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如何新增頁碼

  論文是評價科學研究產出與效益的重要依據,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方法,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1、開啟需要編輯的論文,點選“顯示/隱藏編輯標記”,為了顯示下邊的分頁符標誌。

  2、將摘要、前言、大標題設定成標題1,小標題依照次序設定成標題2、標題3以此類推。

  3、在首頁和摘要中間,目錄和正文中間插入分頁符。

  4、雙擊摘要的底端,插入頁碼,設定格式,注意首頁、摘要目錄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別單獨設定頁碼***在設定時取消“連結到前一條頁首”***。

  5、回到目錄頁,插入目錄。

  6、設定完成後,目錄頁碼就設定好了。

  關於文化的論文範文

  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融與異化

  摘 要:在當今的資訊社會裡,網路文化已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成為校園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對新時期網路文化及其特徵的剖析,論述了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融性和異化現象,提出了促進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進一步交融的措施。

  關鍵詞:網路文化; 校園文化; 交融; 異化

  中圖分類號:G 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7***12-0012-03

  網路文化是一種基於新技術和傳播媒介的新興文化形態,它已經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當中,給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正在不知不覺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因網路技術快速發展而衍生的網路文化對社會影響的積極作用與消極影響同時並存,青少年學生是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思想觀念受到網路文化的強烈衝擊。事實上,網路文化已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是校園文化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網路文化也給校園文化帶來一些衝擊,因此,必須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積極應對網路文化的負面衝擊。

  一、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融性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如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他們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融合性。

  1.網路文化的涵義

  網路文化是以網路為媒介,以資訊為核心,自由地獲取、交流、創造多樣文化資訊,並影響和改變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總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底蘊的人通過網路進行交流,把不同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新型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是網路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科技產物,虛擬網路是人們生活的第二空間場地,反映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理。

  網路文化具有虛擬性、開放性、互動性、全球性的特點,它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技術新,網路文化雖然是一種虛擬空間文化,但是它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交往、學習、娛樂等。

  2.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少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生活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等。依附在學校這一特定載體上的社會文化就是校園文化,通過歷屆師生的傳承和創造,為學校所積累的物質成果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校園文化具有先進性、多元性、超前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具有育人和教化、支援和保證、示範和引導的功能。學校作為人類文化的主要匯聚地、傳遞者和創造者,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在社會文化的發展中處於權威地位。

  3.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性

  2007年7月18日,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CNNIC***在北京釋出了《第20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權威釋出中國網際網路統計資訊,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國青少年學生網民已達到5800萬人,佔總體網民數的35.8%,青少年學生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26.9%,在各種網民職業成分中比重最高。青少年學生上網時間每週平均時長為11.6小時,其中每週上網超過20小時的青少年學生佔網民總人數的16.6%,超過40小時的佔5.9%。可見青少年學生上網人數量大面廣;上網時間長,增長速度快,青少年學生是中國網民的主力軍,網路受到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青睞,其在網上的行為習慣對校園文化有直接的作用和影響。網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也已在網路文化中得到充分體現,如網路論壇、網路新聞、網路管理系統以及網路交流娛樂等都充分體現了他們已相互交融在一起。

  二、網路文化的特點

  網路化、資訊化是現代社會最顯著的特徵,網路文化對傳統社會具有強大滲透力。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它在促進全球文化的融合交流,人性的自由張揚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對人類所產生的影響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也是這種文化形式一出現便在全世界範圍得以空前發展的因素之一。廣大網民覺得越來越離不開網路,越來越依賴網路,自然,網路有它適應社會發展,順應人們心理需求的特點和原因。

  1.具有開放平等性

  在現實社會中,由於地域、種族、交通、體制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社會地位、社會話語權往往是不平等的,不能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與對話,人人平等只能是一種美好的追求。網路文化的開放性為全球各種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傳播交流空間,網路改變了因居住地域、經濟狀況、身份地位等束縛,與傳統文化相比較,網路傳播是開放的,任何網民的地位都是平等、自由而自主的。網路文化的發展,將加速各種文化的相互吸收與融合,使各種文化在廣泛傳播中得到發展和創新。

  2.資訊表達的自由性

  網路具有極高的擴容速度、極高的隨意參與性和極低的表達約束力,這“二高一低”使得時間與空間、風俗與制度、主流與邊緣等不再成為交流的障礙,使得人類資訊傳播交往空間超越了地域和國界。網路資訊平臺是你的自由互動世界,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在其中各取所需,同時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各抒己見。

  3. 資訊交流的無中心性與再生性

  個人作為網路中的一個節點,是使用者;同時它又是網路的主體,資訊的創造者。形成了“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緣”的網路文化,是一種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自由表達其觀點,無論這種觀點是多麼奇異,都不必受到壓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在這個沒有中心、沒有權威的網路社會裡,人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4. 動態互聯性

  網路文化以其獨有而又強大的功能,正強烈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網民——受眾的參與和動態互聯,帶來了資訊傳播、人際交流的互動性,使傳播與交流不受時空、地域、身份之所限,受眾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這種傳播與交流是雙向的,改變了傳統資訊單向的、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受眾可以自由地參與網上交流與對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真正體會到主體平等性。由於受眾的參與互聯互動,資訊的不斷加入,內容的不斷更新,論點的不斷產生,所以,網路文化不是靜態的,而是一種動態互聯文化。

  5. 構成多樣性

  網路文化的多樣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式的多樣性,二是內容上的多樣性。

  形式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它融合涵蓋了傳統媒體傳遞資訊的所有形式,印刷媒體的靜態資訊、廣播媒體的聲音資訊、電視媒體的動態聲音影象資訊等。內容的多樣性是由於它的開放性所決定的,網路包容了人類社會中幾乎所有的資訊。網路激發創造性,由於每個參與者的積極創造,保證了網路資訊的無限多樣性。

  6.資訊存在的虛擬性

  網路能夠把人類過去、現在與將來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想象中的生活方式,都相容在一個共同的時空——虛擬的時空中,能夠把現實世界可能的、不可能的重新擺出來讓人們選擇。網路為人類創造了一個

  更大的認知、選擇、創造的空間,實現了不可能的可能,現實一元世界、一元選擇被網路否定,人們的文化、生活樣式變得多樣化起來。

  三、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異化現象

  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有利於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資訊素養和綜合素質,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們在享受網路所帶來的好處時,也難免為其所傷,網路也會帶來暴力、色情、極端主義等不健康影響,尤其對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判斷力和自控能力相對較弱的青少年網民而言,這種負面影響會更大。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異化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擔憂。

  1.網路文化的平等性對校園文化權威的消解

  校園文化一直是社會傳統的精英文化,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強勢話語地位,一條以主流文化作為社會精神、時代精神的主線伴隨其中,它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然而,網路時代過多的強調自由與個性,對自由與平等的過度追求掩蓋了網路文化中的主與從的關係,甚至於把主流文化看作是對人性的壓抑,弱化了權威觀念、主流意識,校園文化的權威性和強勢話語地位被反權威的話語所解構。在這個沒有中心、沒有權威、缺少規則的網路世界裡,道德行為的異化現象著實令人堪憂。

  2.網路文化的虛擬性對校園文化求真精神的挑戰

  網路使真實社會之外存在一種虛擬空間,這兩種存在的反差十分巨大,導致部分青少年學生逃避現實,他們以虛幻代替真實,將網路視為整個世界,表現出對網路的過分迷戀、不願回到真實世界中來,更願意和習慣於通過網路進行交流,顯得對真實世界的無從把握和故意拒絕。一旦陷入虛幻的情感世界,反而表現出對現實世界情感的冷漠和疏遠,真正的人際交往就會大大減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還存在一些障礙。

  3.網路文化的開放性與互動性,容易受不良文化的侵害

  網路傳播的資訊有些是不再經過審閱編輯而直接上網傳播,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監督,無法保證資訊真實與價值,人們在享受精品的同時,也被網路文化中粗俗、平庸、淺薄的文化垃圾所毒害。特別是對於世界觀與人生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由於缺乏自制力與辨別能力,極易受不良文化的侵害,網路文化的負面影響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4.網路的隱蔽性導致社會責任感的降低

  網路的隱蔽性和匿名性使得個體的榮辱感淡化、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個性主義膨脹、一切以我為中心,追求一種沒有時空限制的個人的絕對自由,他們能夠暢所欲言,而不必有所顧慮,因為網路是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虛擬空間。道德與法制、輿論和情感築成的防線很容易崩潰,傳統的道德基礎在網路面前趨於消解,導致社會道德與責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識的泛濫。網上交流有這樣的體驗:你越是詳細真實地介紹自己,越沒有人相信你,在網路交際中看重的是感覺,真實與否無關緊要。

  5.網路成癮問題

  根據CNNIC的調查報告顯示,網路遊戲、網路視訊、網路音樂和網路聊天是廣大網民最熱衷的,青少年學生也不例外,有的學生為逃避課堂教學和考試的壓力,有的學生沉溺於網上聊天交友,陷入虛幻的情感世界不能自拔;有的則迷戀於網路遊戲,通過網路遊戲來實現自我,尋找現實生活中難得的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習慣於一種無目的的生活狀態,造就遊戲人生的生活態度,離開課堂、遠離書本,造成學習上的浮躁和學習時間的減少,不僅有害於身心健康,有的甚至荒廢了學業。

  四、促進網路文化與校園文化交融的措施

  1. 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會正確鑑賞事物、分析問題

  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會正確鑑賞事物、分析問題是非常必要的。網上各種各樣的言論有可能導致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觀念混亂。因此必須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自覺抵制不文明網路內容的侵害,自覺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蝕。

  2. 努力培養青少年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

  網路資訊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不僅為學習、生活、工作提供了契機,也給青少年學生提出了新挑戰。青少年學生要積極投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有意義的活動中來,而不只是陶醉於網路虛擬世界。

  3. 建設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校園網

  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校園網就像一個溫馨的家,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部分。充分利用網路組織的特性,努力形成一種自己的網路校園文化。經調查發現,校園網一般不受學生歡迎,內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較亂。學生更喜歡入口網站和一些娛樂網站。這給各學校校園網的管理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將校園網建設成一個既有趣味性、又能體現自己的校園文化特色、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校園網。

  4. 要培養青少年學生自律精神,提高網路資訊素養

  提高青少年學生對網路資訊的識別能力以及面對不良資訊吸引的自控、自律能力,使之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自覺抵禦網路上不良資訊的干擾和侵蝕,並且規範自身的資訊行為與活動。

  5. 提高網路技術和管理水平

  進一步完善網路監控體系,加強對網路行業的管理,研究現行管理體制,開發、安裝智慧軟體,監督過濾不良網路資訊。對網路資訊傳播中的不健康現象進行譴責,在校園內形成一種揚善祛惡的網路輿論環境。學校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網路文化活動,把上網成癮的學生吸引過來,使他們既能走進網路,又能走出網路,真正成為網路的主人。

  五、結束語

  社會已進入資訊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只是其中之一。我們既要看到網際網路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網上不良資訊對青少年學生的負面影響。網路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網上有燦爛的陽光也有陰暗的角落,人們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網路,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一種樂觀的精神和飽滿的熱情去迎接網路文化帶來的衝擊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