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言行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作為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對教育活動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教育過程中的另一要素――學生,更是有著無法忽略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的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內容。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是唐太宗對魏徵的評價,也是他成為一代明君的法寶之一。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言行會對他人產生多麼大的影響,教師之於學生,亦是如此。“學生的身心發展離不開教育的作用,學校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文化知識素質、審美能力以及解決各種問題的綜合能力。” [1]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因此教師應該謹慎言行,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韓愈認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很長時間以來,教師都以傳授文化知識為主要教學任務,而忽略言行對學生的影響。人們常說教師的主要功能是教書育人,我認為教師最大的價值不是教書,而是育人。雖然學生是獨立的、具有創造性的個體,但在身心發展規律的支配下,他們的心智仍是不成熟的,對老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在耳濡目染中模仿教師的行為,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觀念,納入價值觀範疇。可見,教師言行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意識到教師言行對學生影響的重要性,下面從六個方面分析教師言行對學生的具體影響。

  一、影響學生對待老師和學校的態度。在學校這一特定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對老師都有一定程度的向師性,就知識的掌握而言,學生對老師甚至懷有崇拜心理。教師言行是其個人修養、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教師若能將涵養、學識通過言行傳達給學生,學生會對其產生尊敬、敬仰之情,畢竟每個學生都喜歡學識淵博的老師。但光學識淵博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教師將自己的工作只停留在對知識的傳授和對分數的追求上,而不注意其言行對學生的影響,這樣的老師可以說是不稱職的。教師和學生接觸最多,影響也最大,不管你自覺不自覺總在影響學生。[2]只有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才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以最好的狀態學習。如果教師一味地關注學生的成績,他的言行則不會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學生感受不到來自集體的愛,自然也不會愛集體,對集體產生歸屬感,這些不利因素長期積累,還會使學生厭學,對老師和學校產生恐懼、排斥心理。

  二、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於學生心理的不成熟,當他們面對外界的諸多幹擾時,無法真正做到心無旁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當面對老師、同學帶來的各種困擾時,他們無法冷靜處理,當負面情緒一直伴隨他們,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狀態。很多老師忽視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注重自身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無視自身模範作用,將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以低迷的狀態面對學生,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為人師表,對學生負責,不管生活中遇到什麼事,一旦站上講臺,就該以一個教育者的姿態面對學生,而不是將學生當做發洩情緒的物件,影響雙方情緒和整個教學程序。

  三、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種持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與積極的社會功能***劉華山,2001***。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它除了培養人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作為社會人應有的能力。學生走出學校後必然要步入社會,社會比學校更加多元、複雜,學生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承受和處理來自社會各方的壓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近年來,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學生層出不窮。一所學校,如果只能培養高學歷的學生,而無法教其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不也是一種悲哀?由於學校教育的侷限性,教師無法全面而具體地瞭解每一個學生,因此身教言傳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總是以消極的態度面對教學,面對學生,久而久之,也會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態度,無法以健全的人格和同學、老師、家長、社會相處。一個人如果總是接觸陰暗的東西,懷有負面的情緒,便很難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變得敏感、孤僻,失去對周圍人的信任。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復旦大學投毒案,便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所以教師應以自己的言行去引導、激勵學生,教他們以美的視角看待世界,做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

  四、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好的習慣對自己、他人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每天都要與任課老師接觸,會有意無意地模仿教師的行為習慣,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比如,老師不按時上下課,會導致學生沒有時間觀念;上課時任意扔廢紙,會讓學生沒有環保意識;老師隨意罵髒話,會讓學生沒有文明意識等。因此,教師應該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以“潤物細無聲”之勢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

  五、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事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還有就是我們心裡高尚的道德標準。”一個人,若沒有高尚的品德,即使才華橫溢,也無法贏得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品德的養成跟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高尚的品德應該從小就要培養,學校教育是品德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並嚴以律己,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榜樣。陶行知認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這強調的正是人的道德品質,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人尊重。因此,教師應從小事抓起,從自身做起,為培養高素質、高品德的學生不懈努力。

  六、影響學生對青春的記憶。青春,是一個美好的字眼,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是值得每個人珍藏一生的回憶。隨著《致我們逝去的青春》的熱播,社會上又掀起了一股追憶青春的熱潮。每個人對青春都會懷著一種莫名的情愫,當學生們步入社會,為生活奔波勞累之時,應該會很懷念那段充滿激情的青春歲月。在學生的青春歲月中,值得珍藏的,除了與同學的友誼,還有師生情誼。教師在學生的青春歲月中擔任著很重要的角色,若教師能用言行正確引導、激勵學生,用春風化雨般的愛溫暖學生,為學生的青春歲月添上一抹亮色,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溫馨的關懷,會讓他們的心田如浴雨露,如沐春風。

  從六個方面淺析了教師言行對學生的影響,希望可以引起教師對自己言行的重視,改正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和行為,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最後將烏申斯基的一句話分享給各位老師:“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關於教育言行對學生的影響,還有很多方面,本文只是淺談了其中幾個方面,其它成果還有待於大家進一步探討。

  關於言行舉止的禮儀

  1***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 ,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儘量避免各種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2***到顧客辦公室或家中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後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 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

  ***3***在顧客面前的行為舉止☆ 當看見顧客時,應該點頭微笑致禮,如無事先預約應先向顧客表示歉意,然後再說明來意。同時要主動向在場人都表示問候或點頭示意。

  ☆ 在顧客家中,未經邀請,不能參觀住房,即使較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撫摸劃玩弄顧客桌上的東西,更不能玩顧客名片,不要觸動室內的書籍、花草及其它陳設物品。

  ☆ 在別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體微往前傾,不要蹺“二郎腿”。☆ 要用積極的態度和溫和的語氣與顧客談話,顧客談話時,要認真聽,回答時,以“是”為先。眼睛看著對方,不斷注意對方的神情。

  ☆ 站立時,上身要穩定,雙手安放兩側,不要背卑鄙,也不要雙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側歪在一邊。當主人起身或離席時,應同時起立示意,當與顧客初次見面或告辭時,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舉止得體,有禮有節。

  ☆ 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各種不雅舉止。不要當著顧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噴嚏,實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儘量不要發出在場,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這雖然是一些細節,但它們組合起來構成顧客對你的總印象。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人前化妝是男士們最討厭的女性習慣。關於這一點,慣例放寬了。女性在餐館就餐後,讓人見到補口紅,輕輕補粉,誰也不再大驚小怪。不過,也只能就這麼一點,不能太過分。需要梳頭,磨指甲,塗口紅和化妝時,或者用毛刷塗口紅時,請到化妝室,或盥洗室進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氣惱的一個習慣。同樣,在人前整理頭髮,衣服,照鏡子等行為應該儘量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