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黃道婆生平簡介

  黃道婆,出生於公元1245年,於公元1330年逝世,享年85歲,這在古代是算作高壽的,大概因為她的生平事蹟不同尋常,為後代做出的貢獻積澱的福壽吧。很多人聽過這個人,卻不一定熟悉黃道婆簡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黃道婆,這名字聽起來倒像是某位媒婆的稱呼,可她卻是一位為世人敬仰的傳奇人物。黃道婆又被稱為黃婆,還有後人尊其為黃母,在當時的松江府一個叫做烏泥涇鎮上生活,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徐彙區下面的華涇鎮人。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南宋末年元代初期傑出棉紡織家和改革家。歷史書中對於黃道婆這一人都有所介紹,看見她在棉紡織業和紡織器具改革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說這一重要歷史地位之前,先來說說黃道婆不同尋常的命運。黃道婆小的時候非常貧困,備受封建奴隸主的壓迫,還不得不背井離鄉以道觀為家,是悲慘的勞動農民階級。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時候,被父母親賣給人家當做童養媳,當時也就十二三歲的黃道婆早已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後來幸虧得到當時的黎族的接納,這些熱心助人的同胞們還教給了她紡織技術,而黃道婆也是具備紡織天分的,後來根據前人的紡織技術和自己紡織經驗的積累,不斷改進紡織技術並對紡織工具進行改良。而她也毫無保留的將這些技術傳授給他人,並推動了當時紡織技術的進步和松江地區紡織行業的發展,使其成為當時全國棉織業的中心。在後來的清朝,更被尊稱為布業始祖。瞭解黃道婆簡介,對於我們傳承她的精神品德具有深遠的意義。

  盤點黃道婆有哪些功勞

  絲綢是一種穿在身上很順滑的布料,但價格昂貴,在古時候只有大戶人家才能穿得起絲綢,平常人家大多數普遍穿以棉為原料織成的衣物。老百姓能褪下粗糙的麻布,穿上這種棉,就不得不得益於這位有著卓越貢獻的紡織工——黃道婆。她是中國紡織第一人,她傳承的紡織技術,推動了中國紡織技術的程序,黃道婆功勞非凡。

  黃道婆跟絲綢並無多大關係,她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棉花上面。革新了手工剝棉花籽的方式,採用鐵棍碾壓,大大提高了速度,教人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她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織布養活自己,然後和紡織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都在為紡織技術奔波。年少的時候為了學習到更好的紡織技術,搭船南下到技術好的閩廣地區。一個小姑娘,不懼危險,一個人跑那麼遠,只為學習到更好的技術,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能做到。後來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學到了技術,而且帶著一份責任感,在家鄉需要她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回到家鄉,將自己的所學,全數教給當地的人們,並進行推廣。

  為了提高速度,不再人力剝棉花籽,用軋棉機;改進了一尺長用手彈棉花的方式,運用彈棉弓,解放了人力,提升了產量;還改變了當時單一的織布,在布料上進行形式、花紋的改造,大大增加了布料的美感,使得棉質的衣物穿上既舒服又不失美感。紡織上的黃道婆功勞,沒人能不認同。

  黃道婆的精神

  有的人滿腹私心,只一心向社會索取,他們人雖活著,卻有如死去一般;而有的人終身奮發向上,一心為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努力,即便他們的生命停止了,但其精神卻永遠留在大家心中。而黃道婆就是後者,黃道婆的精神是我們全社會不斷前進的明燈。

  黃道婆的精神之一是堅持,黃道婆是中國紡織第一人,教會了人們製作制棉工具,以及崖被的織法,為中國當時的紡織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世人都很崇敬他,這一切的成就都是她不畏艱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得來的。她的頑拼搏、持之以恆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向她學習,她就是我們在困難時的榜樣。

  黃道婆的精神還有頑強、樂觀,她雖然出身貧苦,在那樣戰亂的年代,家人也很早就離開她,留下她一個人面對世上的起起落落。但是黃道婆一點都不怨天尤人,而是很努力的讓自己活下去,跟著大人們,下田、包棉花、彈棉花、織布,不管什麼重活累活都幹。在殘忍的現實面前,她學會了自力更生。

  此外,黃道婆的精神還有革新,她只要一有時間就鑽研她喜歡的紡織,但是那個時候長江一代的技術都很落後,黃道婆嚮往更先進的技術,就出逃至閩廣一代學習已相當純熟的紡織技術,並且不安於現狀,不斷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為世人創造了無數先進的工具與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