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李商隱介紹及詩歌介紹

  李商隱,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一名歸隱山園的文學居士,李商隱的詩歌錦瑟是著名之一,被大眾所熟悉,你知道這首詩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學居士李商隱介紹

  李商隱,也叫李義山,號樊南生,晚唐年間著名的詩人,原籍是河南沁陽,後來祖父一輩遷至河南鄭州地區。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與溫庭筠併為“溫李”,是晚唐時期甚至整個唐朝中為數不多的執意追崇詩意境美的一位詩人。

  李商隱出生時,家父為獲嘉縣官,後來父親去世他便隨母親回到家鄉,生活十分艱難。李商隱作為家中長子,便為人抄些經書補貼家用,曾追隨堂叔學習,十六時已有一手好書法和好文筆。829年,李商隱結識了白居易等前輩,且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與教授,因此在這幾年間李商隱勤奮好學、積極應試,結果屢考屢敗,寫作上由散轉駢。後來李商隱在王屋山學道幾年,對他的一生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後李商隱開啟了他艱難的應試之路,837年,李商隱中進士入官,其思想觀念屬儒,胸懷大志,但由於屢屢失敗懷才不遇後因此詩歌逐漸表現出不滿,對於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後來李商隱因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黨派之爭,被批為背叛去世的恩師令狐楚,在官場上備受屈辱遂辭職。

  後來李商隱回到祕書省任職,遭遇母親去世於是回家守喪,這是李商隱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擊,後來岳父去世,李商隱的境況更加困難,於是儘量調整心態,減淡政治興致。後來守喪結束,李商隱重回祕書省,在權力爭奪中被排擠壓制,他一心從政卻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851年,李商隱妻子去世,二人雖聚少離多,但夫妻感情很好。後來李商隱被邀請到一個待遇不錯的推官上任職兩三年,辭官回鄉閒居。

  李商隱一生由於岳父與恩師的關係,在牛李之爭的夾縫中難以生存,備受壓制官場失意,鬱郁不得志,大致於858年病逝鄭州。

  文學居士李商隱的《錦瑟》介紹

  《錦瑟》是李商隱代表名篇之一,雖然李商隱之詩不乏借物言情,但是這首雖然名為“錦瑟”卻並非詠物之意,只不過是按照慣例將詩歌的前兩個字作為題目。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而此詩又是李商隱的詩中最難解讀的一首,詩家向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感嘆。

  詩人在這首詩中,回憶了自己當年的青春歲月,感慨自己所經歷的不幸,寄託了悲愁、憤恨之情,並且大量採用了莊生夢蝶、滄海珠淚等歷史典故,運用比興、聯想等手法,將聽到的聲音轉化為視覺感受,將分割的碎片意象組合成朦朧的意境,藉助能見能感的形象以傳遞詩人心中真誠、強烈卻又幽怨、曲折的情義。全詩辭藻華美,含蓄深沉,意味深遠,感人至深。

  詩文大意:華麗美好的錦瑟,為什麼要用五十根琴絃來配?它的每一弦每一柱,都使人無比思念似水一般的年華。莊周在夢中幻化成蝴蝶翩翩,而夢醒時分悵然若失;杜宇將心託於子鵑,魂歸時刻,滿是無限的哀愁。茫茫大海在月色的映襯下,閃耀著如同淚珠般的點點光斑。藍田山上的美玉,因為溫暖月色的照耀,升起縷縷的青煙。這般的深情,何必再次追憶呢?就是在當時,也已經足夠令人感懷了。

  李商隱的這首詩作於晚年,他在官場沉浮多年,仕途始終失意,中年又喪妻,因此此詩的真正含義向來都是眾說紛紜,或愛國,或思妻,又或是自傷,至今也始終難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