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在哪裡***2***

  茶的起源及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的國家,茶葉伴隨著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開啟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書卷,幾乎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唐代陸羽的《茶經》不僅系統地總結了種茶、製茶和飲茶的經驗,而且將儒、釋、道三家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融入茶事中,把茶事活動昇華為一種充滿中華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即中國茶文化。

  陸羽在《茶經》裡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為了辨別草木的藥理作用,曾經親口品嚐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時,用釜煮水,恰巧有幾片葉子飄落進來,使釜裡的水變成黃綠色。神農氏不以為意,喝了一點釜裡的湯水,卻驚奇地發現,這黃綠色的水味道清香,這種葉子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隨著時間的推移,神農氏發現這種植物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腦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至於“茶”的名字的來源,也和神農氏有關。傳說神農氏長著一個玻璃一樣透明的肚子,但凡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他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夠知道這種食物對於身體的利弊,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黃綠色的水之後,看見這種水在肚子裡流淌,所到之處,把腸胃擦洗得乾乾淨淨。於是他就把這種植物叫做“擦”,後來就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茶”。

  古人賦予“茶”字很多美好的含義,其中有兩種解字說法流傳最廣:第一種,以“茶”

  字象徵長壽。“茶”字的草字頭與“廿”相似;中間的“人”字與“八”相似;下邊的“木”則可分解為“八”和“十”。將由“茶”字分解出來的“廿”加上“八”再加“八十”等於108。

  因此,古代文人把108歲的老人稱為“茶壽老人”。久而久之,“茶”字被用來代表長壽的意思。第二種,以“茶”字倡導迴歸自然。“茶”字可分為草字頭以及“人”和“木”三個部分,“人”在草之下,木之上,即為茶,愛茶人將其解為:人在草木間,孰能不飲茶,同時也有倡導人們迴歸自然的意味。

  關於茶的最初的記載見於晉代常璩著的《華陽國志》,其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武王伐紂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066年前後,由此可見,中國有明確記錄的茶事活動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現在所能夠看到的文獻資料裡面,有著確切的茶的記載的,最早並且最可靠的應該是漢代王褒所撰寫的《僮約》。這篇文章寫於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學史上重要的文獻。其中的“烹荼***編者注:“荼”是茶的早期稱呼***盡具”、“武陽買荼”,說明“荼”已經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項,並且是用來待客的貴重之物,飲茶已開始在中產階層中流行。

  茶文化形成演變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為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2]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和中國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國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種茶、飲茶不等於有了茶文化,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涵。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餘位詩人的四百餘首,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茶為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茶品順為最佳、還可作藥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裡有茶順為茗品。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2.點茶,鬥茶:較之於唐代煎茶,宋人更喜愛典雅精緻的點茶藝術。由於宋代飲茶之風熾熱,所以還風行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的“鬥茶”,亦稱“茗戰”。中國鬥茶始於唐而盛於宋,隨著貢茶的興起應運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開始普遍使用茶葉或茶末煎煮飲茶,不加或少加調料。這種簡便、純粹的“清飲”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後來的沸水沖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這種飲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