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發展歷史

  中國花鳥畫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之一。花鳥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花鳥在中國繪畫上得以表現。實際上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

  漸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出土的象牙上刻有相對的鳳凰、有植物紋飾的陶片,這些都是裝飾性極強的線刻鳥紋圖案。從工整嚴謹的紋飾結構。對稱變形的意匠來看。已經是很成熟的藝術品了。可見。在它以前還應有一個稚拙的發展階段吧。早期的“花鳥”大多以裝飾的實用器皿。還有彩陶、漆器以及青銅器之面貌出現。但也有少量的以繪畫面貌出現:在河南臨汝縣閻村出土的彩繪《鸛、魚、石斧圖》,畫高37釐米,這是距今約五千年的廟底溝期的作品。圖中銜魚的鸛鳥栩栩如生。但它不是單純作為人們喜愛的觀賞物件來描繪的。鸛與勞動工具石斧同時被表現,從而就賦予了它本身不具有的社會寓意。這種圖騰也遺留在這一帶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從而逐漸演變成為文字化的族徽、“官稱”、“爵徽”、“冠冕車服之飾”……正是:“***花鳥***固雖不預乎人事,然上古採以為官稱,聖人取以配象類,或以著為冠冕,或以畫於車服。豈無補於世哉”***宣和畫譜・花鳥敘論***。

  到了商代晚期,婦好墓中出土的玉雕鸛、玉鵝、黃玉鳳凰等,作為欣賞品的成分則更為明顯了,這代表著當時花鳥藝術的發展水平。春秋戰國是一個在藝術上獲得多方面發展的時期。一方面,在表現動物情性方面有傑出的成就,同時在裝飾方面也有長足的發展。例如:湖北江陵馬山磚廠一號墓出土的戰國絲織品上的禽獸紋圖樣。在表現動物形態時。利用誇張或變形的手法。使其圖案化,既有工藝裝飾效果。而又不失其生物情態。戰國時期,寫實手法與裝飾意匠的密切配合,大大促進了花鳥藝術的運用與發展。《風夔人物帛畫》上的鳳鳥,《人物御龍帛畫》上的白鷺都是傑出的花鳥畫作品。漢代的鸛魚圖,雙鳥圖等,皆是精美之極的花鳥珍品。這種寫實與裝飾意匠的高度結合,開啟著我國花鳥畫的優秀傳統。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在繪畫史上已有關於花鳥畫家的記載。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上記載晉明帝司馬紹畫有《雜鳥獸五》,顧愷之畫有《鳧雁水鳥圖》等,史道畫有《鵝圖》,顧景秀有《蟬雀畫扇》、《鸚鵡畫扇》。到齊樑時期,以蟬雀擅名的還有丁光,以蒼鷹、鬥雀壁畫聞名於北齊的有高孝珩、劉殺鬼等等。而以上這些記載都說明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花鳥畫已逐漸形成為與人物畫、山水畫並立的、獨立的畫科了。東晉到南北朝的花鳥畫是在秦漢繪畫藝術的基礎上發展的。這時流行的《鳧雁圖》、《鴻鸛圖》是戰國、秦漢以來早已熟悉的題材。所以《雜鳥獸圖》、《雜異鳥圖》,當是《瑞應圖》中珍禽異獸的發展。從現在遺存的石刻影象中還可以窺見其形象,這些花鳥形象都能幫助我們理解唐代花鳥畫逐步興盛的基礎與條件。

  唐代早期,花鳥畫流行於宮廷,皇室貴族也有不少人擅長花鳥藝術。這個時期仍然是以描繪得真實生動為最高準則:《歷代名畫記》評價畫家劉孝師,稱他“鳥雀奇變,甚為酷似”:馮昭正“尤善鷹鶻雞堆,盡其形態。嘴眼腳爪毛彩俱妙”。著名書法家薛稷也是位畫鶴名手,李白曾有詩云:“紫頂煙睪,丹眸星皎。昂昂佇眙,霍若驚嬌。形留座隅,勢出天表。謂長鳴於風霄,終寂立於露曉。凝玩益古,俯察愈妍……”***《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杜甫亦贊:“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這正體現著花鳥畫日臻成熟的過程。唐代的花鳥畫家還有表現西域花鳥風情的尉遲乙僧、康薩陀等人,他們異於中原傳統的花鳥畫,《歷代名畫記》中曾有記載:“初花晚葉,變態多端,異獸奇禽。千形萬狀”。被唐人稱為:“花鳥冠於代”的畫家邊鸞在花鳥畫方面的創造,更具有一定意義,其奉命描繪新羅進獻的孔雀,表現得“翠彩生動,金羽輝灼”,“得婆娑之態度。若應節奏”。畫的牡丹也是“花色紅淡,若邑雨疏風,光色豔發”。他同時又對“山花、園蔬、亡不遍寫”。這為花鳥開闢了更為廣闊的領域,使作品更具有民間情趣。因此,《歷代名畫記》稱他“善畫花鳥,精妙之極”,“得動植生意”不是偶然的。

  至此,花鳥畫科的發展脈絡就比較清晰了。而藝術的核心和思想基礎是哲學,每一個民族的藝術必受到這一民族哲學思想的引導和影響。

  在中國藝術中,中國畫的美學思想起源於“道論”及《周易》的美學思想,“道論”的陰陽辯證思想及《周易》的“變”***陰陽變動***的精神以及以“和”為美的思想對中國繪畫起到理論上的指導作用。花鳥畫能夠獨立成科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哲學思想有很大的聯絡。中國傳統文化母體的核心內涵是由儒、道、禪三者交融形成的。作為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的中國繪畫,其意識的內在結合也必然由這三種哲學思想所搭建。這一哲學思想的基礎和共同點即是“真氣內充。物我同在。”認為人和世間萬物的本源是同一的,本質是一致的,有著共同的規律,都是自然的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這種“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就是精神與物象的統一,主觀和客觀的融合,人與自然的通靈。“花鳥”似被注入了靈魂,錄性,靈敏,靈動,靈活,靈感,靈通,靈異,靈犀,靈秀,靈巧,靈機,靈氣……從此它們便有了心靈。

  從原始社會到秦漢時期,花鳥畫不斷在藝術上獲得表現,到魏晉南北朝已成就了花鳥畫的濫觴時期。到了唐代,花鳥畫和山水畫、人物畫一樣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顯然,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觀念在唐代的成熟,就是花鳥畫在唐代最終確立獨立成科的根本原因。在表現技法與思想意趣方面,為五代、遼、宋的花鳥畫的繁榮準備了條件,對後代的花鳥畫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花鳥畫的淵源深遠,影響廣波。通過先人們的努力鑽研及考古發掘資料的發現。唐以前花鳥畫的發展過程清晰明瞭,這使我們對學習中國花鳥畫、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越來越強烈並且執著。正如北方花鳥畫家高卉民先生所說:“繪畫是情思的影象,是生長於心田的山花,每個人的心中都生長著美麗的花,每個人的眼中都有動人的畫。心花只須用心讀,用心就能賞心花。”

  花鳥畫的基本技法

  白描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 以所表現物件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 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雙鉤填彩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準備兩隻羊毫筆作渲染,一隻蘸色,一隻沾清水,要先 練習一手執兩隻筆,並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 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託染,使 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

  沒骨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係,有以白當黑 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 點染區域性,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寫意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溼、 濃、淡的不同效果。

1.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2.花鳥畫發展史

3.花鳥畫的發展

4.寫意花鳥畫的發展

5.我國現代花鳥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