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高階財務管理心得

  高階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核心課程教材"之一,從價值目標、戰略規劃與組織管理等視角綜合討論了財務管理的難點、重點問題,具體包括價值管理、公司財務治理、財務戰略、全面預算管理等,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篇1:高階財務管理學習心得

  作者:張婭婭

  通過這近兩個月的高階財務管理的學習,從中我學得了很多以前自己所不瞭解的知識。在這段學習時間裡,老師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教授我們,使我們從各個角度層面瞭解這門課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就自己在這本書中所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心得。

  一:理論知識

  ***1***有效資本市場理論

  有效資本市場就是指如果是在一個政權市場中,證券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能獲得或利用的資訊,每一種證券價格始終等於其投資價值,這樣的市場就是指有效市場。有效資本市場有是三個假設條件:有大量的參與的競爭者對證券進行股價,而且每一位競爭者相互獨立,同時也是市場價值的接受者;有關證券的新資訊已隨機的方式進入市場;競爭者為使價值反映新資訊的影響,努力迅速調正證券價格。

  ***2***投資組合理論

  投資組合理論也被稱為資產組合選擇理論,是指在不確定條件下資產組合選擇的均值-方差方法,是投資組合在選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投資目標是組合的風險小而均值大。它的假設條件有單期投資;投資者事先知道投資回報率的概率分佈,並且回報率滿滿足正態分佈條件;證券市場是有效地,不存在稅收和交易費,投資者是價格的接受者,證券是無限可分的;投資者以期望回報率來衡量未來實際回報率的總體情況以回報方差來衡量回報的不確定性,因而投資者在決策中只關注投資的期望回報率和方差;投資者都是不知足的和厭煩風險的;資產的回報率服從正態分佈;投資者的效用函式是兩次的,即U***ω***=a+bω+cω^2

  ***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資本資產模型是指在競爭的市場中,期望風險收益增溢與系統風險成正比,所有投資者都在證券市場線上選擇證券。它的假設條件有,存在著大量投資者,每個投資者的財富相對於所有投資者的財富總和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所有投資者都在同一證券持有期計劃自己的投資行為;投資者投資範圍僅限於公開金融市場上交易的資產;不存在證券交易費用及稅賦;所有投資者都是理性的追求資產組合的最小化;所有投資者對證券的評價和經濟局勢的看法均一致。

  ***4***套利定價理論

  套利定價理論是指一屆法則被違反時,會出現明顯的套利機會。假設條件:投資者有相同的理念;投資者是迴避風險的,而且還要實現效用最大化;市場是完全的。

  ***5***期權定價理論

  期權定價理論是指期權價格主要有標的資產、期權合約、金融市場三個方面所決定。主要有幾個假設,金融資產收益率服從對數正態分佈;在期權有效期內,無風險利率和金融資產收益變數是恆定的;市場無摩擦,即不存在稅收和交易成本;金融資產在期權有效期內無紅利及其它所得***該假設後被放棄***。

  ***6***股利理論

  股利理論主要有傳統股利理論還有現代股利理論。傳統股利理論主要包括:股利與企業價值無關論就是說企業的價值之依賴於其基本盈利能力和經營風險,而不依賴於如何將利潤在留存收益和股利之間進行分配;在手之鳥論,即在股東心目中企業運用內部積累的資本進行在投資給股東帶來的資本利得的不確定性要遠遠高於股利支付的不確定性,所以投資者偏好股利,而非資本利得;所得稅差論,稅制能夠對股利策略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現代股利理論主要包括訊號傳遞理論;代理成本理論;行為學派。

  二: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借鑑意義

  ***1***有效資本市場理論對證券分析和公司財務管理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資本市場有效地前提下,證券分析人員對股票市場,各個行業,單支股票進行分析。其次,有效市場假說是建立在現代財務管理的基礎上。有效市場假說是進行投資決策,籌資決策的理論基礎,如果市場無效,很多財務管理理論和財務方法都無法建立。如果市場有效,證券的定價總是準確的,股票總是按照它的實際價格出售。在有效資本市場下,投資者注重的是企業的現金流。

  ***2***投資組合理論旨在既定的風險條件下獲得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實現最小的風險,即投資效用的最大化。證券投資的目的旨在獲得收益,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都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收益,可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風險。投資者在明確投資目標的情況下要制定計劃,選擇合適的時機買賣證券。通過構建合理的投資組合可以消除非系統風險,進而減小投資總風險。通過對證券的投資組合,投資者根據個人對風險的偏好,選擇最優的證券投資組合。

  ***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首要意義是建立了資本風險與收益的關係,明確指明證券的期望收益率就是無風險收益率與風險補償兩者之和,揭示了證券報酬的內部結構。另外它將風險分為非系統風險和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是一種特定公司或行業所特有的風險,它是可以通過資產多樣化分散的風險系統風險是指由那些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因素引起的,是股票市場本身所固有的風險,是不可以通過分散化消除的風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作用就是通過投資組合將非系統風險分散掉,只剩下系統風險。並且在模型中引進了β係數來表徵系統風險。它對於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資產分類,資源配置,資產定價,投資組合績效測定,人力資本進行定價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4***套利定價理論可以對系統風險進行細分,測量每項資產對各種各種系統因素的敏感係數,因而可以使得投資組合更加精確。採用ATP方法,可以幫助和選擇評估基金經理。

  ***5***期權定價理論在併購目標公司定價中應用,公司併購中目標公司的定價就是對目標公司所有權價值的合理界定和量化,也是對管理者管理績效的一個真實反映。併購是一項風險巨大的投資,目標公司市場價值的波動性一般都很大,所以利用期權定價理論的方法來降低併購投資的風險,從而制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目標價位。現實中,管理層忽略了在併購計劃中規定的業績目標,而接受低於計劃的業績標準,因此要在公司併購後進行績效評估,這一階段同樣會用到期權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對價值評估的應用表現在期權在處理不確定性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評估的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不確定性又要養成利用期權方法處理不確定性的思維習慣。

  ***6***從股利分配形式來看,不同時期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不同,為了實現股利規模擴張,早期以送股,配股和轉增為主,發放現金股利很少,隨著配股要求的提高,後期是派現為主,但現金股利支付率很低。

  和以往的學習課程相比,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感覺自己一直以來很多都是似懂非懂,感覺真正能領悟的實質的東西很少,每次總是在考試前強記,等通過考試結束以後又舉得所學的東西全忘了。儘管每次上課都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最後效果還是不怎麼樣。對於本學期所學的高階財務管理,總體感覺是思路廣而不亂,內容多而不煩,加上本次考核方式取消考試的形式,所以上課氣氛較為輕鬆,整體感覺良好在高階財務管理課程中。這本書中很多知識是涉及到金融方面的知識。老師通過把財務管理知識和金融證券等方面的知識相結合,廣泛聯絡各學科知識,擴大了我們的學習知識面,打破了以往就財務論財務的局面,運用各學科知識解釋、解決財務管理課程裡的問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也讓我對金融知識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高階財務管理課程中,改變了以往對財務管理課程的授課思路,並且以專題為主要授課方式,思路明確清晰,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強,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聯絡到專題當中,加強學生對其的理解,在本學期的高階財務管理課程中,為老師綜合運用財務管理中的各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引用實際案例作為引導,幫助更好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在具體實際中的運用,同時引用國家各類檔案,作為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解釋及學習引導,起到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作用。

  篇2:

  作者: 郭佔海

  彈指間本學期的財務管理課程又結課了,對於這門專業主修課程,我一直以來都是似懂非懂,感覺真正能領悟的實質的東西很少,每次總是在考試前強記,等通過考試結束以後又舉得所學的東西全忘了。儘管每次上課都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最後效果還是不怎麼樣。本學期所學的高階財務管理,授課思路完全不同於以往,以“專題”取代“章節”,打破了以往以章節為主線的思路,避免了各章節、各知識點在銜接上的脫鉤。總體感覺是思路廣而不亂,內容多而不煩,加上本次考核方式取消考試的形式,所以上課氣氛較為輕鬆,整體感覺良好,具體感受如下:

  第一、授課思路廣而不亂

  在高階財務管理課程中,老師以管理學為基礎,把管理學思路融入財務管理課程的授課過程,將財務管理當做一門單獨的管理學科來看待,改變了以往對財務管理課程的授課思路,並且以專題為主要授課方式,思路明確清晰,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強,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聯絡到專題當中,加強學生對其的理解,另外,在高階財務管理課程中,老師廣泛聯絡各學科知識,打破了以往就財務論財務的局面,運用各學科知識解釋、解決財務管理課程裡的問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授課內容多而不煩

  在本學期的高階財務管理課程中,因為老師以專題為主要授課方式,所以每次授課內容都會涵蓋幾乎所有高階財務管理的知識,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用老師的話說就是“每個專題都是一門課、一本書”。在專題學習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財務管理中的各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引用實際案例作為引導,幫助更好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在具體實際中的運用,同時引用國家各類檔案,作為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解釋及學習引導,起到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作用。

  第三、考核方式外鬆而內緊

  本學期,高階財務管理課程的考核採取答辯的方式,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做一份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報告及寫一份專案分析可行性報告,取消了以往的考試形式,避免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實記卻忽視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況,鍛鍊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真正的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運用的實際當中。在這種考核方式下,不僅避免了考試做帶來的緊張氣氛,同時對學生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做這兩份作業,除了要求學生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還考察學生對其的實際運用能力,其考察目的和效果都勝於考試。

  篇3:高階財務管理學習心得

  關於第一章《現代財務理論的發展》的學習及其“資訊不對稱理論”的感想如下:

  本章的學習重點是:財務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各階段主要相關理論。或許是老師覺得教材較為冗長,便用他的板書給我們做了更簡潔明瞭的介紹。對於本章的學習,我的理解如下:現代財務理論主要經過規範、實證研究以及規範與實證研究想結合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產生了很多的理論,早期的理論需要深刻的學習才能理解,我自己比較容易理解的是現代的“資訊不對稱理論”,並且對此有一些感想。

  教材上解釋,資訊不對稱理論主要包括委託—代理理論,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資訊傳遞理論等資訊不對稱理論,其主要特徵表現在運用行為科學對公司及其投資者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融資活動的價值取向的合理解釋,其並不構成嚴格的理論模型結構。我的理解是:由於每個人對資訊的瞭解程度不同,所以即使面對同一情況,也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決策。這種現象,在金融市場上屢見不鮮,體現得最多的是投資者利用市場的資訊不對稱而進行外匯抵補套利***當然,這種說法必須基於一定的前提***。對於資訊不對稱理論在財務方面的應用與體現,我不敢多說,畢竟自己的知識太過淺薄,根本無法全面瞭解金融市場的資訊,稍不注意,可能每一句話都漏洞百出,還請老師別見怪。我主要是想說說自己看到的和聯想到的“資訊不對稱”在生活中的影響。

  說一個例項吧,過年回家,我和姐姐之間幾乎沒有共同語言。她一直使用QQ作為唯一的網路聊天工具,而我還較多的使用飛信、微信、來往,很多時事新聞,我都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來往扎堆”瞭解,而姐姐根本不接觸這方面的資訊。追根究底,我和大兩歲的姐姐之間隔閡產生的原因就是資訊不對稱。在她眼裡,智慧手機就是一個可以觸控式螢幕玩遊戲的工具,沒有更多的利用價值。我真是有一大堆理由反駁,我自己常用的軟體有:WORD、EXCEL編輯,郵件瀏覽及下載,手機淘寶,新聞視訊觀看,360萬能搜尋,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以前只能在電腦上使用的軟體,現在手機都能搞定。據我所知,從2013年11月起,手機還能進校園網進行網上評教,真的讓我讚歎不已。這些東西,都是姐姐所不知道的,也是很多跟我一樣的同齡人所不瞭解的。所以,我覺得資訊傳遞真的非常重要,但也正因為資訊不對稱,才能更多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試想如果每個人看到聽到的資訊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每個人看到的商機都是一樣的,同一件商品,全世界人都去賣,那肯定不賺錢。相反,在電商這一塊,馬雲最先看到商機,建立阿里巴巴,所以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同在1998年成立的騰訊雖然從事網路事業多年,卻是在淘寶廣泛普及後才推出拍拍網和易迅購物,所以銷售額也就只能排在人後啦。總之,不管在任何時代,資訊掌握最新最多的人,才可能成為贏家。

  的人還:

1.高階財務管理心得體會範文4篇

2.財務管理心得分享

3.財務管理制度學習心得

4.財務管理制度學習心得***2***

5.財政幹部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6.高階黨課學習心得體會範文4篇

7.財務管理實驗總結

8.高階財務管理學習心得3篇

9.財務管理專業學習心得

10.簡歷自我總結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