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範文

  教學反思是教師們對自己的授課內容的評析,數學觀察物體這門功課非常重要,老師在授課之後一定要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用。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一

  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教師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整和於教學之中,使教學錦上添花。縱觀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以兒童生活情境“照片”匯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匯入的設計先聲奪人,既幫助了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新課的學習搭建了認知平臺也抓住了學生和聽課教師。

  2.主體參與,探索新知。

  分3個層次,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設計時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的探索新知。並且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如鼓勵學生選擇到自己喜愛的觀察位置去觀察;再如讓學生操作活動後,你懂得了什麼?等等,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

  3.聯絡生活,實踐運用。

  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絡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大量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如上課開始的猜猜照片是誰、噹噹小小攝影師、等。貼近了學生,延伸了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展開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了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數學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二

  :看一看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 .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想也許是大班額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會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對於大班額的教學,我更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3.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於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三

  在教學“***一***”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物體的“正面”、“上面”“側面”以後,我讓小組自由討論課本的實踐題“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為了便於觀察,我特地允許他們可以自由走動,尋找答案。看著他們在講臺邊快樂地轉來轉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的正確答案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誰知在反饋時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而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5個面”,全班學生就這樣分成了兩派,相持不下。我嚴肅地重複著第二種回答“最多能看到5個面嗎?”這一反問,認為能看到5個面的那些學生頓時一愣,繼而默然地垂下了頭,雖然有個別同學暗地裡不服氣地自言自語“沒錯嘛,就是5個面”,然而更多的則是沉默,不作聲,課堂上因為老師嚴肅的一問全然沒有了剛才相持,爭論的氣氛,我頓覺師威的負面力量,於是我及時調整了心態,微笑著繞著講臺轉了一圈,自言自語地說:“看來5個面也蠻有可能的嘛,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說說到底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於是氣氛又活躍了起來, 兩派學生爭著上來講解示範,就在他們講解示範的爭論中,突然有一個學生髮現新大陸似的嚷起來:“我知道了,我知道為什麼有的是3個面,有的是5個面,3個面是算一次的,5個面是算合起來的”,另一個學生也恍然大悟“噢,原來他們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而我們算的是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難怪會不一樣啦.”話音剛落又有一個學生激動地喊起來“老師,老師,我也發現了,書本上這個問題提得不好,它沒有講清楚是算一次還是算合起來的。”眾生附和,我被這一連串的知道、發現愣住了,再仔細地讀了讀課本上的那句話“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的確,問題中沒強調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為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也可以理解為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當時我一激動,也不管學生的觀點是對是錯,至少這些學生認真思考,敢於批判書本權威的精神是值得讚賞的,於是我及時表揚了這些學生。.這時一個學生若有所悟地大聲自言自語“原來,書本也會有錯啊,以後我可一定要認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學習要先學做真人。21世紀的教育,呼喚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師的職責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鼓勵挑戰權威而不是拿出現有真理的人。至少,我慶幸自己當時沒有以師威壓人,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學生腦中,而是鼓勵學生進行獨立觀察,發表獨特見解,從而激發了他們科學批判權威的勇氣,並從中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

  《——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於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