部室內協奏曲***“無樂隊協奏曲”***,可看出作曲家對協奏曲這種形式的多番嘗試。後人也有稱他為“協奏曲之王”。

  其次是宗教音樂以及世俗康塔塔。這部分音樂雖然數量不及器樂作品,但卻屬維瓦爾第音樂中的精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三首《榮耀經》中D大調的那首***RV589***,這首作品開始時由樂隊齊奏的大幅度跳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是維瓦爾第式音樂的典型例子。在宗教音樂方面,他還創作了為雙合唱隊的《慈悲經》、《上帝如是說》、《讚美聖嬰》、《聖母經》、《聖母頌歌》、《聖母悼歌》以及一些經文歌和少量清唱劇,其中清唱劇包括目前已經出版唱片的《猶滴的勝利》。維瓦爾第的世俗康塔塔全部是獨唱形式的,使用器樂合奏或通奏低音作為伴奏,上面曾提到的《沒有真正的和平》以及《愛情,你勝利了》,是其中最著名的兩首。

  再次是歌劇。也許很多人不會想到,維瓦爾第總共寫了九十多部歌劇。雖然大約一半已經遺失,但流傳了下來的仍有四十多部,其中的一些近年被錄製成唱片,包括《真理出於考驗》、《奧林匹克競技》、《忠實的少女》、《憤怒的奧蘭多》、《瘋狂的奧蘭多》、《蒂託·曼利奧》、《阿爾米達》、《法爾納斯》、《阿特奈德》、《格麗塞爾達》等。個人認為,就從全劇來看,《真理出於考驗》和《奧林匹克競技》最值得一聽。不過,維瓦爾第的歌劇全劇對於初接觸這位作曲家的人來說,不是很好的入門曲目,我覺得除非對此有特別的喜好,否則找一些優美唱段的精選就足夠了。

  關於維瓦爾第的音樂成就

  維瓦爾第對於純器樂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他在創作中進行了許多新的嘗試,具體說來,就是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配器試驗。

  熟悉音樂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巴洛克時期之前,聲樂作品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純器樂作品在創作份額上則所佔甚少,像斯維林克的管風琴音樂、伯德的維吉那琴音樂、喬萬尼·加布裡埃利的銅管樂“坎佐納”,應該是那一時代最棒的純器樂曲了。這三位作曲家雖然出生在16世紀,但他們的一生卻橫跨到17世紀,所以他們應該不完全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曲家。而從另一位處於兩個世紀之交的作曲家蒙特威爾第的創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聲樂統治地位的堅固,這位第一個寫出了成熟歌劇的作曲家,一生的創作除了歌劇,就是牧歌,以及宗教合唱作品,幾乎沒有一部獨立的純器樂作品。

  在早於維瓦爾第出生的作曲家中,科雷利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創作量不大,僅有六個編號的作品,卻皆為精品。其中前四個編號的作品是迄今為止最傑出的巴洛克三重奏鳴曲,另兩個編號的作品是一套大協奏曲和一套小提琴奏鳴曲,也許它們是早於維瓦爾第、由義大利人創作的最成熟的純器樂作品。以此為基礎,維瓦爾第寫下了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色彩更絢爛的純器樂作品,使音樂的表現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他的歷史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確立。

  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數量最多,他本人在當時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在創作中嘗試一些新穎的表達方式,例如將文藝復興時期聲樂中的回聲效果“移植”到小提琴演奏中,《“回聲”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明顯受到了蒙特威爾第的《真福童貞女的晚禱》中一段帶有回聲的男聲獨唱的影響;再如撥絃的運用,曾在大家熟悉的“冬”的“廣板”樂章以及其他一些協奏曲中出現。雖然我們不能拿後世的帕格尼尼對小提琴演奏技術的貢獻來與之相比,然而對於距今三百年之遙的維瓦爾第來說,這不僅是非常了不起的創造,更是一種超前的意識。

  在維瓦爾第的創作中,大提琴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這種樂器的獨奏地位由此得以確立,不論在當時還是今天看來,維瓦爾第的這一貢獻都是無人可比的。在巴洛克時期,大提琴多作為通奏低音中的一件樂器,維瓦爾第為這樣一件樂器創作了二十幾首協奏曲--這裡順便更正一下,我在今年第二期的《從北到南--義大利早期音樂之旅***二***》一文中誤作了六首--及將近十首奏鳴曲,其中的大提琴協奏曲,與作曲家其他音樂的特色有著很大差異,或許它是維瓦爾第譜寫的最深沉的音樂。在木管樂器方面,維瓦爾第創作的一套長笛協奏曲,在充分發掘長笛這種樂器的潛能方面做出了嘗試;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他為雙簧管、大管等木管樂器創作的協奏曲,讓音樂世界中又增添了更豐富的色彩。

  維瓦爾第留傳後世的大協奏曲也有一定的數量,這種在樂器組與樂隊之間形成競奏所構成的音樂,為作曲家的配器試驗提供了更廣泛的空間。不僅有由四把小提琴與一把大提琴所構成的樂器組,還有由抒情維奧爾琴、雙簧管、大管、木管號,或者豎笛、雙簧管、大管、小提琴所構成的樂器組;在一首為樂器組與絃樂和通奏低音的《降B大調協奏曲》***RV579***中,維瓦爾第竟然使用了小提琴、雙簧管、沙呂莫管、三把維奧爾琴的大型組合。這些樂器組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現在仍然流行的樂器,還有已經成為歷史的樂器,例如沙呂莫管,就是現代單簧管的祖先。

  如果說維瓦爾第創作的大量純器樂作品,使器樂取得了與聲樂平分秋色的局面,那麼他所做出的各種配器試驗,則為後來曼海姆管絃樂隊的出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在古典時期,海頓對交響曲創作的實驗精神,幾乎與當年的維瓦爾第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