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郭先生與狼教學反思

  《東郭先生和狼》是一個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敵人,要看清其凶惡本性,不能對他們講仁慈。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提出和實施,是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課本劇作為遊藝活動類中的一種活動學習形式,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表演,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培養創新、想象、組織、合作等各種能力,展現了它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魅力。

  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篇課本劇時,為使學生最終能將課文內容活靈活現地表演出來,我對學生進行分層朗讀指導。先請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三部分內容,指導學生在讀的同時體會人物對話時的語氣。然後結合課後練習中的三句句子,引領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出:表演時既要注意人物對話時的語氣,也要注意旁白部分的提示,並聯繫上下文設計人物的動作、神態,如此才能把人物演得活靈活現。接著我又以演促讀,培養創新能力。

  要演好角色,光有一個好的劇本是不夠的,學生讀透課文,如果僅僅按照課文內容分角色表演下來,同學們會覺得毫無生氣,十分沒趣。課本劇的題材來源於教材,但絕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對教材內容的再創造。把教材改編成課本劇的過程,實則是由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飛躍的過程。表演時我啟發學生想象,培養創新思維品質,引導學生在不背離原作品的主題思想的前提下,進行大膽想象、創造,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情節更加引人入勝。

  範文2

  第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我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突破。以學生的合作學習和交流為主,教師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學生了解三個主要角色之間的關係後,我讓學生用適當的詞語概括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然後我請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分別在書上用不同的符號標出相關的內容。學生的合作學習十分有成效,充分鍛鍊了學生的自學、合作能力,課堂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學生主動地投入,誦讀、圈劃、討論、質疑,用上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整個課堂氣氛濃烈,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學生在這塊大舞臺上盡情展示。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極其重要。學生的思維應該是有條理的,說話是有根據的。如學生找到狼搶在老農前說的話“……這樣的壞人,不該吃嗎?”為什麼這幾句話也能說明狼的狡猾?學生紛紛氣憤地表示:狼是個忘恩負義的東西,東郭先生救了他,他還要吃掉東郭先生;明明是東郭先生問老農的話,應該老農來回答,但狼卻搶先回答,不讓老農說話,說明狼很狡猾;狼是自願鑽進口袋的,卻說東郭先生要悶死他,還說他是壞人,應該吃掉,狼完全是在強詞奪理,說明狼很狡猾。由此可見,學生已能結合狼的特點分析他的行為。

  第三、體會語音語調和角色之間的關係 。學生最喜歡模仿狼的語氣朗讀,因為狼的語音語調最富有變化。學生的朗讀繪聲繪色。而東郭先生則相反,讀時語速放慢,聲音略微壓低。我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到東郭先生的愚蠢,也清楚地認識了狼的狡猾和凶殘,對揭示寓意起到了幫助作用。

  第四、新穎的回家作業,令學生拍手叫好。每天枯燥、乏味的作業,常常令同學們叫苦不迭。老師也天天埋頭於“對”“錯”之間。瞧:小練筆--東郭先生第二次遇到狼,他會怎麼辦?結果如何?續編故事。演一演--大家來當小導演和小演員,把故事排成課本劇。這樣輕鬆愉快的作業,一下子令同學們歡聲雀躍。 語文課堂教學本來就應是豐富的,多樣的,富有變化的,只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難點作為教學的亮點,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一定能使教學創出新意。

  範文3

  《東郭先生和狼》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學生也比較感興趣。本節課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朗讀訓練切實、有效。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讀得津津有味。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關鍵語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從而懂得人物的品質,獲得思想的啟迪。

  在讀到狼苦苦哀求東郭先生所說的話時,學生讀得很不好,我便讓他們抓住“慌慌張張”去想一想,你在慌慌張張的時候是怎麼說話的,並提醒他們聯絡上下文,後面獵人快到了,狼會怎樣哀求東郭先生。通過練習生活實際,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情感。讀東郭先生嘴裡不住地罵著時,我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東郭先生是如何想的?孩子們有的回答:“他一定出乎意料,沒想到好心沒好報。”有的回答:“他大驚失色,狼原來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正是因為這樣,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學得很投入,讀得很有趣。他們的情感世界隨著文字逐漸豐富。但是在課堂中,我也發現學生在概括表達的過程中語言不夠精練,往往不能抓住主幹部分,常常描述性詞語,人物的對話也穿插其中,我想這還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訓練。幫助學生找準文章概括的重點要素,教給學生有效的概括方法。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