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的飲食文化

  飲食是維繫人類生命質量的第一要素,在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人們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為此,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知識

  巴馬是石山區,過去耕地面積少,產量低,糧食收入自然就不多,如果都食乾飯,糧食就不夠吃。為了預防糧食斷檔,山民們就採取一種節約用糧的辦法:除一些節日,平時就選擇食粥,以飽腹為原則。這是一種為了生存的辦法,久而久之,粥食變成了壽鄉居民的飲食習慣。

  粥食

  粥一般以五穀雜糧為原料,合水熬製而成。穀類多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和礦物鹽等營養物質,經慢火久熬之後,質地糜爛稀軟,甘淡適口,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一種理想而方便的食品。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一一宋代大詩人陸游。神仙吃什麼?原來就是喝粥呀。

  粥食

  一碗溫熱的稀飯最為滋潤胃腸,且極易吸收。食粥的確比較有利營養吸收,也有利於人體水分的補充,巴馬長壽鄉即是最好的說明。特別是老年人,食粥有利於解除老年便祕造成的痛苦。

  特色

  1、甜玉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外,玉米中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對預防心臟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處。德國著名營養學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當今被證實的最有效的50多種營養保健物質中,玉米含有7種“抗衰劑”———鈣、谷胱甘肽、維生素、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經測定,每100g玉米能提供近300mg的鈣,幾乎與乳製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豐富的鈣可起到降血壓的功效,如果每天攝入1g鈣,6周後血壓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天然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面板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此外,多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刺激大腦細胞,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

  2、紫薯:具有普通紅薯的營養成分外,還富含硒元素、鐵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鐵是人體抗疲勞、抗衰老、補血的必要元素,特別是硒被稱為“抗癌大王”,易被人體吸收,可留在血清中,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合成和癌細胞的分裂與生長,預防胃癌、肝癌等癌病的發生。

  3、芋頭:芋頭性平,味甘、辛,有小毒。能益脾胃,調中氣,化痰散結。可治少食乏力、痕瘍結核、久痢便血、癰毒等病症。芋頭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

  4、毛豆:毛豆含有多量脂肪酸,並且為不飽和脂肪酸,尤其以亞麻酸含量最豐富。這對於預防動脈硬化有很大作用,毛豆中還含有約1.5%的磷脂。磷脂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成分,對維持人的神經、肝臟、骨骼及面板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

  5、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以健脾,預防胃炎,防治夜盲症,護肝,使面板變得細嫩,並有中和致癌物質的作用。據《滇南本草》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療肺癰便祕,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6、五色米:黑色糯米飯,用楓葉及其嫩莖之皮,放在臼中搗爛,稍為風乾後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後,把葉渣撈出濾淨,即取得黑染料液。黃染料,可用黃花或黃梔子、黃羌等植物的果實、塊莖提取。紅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種而葉狀不同的紅蘭草經水煮而成。提取四種液汁出來後,分別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一夜,等其上色後放入蒸籠中蒸約一個小時,便可蒸出黑、紅、黃、紫、白***糯米本色***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來。五色糯米飯滋潤柔軟、醇正平和,味道富有植物清香,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紅蘭草有生血作用,梔子有清熱涼血作用,用楓葉煮成的青粳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補髓。

  7、雞肉: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8、河雜魚:以巴馬的母親河--盤陽河的野生河魚為原料,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魚類脂肪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9、涼拌豬腳:豬蹄營養豐富,味道可口。它不僅是常用菜餚,而且還是滋補佳品。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在人體內,膠原蛋白約佔蛋白質的三分之一,若膠原蛋白合成發生了異常,就會引起“膠原性疾病”。

  10、巴馬香豬:巴馬香豬肉營養全面,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於普通豬,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豬的226%。更為獨特的是,巴馬香豬肉中含有一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它具有多種藥理性,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起到預防血栓形成,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對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獨特功效,非常適宜製作老年食品。

  11、紫蘇***香豬肉鹽碟***: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蔔素、高礦質元素等。

  常識

  巴馬人喜歡吃粥,並以之為主食,且幾乎人人會做,個個愛吃,早已成為了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單從粥的名稱上講,其名目繁多就足以令人耳目一新,如:嫩玉米粥、珍珠黃玉米粥、百馬牙玉米粥、水磨玉米粥、幹磨玉米粥、老南瓜粥、大甲粳米粥、旱谷大米粥、豆腐***漿***粥、鴨肉湯粥、雞肉湯粥、鵝肉湯粥、羊肉湯粥、豬肉湯粥、魚頭湯粥等等。這些粥譜中,每道粥譜都有其各自豐富的文化品味與內涵。僅以鴨肉湯粥和豬肉湯粥為例:鴨肉湯粥是巴馬人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初六初元節、七月十四中元節這三大節日期間必食的大眾化粥譜,這期間***其中七月中元節為十二、十三、十四、十六、二十共 五天***,家家戶戶都要宰殺鴨子***有的宰鵝***歡度節日,且全都要用鴨肉湯來煮大米粥吃。

  在巴馬,不管是賓客來臨宰鴨,還是自家平時聚餐宰鴨,都少不了煮一鍋鴨肉湯粥作為主食。豬肉湯粥在巴馬可以說是更具文化品位的一道食譜。因為,這裡所說的豬肉湯粥,並非只是煮了一塊豬肉之後再取其湯來煮大米粥這麼簡單, 而是賦予了特定內在涵義的“東西” ——它所要用來煮粥的“豬肉湯”,必須是豬頭、豬腳、下水、排骨、龍骨以及整頭豬的肉體合做一大鍋熬煮出來的——湯!若能吃上一碗用此湯煮成的“豬肉湯粥”,就算是很有口福的奢侈享受了。因為,這類豬肉湯粥一般只有在全村***屯***一起“打平夥”的時候才能吃得上,如此全村百把號人平均下來,一大鍋粥每人能吃得上小半碗就算不錯了!二是節食文化。這裡指的是節日飲食文化,也就是巴馬人民為了調節自己並不寬裕的飲食結構而設定的節日飲食習慣。在巴馬民間設立的節日中,有許多是外地人聞所未聞的,如農曆二月初二為“清除疲勞節”,這一天前後,家家戶戶都要上山採摘野黃花來煮黃花飯吃,這叫:吃了黃花飯,全年不覺累。此外還有稻菽含苞待熟時到田間舉行的“拜禾節”、開鐮收穫前先取最早成熟的穀物來“嘗新”的“嘗新節”,等。據清點,除了農曆四月因農事大忙而不設定節日以外,其餘每月都設有固定的日子過節,少則一兩天,多則五六天。其中正月是設定節日最多的月份,從上年除夕到正月初三最隆重,稱為“過大年”,正月初七為“埋火節”,是日晚飯後即將灶中明火用火灰埋藏起來,至次日清晨始得“開火”,俗稱“埋火節”。正月初十為“收葉節”,是日除了家家戶戶殺雞宰鵝聚餐外,還要舉行一項重要儀式,就是將“過大年”以來開啟粽粑累積下來的粽葉掃地出門***此前禁忌這樣做,不過此習俗已被大部份家庭摒棄***。

  正月十五與別的民族一樣過“元宵節”,不過巴馬縣城當地及附近一帶卻不過元宵,反而以正月十六為自己的節日,其文化內涵尚待考究。正月的最後一天***廿九或三十日***為“滿月節”,俗稱“完春”,是日菜譜以豬腳為主。除正月之外,巴馬人視七月十四為自己的第二大節日,因此在七月所設定的節日天數,除了比正月少以外比別的月份都多。其中,七月十二至十四最為隆重,三天期間家家戶戶都要用彩色宣紙製成“鬼衣”懸掛在祖宗靈位前,最後一天上午燒掉表示獻給列祖列宗,叫中元節,期間以不同的“禮物”陳列在祖宗靈堂擺拜,其中十二日上午拜水圓,晚上拜全雞,十三日晚拜全鴨,十四日上午拜全鵝***沒養鵝的可以雞鴨頂替,有的則雞鴨鵝並列***。之後,七月二十還要過個“王婆節”,有民間傳說這“王婆”每年七月都要經歷死後復活的過程,即從十七日開始“頭疼”,十八日為“臨終”日,十九日為“哭喪”日,二十日為“復活”日,設此日為“王婆節”以示歡慶王婆“重返人間”。其它月份的節日分別是:三月初三“民歌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初六“初元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十“十全節”、十一月 冬至日“冬至節”、十二月廿三日“灶王節”。這些節日的名稱與國內其他地區別的民族大同小異,只是過節的形式與食譜跟別處有所不同罷了。

  三是素食文化。巴馬的素食文化往往與節食文化膠合在一起,如前述的二月初二“消除疲勞節”,其節日主要食品是毫無葷色的“黃菜飯”;三月初三“民歌節”吃的是禽蛋加五色糯米飯***黃花、楓葉、紅蘭、黃姜等***;而“嘗新節”吃的則純粹是已經成熟尚待收穫但為了過此節而提前收來“嘗新”的新米。而在平時,巴馬人尚來都有素食的習慣,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節日一葷一素,平日一菜一湯。早已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根深蒂固,即使現在生活改善了, 這種傳統習慣也未改變。巴馬民間尚存具有文化品味值得傳承的素食食譜中,除上述提及者外,可用文字記載使之形成“文化”而現上現代餐桌的菜譜有:雷公根雞蛋湯、火麻芥菜湯、蘿蔔香菇湯、素炒牡丹苗、黃麻苗酸筍、素炒南瓜苗、蒜頭炒紅薯苗等。 四是群食文化。巴馬人習慣於聚眾群食,早已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要群食就得找藉口、有理由、尋機會。除了遇婚姻、生育、祭祀、建房、喬遷等重大事件正常聚餐外,巴馬人還巧立各種名目以增加群食的次數和機會, 如打平夥、結老庚、拜寄爹、認乾孃、收契兒等,還特設了拜禾節、嘗新節之類的集體聚餐節日。


的人

1.藏族的飲食文化禮儀

2.巴馬長壽養生的祕訣

3.埃及的飲食文化
4.中秋節的飲食文化禮儀

5.四大名著的養生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