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六醜的故事

  周邦彥是南宋著名詞人,一生的作品繁多,其中六醜,夜遊宮,燭影搖紅都是代表作,關於六醜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六醜》,詞牌名。作者是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所創作的“中呂調”曲。據周密在《浩然齋雅談》一書中所說,邦彥曾對宋徽宗雲:“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韻,後片九仄韻。例用入聲部韻,諸領格字並用去聲。

  關於《六醜》的由來可以根據南宋詞人周密在所著《浩然齋雅談》中瞭解到,在書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他說:在北宋末年間,汴京有個著名的妓女叫做李師師,有一回在徽宗皇帝跟前唱了一支曲子,曲子很動聽,可是連精於音樂的這位皇帝也不知道是一支什麼曲子。他就問她:是誰人寫的?李師師就回答說:這叫《六醜》,曲的作者是周邦彥。後來,徽宗皇帝特意為此事召見了周邦彥,問他曲子的名字為什麼叫《六醜》?週迴答說:因為它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段,所以才取名《六醜》;可是要唱得好聽卻是不容易的。

  《六醜》是周邦彥自己創造的一個新調,也是宋詞發展到燦爛時期的一個珍貴的產兒。關於這首新調《六醜》中最典型的詞作就是彭元遜所寫的《六醜·楊花》。在《六醜·楊花》這首詞中,作者藉助楊花寫身世,寄託故國之思。其特色在於不寫楊花之形與神,而是用一些可以通過楊花產生聯想的語彙營造境界,來引導讀者進行想象和聯想。

  周邦彥的夜遊宮主要內容是什麼

  《夜遊宮》是周邦彥所作的一首抒發相思之情的詞作。整首詞上闋幾乎全部寫景,之後也在描寫詞人的動作,情緒已經在醞釀,但一直沒有點破原因,直到最後一句,解釋清楚的同時也把感情一下子宣洩出來。

  前三句寫,斑駁的斜陽透過樹葉照在水上,這是一條江,此時的江水翻著浪花,正流向千里之外的遠方。可見詞人當時所處的正是江邊,而時間是夕陽西下的黃昏。但具體位置還不清楚,詞人立馬就在下一句解釋,原來是在一座橋上。橋上的風是寒冷的,吹得人眼睛刺疼發酸,詞人已經在那裡佇立良久,他看著黃昏過去,街市上開始亮起燈火。“酸風射眸子”化用的是李賀的詩句,也正好烘托出傷感的情緒。

  上闋是室外,而下闋主要是室內,大概是詞人站久了回到了家。屋子破舊,詞人在窗子底下,聽到外面井邊有幾片梧桐葉飛落在地上。詞人不貪戀這被窩,三番兩次地起身,他如此輾轉反側不只是因為被子單薄不夠溫暖。而是因為一封書信。這裡的“蕭娘”指的就是詞人的愛人,不過並不是說對方就姓蕭,這只是當時女子的泛稱。原來是愛人來了一封書信,詞人不甚思念,所以又是在江邊久立,又是在床上輾轉,就是難以入眠。

  整首詞寫的是對愛人的思念,但它好就好在環境是層層推進的,從江水到橋上再到家裡,而感情也是,先是用環境烘托,再是詞人的行為,最後是點明的愛人的書信。

  周邦彥燭影搖紅主要內容是什麼

  《燭影搖紅·芳臉勻紅》是由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周邦彥改寫而成的作品。之所以說是“改寫”而不是“創作”,是因為這首詞原版並不是由他所創造出來的,而是在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的要求下進行改寫而成的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改寫其實是比創造更困難的事情,因為改寫這首先就是要迎合皇上的喜好,之後便是要保持原作的主旨和風格,最後則是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點。而周邦彥不但達到了這三個要求,而且做得可以說是完美無缺。

  周邦彥改寫的第一步就是拓展了原作的容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首詞的上闋全都是他增加的。原作原本是寫離愁別緒的,於是周邦彥便在上闋中把原作的時間往前進行了推移,並著力刻畫了原作中所描繪的女子的容貌,以及兩人之間的情投意合。這就為下闋描寫思念之情做了很好的鋪墊。

  改寫的第二步便是在下闋上進行了幾處改動。原則則是讓原作的主旨表達得更加充分。其中原作中的“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改為了“夜闌飲散春宵短”,這個改動不僅使得語句語句更加精煉,也寫出了男主人公在夜晚飲酒之後的孤寂惆悵。第二個改動則是把“尊前誰為唱陽關”改成了“當時誰為唱陽關”,這個改動的絕妙之處在於把原作簡單的敘述眼前之景變成了回憶往日的情景,這樣一來不僅在寫法上顯得更加婉轉,也突出顯示了主人公久久不能消散的思念之情。

  經過周邦彥的改動之後,這首作品變得主旨更加凸顯,而且結構更加嚴密和緊湊,打上了深深的周詞風格。使得這首詞作變成了一首真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