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與呂安善的故事

  嵇康作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同時是竹林七賢,他廣交朋友,像呂安善、阮籍。他們間又有什麼故事?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嵇康的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嵇康和呂安是很要好的朋友,兩人的關係一直不錯,呂安仰慕嵇康的高致,而嵇康也非常樂意幫助朋友,二人的關係非常契合。

  關於嵇康和呂安,還有一個小故事這裡不得不提,嵇康和呂安關係很好,就算相隔千里,但是隻要想念對方,就會不顧路程遙遠,也會動身前往相見,這正要說明當時人們的豪放和不拘小節。

  有一次呂安想要見嵇康,到人家家門前發現不在家,雖然心裡有點不開心,但還是沒有怨言,嵇康的哥哥嵇喜看到呂安來了很開心,出門來迎接,但是呂安沒有進屋,而是在門上留了一個“鳳”字就走了。

  嵇喜沒有反應過來,以為呂安故意這樣做,其實不難發現這鳳字拆開來看就是平凡的鳥,他是覺得哥哥不如弟弟好啊,後來也有人拿這個比喻造訪不遇的情況。

  嵇康交朋友的時候看中的是心,在乎的是性情是不是合得來,可以從呂安和阮籍與嵇康的交往中得到結論:嵇康的哥哥因為依附司馬氏貴族,被當時的文人看不起。

  在嵇喜代替弟弟為阮籍的母親弔唁的時候不被待見,在呂安想要見嵇康見到嵇喜的時候被說成平凡的人,嵇康在臨死前,將自己的事情託付給自己的好友山濤,卻沒有和自己的哥哥說也是這個原因。

  嵇康和嵇喜雖然是兄弟,但是二人志趣不一樣,所以嵇康真正的朋友是呂安。阮籍這樣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嵇康和呂安的交往應該是建立在雙方都互相賞識的基礎上,不然是成為不了朋友的。

  阮籍和嵇康的故事

  魏正始年間,以嵇康帶頭的竹林七賢就喜歡在當時山陽縣竹林下,飲酒狂歡,抒發自己的志向,向世間傾吐自己的抱負,反對官場制度。而在這七人中,嵇康和阮籍的文學造詣相對較高,而他們的友誼卻遠遠勝過二人在文學上的成就。

  嵇康和阮籍,都是文人墨客,都是竹林七賢,他們都不慕權貴,都不在乎禮法的約束,他們的生活是當時人們嚮往的那種真是,純真。

  對於二人的事蹟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有人知道一些小故事,有人曾經讀過二人的作品,但是最珍貴的還是二人堅如磐石的友誼,但是這一點卻鮮為人知,我們一起來看看二人的惺惺相惜。

  阮籍比嵇康年齡大,所以先從阮籍說起,《滕王閣序》中寫阮籍猖狂,把他錯誤的當成了反面教材。其實不是,阮籍面臨的窮途末路不是一般的逆境,他在絕境中嚎啕大哭,不是在向困難低頭,相反,他是在向不順利抗議這種無奈是很多人不曾體會的,我們似乎可以從阮籍絕望的哭聲中聽出他的反抗,他的不甘心。

  嵇康和阮籍是一見如故的好朋友,阮籍的母親去世後,嵇康的哥哥前去弔唁,阮籍並沒有得到安慰,嵇康聽說就拿琴和酒到阮籍母親面前,在當時看來,這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但是阮籍看出了嵇康是想要用動聽的音樂和美酒來送別自己的母親。可見二人不被傳統禮數束縛,追究更高的生活意境。

  正因為二人有這樣的羈絆,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經常把二人相提並論,而他們的名字也將永遠連在一起,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