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常林傳閱讀答案

  常林是三國時期曹魏官員,常林為官治化有成,所在有績,其事蹟見於《三國志常林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三國志常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三國志常林傳》文言文閱讀材料

  ①常林字伯槐,河內溫人也。年七歲,有父黨造門,問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雖當下客,臨子字父①,何拜之有?於是成共嘉之。

  ②太守王匡起兵討董卓,遣諸生於屬縣微伺吏民罪負,便收之,考責錢穀贖罪,稽遲則夷滅宗族,以崇威嚴。林叔父撾客②,為諸生所白,匡怒收治.舉宗惶怖,不知所責多少,懼系者不救。林往見匡同縣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臨吾鄙郡,土廣民殷,又多賢能,惟所擇用。今主上幼衝,賊臣虎據,華夏震慄,雄才奮用之秋也。若欲誅天下之賊,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風,應之若響,克亂在和,何徵不捷?苟無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將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說叔父見拘之意。彪即書責匡,匡原林叔父。

  ⑧幷州刺史高於表為騎都尉,林辭不受。後刺史樑習薦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遷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績。文帝為五官將,林為功曹。太祖西征。田銀、蘇伯反,幽、冀扇動。文帝欲親自討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賊之形勢,可料度也。北方吏民,樂安厭亂,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銀、伯犬羊相聚,智小謀大,不能為害。方今大軍在遠,外有強敵,為天下之鎮也,輕動遠舉,雖克不武。文帝從之,遣將往伐,應時克滅。

  ④出為平原太守、魏郡東部都尉,人為丞相東曹屬。魏國既建,拜尚書。文帝踐阼,遷少府,封樂陽亭侯,轉大司農。明帝即位,進封高陽鄉侯,徒光祿勳,太常。時論以林節操清峻,欲致之公輔,而林遂稱疾篤。拜光祿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贈驃騎,葬如公禮,溢曰貞侯。

  【註釋】①常林的父親,字伯先。②撾,zhuā,打。

  《三國志常林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16.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有父黨造門*** *** ***2***不知所責多少*** ***

  ***3***為諸生所白*** *** ***4***林遂稱疾篤 *** ***

  17.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遣諸生於屬縣微伺吏民罪負,便收之,考責錢穀贖罪,稽遲則夷滅宗族,以崇威嚴。

  18.概括常林見胡母彪時陳述的主要意思。***2分***

  19.常林接連升遷,請具體分析有哪些原因?***5分***

  《三國志常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6.***4分******1***登、到、來到、到拜訪***2***索取、索要***3***上告、告狀、控告、報告、告***4***重、病重、病危

  17.***6分***派眾門生在隸屬的縣裡暗中窺伺官員及百姓的過失,發現便立即把他們關押起來,然後嚴刑拷打讓他們用錢糧來贖罪,如果計較、延誤期限就殺盡宗族,來樹立威嚴。

  諸:眾、各、一些:屬:隸屬、下屬;微:暗中、暗暗地;伺:窺伺、窺探、觀察;負:罪過、過失、過錯***與罪同義***;責:拷打、懲處、責罰,或索取考責錢穀贖罪譯為嚴刑拷打索取錢穀贖罪也可以,如此與下文不知所責多少的責意同;稽:計較、爭論;遲:延遲、延誤;稽遲:合譯為延誤、延遲、拖拉等即可;夷:削平、誅滅、殺盡;崇:樹立、增加、增高、抬高。錯1處減1分,至多減6分。

  18.***2分***在當前形勢下,應廣施恩德,任用有才之士,***1分***如此,才能扶助朝廷,建立功名***1分***。***答希望從寬處理自己的叔父不得分不是陳述的主要意思。***

  19.***5分******1***有政績:做南和縣縣令,治化有成;***2分******2***有見識,有謀略:文帝要親自領兵討伐叛軍,常林勸其還是坐鎮京師,只須派手下將領前去討伐,文帝聽從了他得意見,手下將領果然將叛軍消滅。***2分******3***節操清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