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寓意故事的成語
成語故事是我們民族語言中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煉、形象、富於表現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語言材料,它言簡意賅,耐人尋味,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按圖索驥
伯樂是戰國時候養馬的能手,他最能識別馬的好壞。他把識別馬的方法寫了一部書,叫《相馬經》。書上說:千里馬的額角很豐滿,眼睛閃閃發光,四個蹄子又大又端正。
伯樂有個兒子,他拿了《相馬經》出去尋找千里馬,帶回來的可是一隻大癩蛤蟆。
他高高興興地告訴伯樂說:“爸爸,爸爸,我找到了一匹好馬,跟您書上說的差不多,不過蹄子不太端正。”
伯樂知道兒子笨得沒法教了,只好笑了笑,說:“可惜這匹馬太喜歡跳,不能用來拉車。”
“按圖索驥”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索”是“尋找”,“驥”是一天能跑一千里的好馬。故事說的“按書”,成語說的“按圖”,意思是一樣的。
從前用這個成語比喻有人不會實際運用書本上的知識。現在用這個成語比喻依照已經有的線索,就很容易把所要尋找的事物找到,意思就跟原來的故事相反了。
2:磨杵成針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據說他年輕的時候,讀書進步得很慢,他心裡就不耐煩起來。有一天,他出門去玩兒,看見一個老婆婆蹲在小溪旁邊,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
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婆婆,你這是幹什麼?”老婆婆頭也不回,一邊磨她的鐵棒,一邊回答說:“我在磨繡花針!”李白更奇怪了,又問:“這麼粗的鐵棒,能磨成繡花針嗎?”
老婆婆說:“我今天磨,明天磨,鐵棒只會越磨越細,哪怕它磨不成繡花針!”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裡像開了竅。他從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個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針”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這個成語說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3: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的人還:
1.來自寓意故事的成語
2.寓意故事的成語
3.寓意深刻的成語故事
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南柯一夢
5.有寓意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