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為什麼要禁火吃寒食
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到節日這天,各家各戶便將爐火潑熄並吃寒食,為什麼在寒食節要禁火吃寒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寒食節禁火吃寒食的緣由
祭拜介子推
到西漢末的劉向,始載介之推被燒死之說。劉向《新序·節士篇》雲,重耳回國當了國君,便設宴招待跟隨他流亡的那批士大夫,當即給他們升官加賞。不知是重耳一時疏忽,還是什麼別的原因,他獨獨把介之推漏掉了。介之推既沒得到官,又沒得到賞,很是懊惱。酒過三巡,介之推奉觴而起,賦詩云:
有龍矯矯,將失其所。有蛇從之,周流天下。龍既入深淵,得其安所;蛇脂盡幹,獨不得甘雨。
這首詩被後人稱為《龍蛇歌》。詩中以“龍”比重耳,以“蛇”自比,言自己曾跟隨重耳流亡其他諸候國,現在重耳回國當了國君,位尊權重,富有四境,而自己吃盡千辛萬苦,回國後,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他見重耳如此寡恩少德,便決意離開他,隱居起來。於是,他賦詩畢,就離席而去,上綿山***即後來的介山***隱居。重耳聽到這個訊息,知道自己犯了個大錯誤,沒能給介之推升官加賞,以至於此。於是,他就命人到綿山上去,請介之推下山。可是,他派去的人找不到介之推,就放火燒起山來,以為山火一燒,介之推就會自己逃出來。結果,介之推沒有逃出來,竟被活活燒死在山上。東漢的蔡邕,在其《琴操》卷下又說,介之推因為沒有得到官,沒有得到賞,而隱居綿山,晉文公重耳派使者去請他下山,介之推堅決不肯。重耳遂命人放火燒山,想用火把介之推逼出。不料介之推寧死不出,終於抱著樹木被燒死了。晉文公知道介之推被燒死,傷心得流下了眼淚。回宮後,他就下令,此後每逢五月五日這一天,晉國臣民,不得燒火。這些,顯然是傳說之詞。特別是蔡邕之說,更是沒有道理。晉文公重耳,是有名的賢君,怎麼會想出放火燒山逼介之推下山的愚蠢之策呢?所載晉國人們禁火之俗,當然與寒食節的禁火相同,但時間作五月五日,而不是後世所說的清明節前的寒食節。
東漢周舉當幷州刺史時,所屬太原一郡百姓認為,介之推被燒死的那一個月,介之推之神不喜歡看見火,因此,當地百姓,在這個月中,無人敢生火用火,一個月中,盡吃先前做好的冷食,叫做“一月寒食”。這一個月,偏偏還在隆冬,太原地處北方,隆冬氣候嚴寒,一個月不生火,日子有多難過?別的不說,這期間盡吃冷食,青壯年尚且吃不消,老弱病殘,如何能挺熬過來?周舉知道後,便著手芏此陋俗。他寫了一篇文章,放到介之推的廟裡。文章說,隆冬滅火,嚴重地損害了百姓的健康,這不是象您介之推這樣的賢者的本意,當應讓百姓不要滅火。周舉又向百姓宣傳,強調禁火傷身體,不是介之推這樣的賢者所喜歡的,叫他們不必再在介子推死亡的這一月禁火寒食。這樣一來,“眾惑稍解,風俗頗革”。***《後漢書·周舉傳》***這樣說來,介之推被燒死、當地百姓禁火寒食,都在隆冬,而不是象《琴操》所說的五月五日,也不是後世所說的清明前夕的寒食節。
曹操廢除寒食禁火習俗
到曹操時,山西太原、上黨、西河、雁門等地,又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絕火寒食。***見曹操《明罰令》***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正好是清明前夕。曹操當政,在東漢末年,與周舉當幷州刺史的時候,相隔也只有那麼五六十年,怎麼太原等地,在周舉當刺史時,“一月寒食”是在隆冬,而到了曹操當政時,則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禁火寒食,而再不是在隆冬“一月寒食”了?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測:太原等地隆冬一月絕火寒食之俗,經過周舉的一番辛苦努力,終於被革除,但人們又把絕火寒食之俗,移到了冬至後第一百零五天。
唐宋兩代,一般是禁火寒食三天,為冬至後第一百零四天、一百零五天、一百零六天,亦即冬至後一百零五天及其前後各一天。大寒食,小寒食、官寒食、私寒食等名目也產生了。第一天是大寒食,第三天是小寒食。杜甫有《小寒食》詩,中有“佳辰強飲食猶寒”之句。第二天是官寒食,所以就叫“炊熟日”。
明代,寒食節期間,不禁火,不強要求人們寒食。此後,寒食節禁火寒食之俗,甚至寒食節本身,就漸漸地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消失了。
寒食節來歷
遠古時期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春秋時代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魏晉時期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一個月表示紀念。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陰罰令》中有這樣的話,“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三國歸晉以後,由於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充套件到了全國各地,於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
的人還看
- 寒食節為什麼要禁火吃寒食
- 村民春節慰問信範文
- 司法經濟法考點之勞動合同的解除
- 當代描寫桑葚的散文佳作
- 學校2016元宵節活動方案
- 口譯中的比較結構翻譯技巧
- 成功來自堅持議論文3篇
- 電腦驅動程式是什麼
- 耳悶是什麼原因
- 轉學後給同學一封信
- 薄葉藍鳥的養殖方法
- 古文中的驚豔句子
- 女人如何緩解痛經
- 食譜宮保雞丁的做法
- 無線路由器怎麼設定使用者名稱
- 大學生新生杯籃球賽新聞稿
- 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3篇
- 小學體育課立定跳遠教學反思_立定跳遠課後教學反思
- 拼搏努力的勵志優美句子簡短經典
- 教師節黑板報內容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