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寫作對學生的意義和價值分析

    怎麼認識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教師寫作對學生寫作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意義?
    首先,我們認為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關係不大。這樣說是因為:
    1.寫作即系統,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是兩個不同的系統
    結構主義認為,世界不是由物組成的,而是由物與物之間的關係組成的。寫作即系統,系統就是一種關係。一個系統之內,具有共同的心靈密碼,暢行無阻;一旦超出系統之外,就會雞同鴨講,處處掣肘。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就是兩套不同的系統,很難相容。
    教師寫作屬於私人寫作,學生寫作屬於考場作文,兩者的關注點和指向性大相徑庭,寫作目的和閱讀受眾也截然不同。有一年報刊社邀請一線教師參加高考作文寫作,絕大多數教師得分一般,一類卷基本上沒有。豈止是教師,很多作家一聽說要寫高考作文,也是頭皮發麻,渾身發冷。《北京青年報》曾邀請五位作家在考試當天撰寫同題作文,儘管沒有限時,較為寬容,經高考資深閱卷專家認真批閱後,竟然有四篇文章不合格。
    其實,作家得不了高分,並不難理解。專業寫作和考場作文,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比如文貴含蓄,考場作文你豈敢含蓄?非但不能含蓄,還要小心點題。高考作文命題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目的性,不可能不設定範圍,讓考生隨意亂寫。除了文字表述,還有考察判斷力、價值觀的內涵在內,每一道高考作文題,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而且越來越“專業化”,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根本無從下筆。更要命的是,高考作文命題的價值追求,重感性、重審美、重抒情,常常陷入到一元的、片面的抒情慣性之中,一味強調真情實感,忽視了真知灼見,理性命題則被打入冷宮,難脫“小我”範疇;而作家寫作則是以哲學和人生思辨為主,追求分析、批判、理性和反思,關注社會和人生等重大命題。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兩種不同的價值追求,兩套不同的系統,很難相容。
    2.寫作即生活,教師生活和學生生活截然不同,兩者的寫作很難真正關聯
    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寫作是技術問題,以為解決了寫作方法,學到了寫作技能,學生就能下筆千言,倚馬可待。但事實上,寫作技巧只是一個指頭的問題,甚至連一個指頭都算不上。這些年,我們教授的寫作技巧還少嗎?為什麼一到正式寫作之中,獨抒性靈的文字,發人深省的言論,啟迪智慧的篇章,卻累屆而不見,學生就只能乾巴巴地說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廢話、套話、假話、空話呢?
    道理很簡單。作文即生活。素材的累積,是生命記憶的衍生;不管是真實的來自實踐的記憶,還是從閱讀中,從那些一代代物化的經典中得出的間接生活,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和營養。材料的分析,則是對生活與生命的闡釋;用我們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解讀材料中的生活和生命,這是生活的交疊,也是生命的交融。每一次材料的分析,都是生活的一次豐富,生命的一次重生。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不僅是客觀的河流在變,更重要的是主觀的人隨時在更新。所以,重要的不是材料,不是事實,而是闡釋。筆墨的流淌,則是情感與思想的激盪。處於真正的情感之中,應該達到無我的境界。這個時候沒有觀察者,只有觀察。摒棄了一切前見,只有當下,只有存在,如海德格爾所言,存在不斷湧現。
    一個嚴肅生活的人,一個理解生命的人,他何須積累材料?何須分析材料?他的生活就是材料,他對生命的理解就是分析。所以,他提筆就寫,他的喜怒哀樂,思考憂慮,性情氣質……盡在筆底流淌。這樣的文字,一定是性情文字;這樣的文字,一定色香味俱全,煙火氣息濃厚;這樣的文字,也必定是有溫度有熱度有靈魂的文字。因為生命在場,靈魂在場。他寫的就是生活,就是生命,他為生命和靈魂而寫作。這樣的寫作,哪裡是雕蟲小技的技術寫作可以比擬的呢?失去了生命的支點和價值底座,學生怎麼可能寫出真正的生命文字呢?
    站在這樣的角度之上,思考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教師的生活和學生生活儘管很多時候重疊在一起,但是,教師生活就是教師生活,學生生活就是學生生活。兩者根本不可能相提並論,也不大可能產生多麼大的共振和共鳴。
    3.寫作即常識,要想寫好作文,自然要深入理解生活,體悟生命,這是難以口傳和示範的
    什麼是常識呢?常識就是關於生活和生命最基本的認識。人首先要滿足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其次是安全的需要,不僅是身體的安全,還有心理的安全,心靈自由發展的安全;再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人是群體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類別之中,互相辨認,彼此皈依,才會有歸屬感,才會有愛與被愛的溫暖;最後還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在自我肯定中獲得生命的價值。
    這些需要都必須實現,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權利。每個人都一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個體需要層次的提升,就是自我的不斷完善。生命無非就是一個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而一個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成全,並在此基礎上成全他人與社會。
    當這些生命常識,轉化為我們的生命倫理,深入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必需,我們就能趨向於嚴肅合理的生活。而當我們以當事者的身份參與這個世界,我們必將發現,他人的存在,正是對我們生命倫理合理性的最好檢驗。我們自身的生命倫理與他人的生命倫理互相驗證,互為映象,並最終互相編織。這時候,我們恍然明白,我不只是代表了人類,我還是這個物種的全部,我代表著整個人類的心智。原來我們每次相遇他人,相遇自然,相遇寫作,只是相遇我們自己,是對內在自我的辨認,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照亮。這種照亮,因為具備了共同的倫理,必然摻雜著我們的生命經驗與他人的生命經驗,融合著不同的生命倫理,我們將因此獲得對生命的深入體悟。
    這就是寫作的常識。但這些常識沒有必需的生命歷程,是很難認識到位的。這也是教師寫作無法真正影響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是不是說教師寫作對學生作文沒有意義呢?不是。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寫作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寫作的標杆作用,在於揭開了文字的奧妙,撕開了寫作的神祕面紗,給了學生無窮想象。現實中,很多熱愛寫
作的教師,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這種榜樣的力量會給學生極大的激勵,並使他們逐漸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教師帶領學生重新經歷自己具體文章整個的寫作過程,重新經歷自己創作中立意的掙扎,構思的彷徨,選材的糾結,靈感驟然獲得的狂喜,還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修改的執著,學生或許就會因此敬畏寫作,鍾愛寫作,用全部的生活和生命的積累去寫作。教師如果能夠和學生一起真正經歷一次寫作的全過程,哪怕只有一次,根據全息理論,學生或許就會學會寫作了。真正的寫作,只需要一次,就相對完整了。教師和學生一起寫作,互相評點,或許比所謂示範更有意思。學生在批評教師的過程中,會獲得很多啟迪,下一次他就有了蠢蠢欲動的超過教師的願望。這個持久的強烈的願望,就是寫作的興趣和動力。我有一次和全班同學一起寫江蘇高考作文題“綠色生活”,一口氣寫了五種構思,被學生作為靶子批駁得一塌糊塗。但是,後來很多學生說,那一次收穫最豐。
    2.教師寫作可以幫助學生對寫作形成正確的理解
    學生寫作的問題有時候不是寫作的能力問題,而是對寫作的理解問題。如何幫助學生界定什麼是好的文章,什麼是優質的寫法,特別是辨析當前泥沙俱下的混亂的寫作認識,這是教師的責任。
    比如我們總是告訴學生要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但關注生活什麼,如何貼近生活,又語焉不詳。生活是什麼?對學生而言,上課、下課,上學、放學,和同學和老師交往,和家人和朋友交流。這些叫不叫生活?應該說這些都是生活,但學生切近生活,關注生活了,卻寫出很多千人一面無比乏味的流水賬。因為這裡的生活,並不是你所見所聞的一切生活,而應該是被你的心靈所光照的,被你的心靈所同化的,被你的心靈所提純的,成為你心靈一部分的獨特的人生體驗和生活體驗,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是個性的,水靈的,有生命力的,有價值的。我們還告誡學生寫作不要丟掉自我,應該說這個要求也是有意義的,但並不是一切自我的東西,就是獨特的、個性的。因此,必須摒除自我中的共性面,在貼近生活和貼近自我中,找到兩者的契合點,精神昇華,題材升級,讓生命煥發出個性光彩。這樣的文章才是好的。而對諸如此類作文理念的理解,如果自己沒有寫作體驗,僅僅根據課程標準根據教材根據教參書,要和學生“講”清楚是很困難的。我常常利用自己的寫作體驗讓學生認識這些寫作理念的內涵,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3.教師寫作還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寫作困惑和學習需求
    作文教學的問題,一是由於很多教師不知道該教什麼,二是由於一部分教師教了不該教的東西。這兩者又都與不瞭解學生的寫作困惑和學習需求有關。寫作是一項複雜的學習活動和心理活動,沒有直接體驗和豐富寫作經歷的人,很難理解這其中的甘苦。瞭解學生的寫作困惑和學習需求,我們當然可以通過觀察,可以通過學生的習作,但一個自己沒有寫作體驗和經驗的人,這種觀察是膚淺的,甚至得出的結論也是偏頗的,而那些具有直接體驗和豐富經歷的教師則可以和學生心心相印,很容易形成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