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油畫系畢業論文

  在美術學中,油畫源於西方文化範疇,它既是西方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西方文化重要的語言的工具。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西方油畫的傳入對明清美術的影響

  摘要:西方油畫對中國傳統繪畫發生影響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這種影響主要是以三種不同型別、同時對映著三個地域展開的。這三種不同的型別,主要是因繪畫者的身份和繪畫作品的受眾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為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和民間美術,分別以北京地區、江南地區和南方沿海地區為代表。

  關鍵詞:油畫創作;藝術作品;明清美術;西洋畫;藝術傳播;影響

  西方油畫傳入中國正值17世紀的明清之際。最早將西畫帶入中國的人是西班牙人阿爾法羅。據記載:“及至***1579年***八月二十一日,他們***阿爾法羅等***又到肇慶過堂。總督檢點他們攜帶的物品時極其高興。其中……還有幾張筆致精妙,五光燦爛的手繪聖像。”[1]公元1583年,義大利天主教耶穌會士利瑪竇進入肇慶傳教。1601年,利瑪竇將一幅天主像,二幅天主母像,連同其它禮物一起送給了當時的萬曆皇帝,得到了皇帝的大力讚賞,成功地打入了明代宮廷畫院內部,開啟了外國傳教士大規模訪華的歷史。此後,許多歐洲傳教士,如郎世寧、王致誠、蔣友仁、艾啟蒙、賀清泰、潘廷璋等,前赴後繼地漂洋過海,為古老的東方國家帶來了西方的油畫、瓷器、銅版畫、琺琅、玻璃、建築等。

  可以說,從歐洲來華的這些傳教士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擔當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他們的最終使命是為了傳教,在傳播西學的過程中,他們也試圖研究漢學,吸納漢文化,並逐步發現了油畫作為寫實影象的載體,更容易向中國人解釋基督教義。因此,他們便利用油畫這一有別於傳統中國畫的載體,來承載他們的傳教任務。隨之而來的,是西方油畫的傳入對中國明清美術產生的巨大影響。這種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以西方為主動方而展開的。西方油畫對中國傳統繪畫發生影響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這種影響主要是以三種不同型別、同時對映著三個地域展開的。這三種不同的型別,主要是因繪畫者的身份和繪畫作品的受眾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為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和民間美術,分別以北京地區、江南地區和南方沿海地區為代表。

  一、對宮廷美術的影響——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一般來講,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大都具有精深的天文學、地理學、數學和建築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明清皇帝在見識到了西學和西方科技的力量之後,對於傳教士所帶來的先進科技和新奇東西往往比較嚮往。比如,康熙皇帝就對西畫有一定興趣,曾這樣評價西洋畫:“西洋人寫像,得顧虎頭之妙。因雲有二貴嬪像,寫得逼真,爾年老久在供奉,看亦無妨。”[2]因此,傳教士往往可以在宮廷中取得立足之地,使得油畫在明清宮廷中得以傳播並打下基礎。

  為了適應中國的欣賞習慣和宮廷的需要,這些傳教士努力學習中國畫的表現技巧,將西方的油畫技巧和中國的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加以綜合,創造出一種新畫風。這種開風氣之先的畫風以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為代表,他將油畫的寫實主義技法、焦點透視深度、明暗對比和中國畫的寫意抒情、散點透視、線繪勾勒有機融合起來,逐步形成了亦中亦西,寫實達意、神形兼備的宮廷畫風。郎世寧現存世的作品共有80餘件,題材涉及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等。郎世寧對於清代美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幾點:

  第一,郎世寧的油畫技法本身為清代宮廷美術帶來了新畫風。代表作有:《乾隆朝服圖軸》、《孝賢純皇后朝服像》等。作品《乾隆朝服像圖軸》描繪的是1736年年輕的乾隆皇帝,那時他剛剛登基。郎世寧用西方嚴謹的造型技法,對乾隆帝的面部特徵作了詳盡精準的刻畫。對乾隆面容的描繪逼真寫實,生動傳神。手部的刻畫真實細膩,富有面板的彈性和光澤。將一代明君的威嚴、尊貴、自信,睿智刻畫得淋漓盡致。

  第二,郎世寧與宮廷畫院內的許多中國籍畫家合作,創作了一批合筆畫。如《弘曆雪景行樂圖》由郎世寧起稿和勾勒造型部分,其餘添色和筆意則由中國籍的幾位畫家唐岱、陳枚、沈源、丁觀鵬等共同完成。

  第三,郎世寧對宮廷內繪畫的教育和傳承也做了不少貢獻,他在世時為清宮培養了一批專業的中國油畫家。據雍正元年的《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至康熙晚年已有13名柏唐阿在郎世寧油畫房裡學過油畫和線法。雍正元年留下其中的班達裡沙、八十、孫威鳳、王嬌、葛曙、永泰等六人繼續學習,後又補充王幼學,戴恆、湯振基、戴正、戴越、張為邦、丁觀鵬。乾隆元年,在郎世寧的眾多徒弟中脫穎而出者有戴正、張為邦、丁觀鵬、王幼學等四人。乾隆九年,張廷彥又在郎世寧處學習油畫與線法,與其父先後畫了大批絹畫。[3]

  第四,郎世寧還注重引進歐洲的銅版畫和建築工藝。以郎世寧為主創作的銅版畫《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可以視作為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也是油畫郎世寧對於銅版畫的介紹和引入,弘曆皇帝將16幅平準、回二部戰圖送到法國巴黎藝術學院雕刻成銅版畫。郎世寧還對建築設計有一定研究,弘曆皇帝在他的引薦下看到不少有關西方建築庭園的銅版畫,從而引發了清宮內大規模的西洋樓的修建。而後來震驚世界的建築奇蹟圓明園,也部分出於郎世寧的設計。

  在西方傳教士的影響下,清代宮廷內出現了一大批擅長西洋畫法的中國籍畫家,其中就有代表性的就是焦秉貞。“康乾之際,畫院供奉及欽天監中頗多西洋教士,流風所被,遂有焦秉貞諸人,為東西畫學融合之大輅椎輪,而開清代畫院之一新派。”[4]他曾受到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的指點,南懷仁便將透視知識和西洋畫的技法傳授給了焦秉貞。焦秉貞將學來的油畫技法變通後加以運用,創作出了中西結合的新畫風。他運用透視法塑造出畫面縱深感,色彩絢麗,造型寫實。清代的胡敬在《國朝院畫錄》中評價他:“海西法善於繪影,剖析分刌,以量度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設色分濃淡明暗焉。故遠視則人畜、花木、屋宇皆植立而形圓,以至照有天光,蒸為雲氣,穹深極遠,均粲佈於寸縑尺楮之中。秉貞職守靈臺,深明測算,會悟有得,取西法而變通之,聖祖之獎其丹青,正以獎其數理也。”

  二、對文人畫的影響——以江南地區為中心

  明清之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工商業的繁榮,江南地區的南京、蘇州、杭州等城市,人口增多,手工業繁榮。這些江南地區的城市,正是明清傳教士們藝術活動頻繁的區域。而這些地區也正是明清文人畫的重鎮,因此西方油畫的傳入便對明清的文人畫的面貌產生了影響。   聰明的西方傳教士非常重視對中國現有文化的利用,他們的傳教活動離不開當地文人雅士的支援。傳教士與當地文人的交往,是傳教士們播撒福音的最佳渠道。這種交往方式,從最早來華的傳教士身上就已經開始了。明代大學士徐光啟便是利瑪竇在中國傳教的重要支援人之一。他與利瑪竇一起作畫、寫文章、翻譯書籍,為利瑪竇的傳教事業提供了很多幫助。《明史》這樣記載:“一時好異者成尚之,而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輩,首好其說,且為潤色其文詞,故其教驟興”。李日華曾於丁酉年***1597***秋在南昌拜訪過利瑪竇,併為之折服而稱奇,雲:“彼真以天地為階闥,死生為夢幻者,較之達摩流沙之來,抑又奇矣”。***李曄《紫桃軒雜綴》***

  不過,明清文人對西方油畫持謹慎的態度,甚至有的人認為西方油畫沒有韻味,是俗畫。清人鬆年在《頤園論畫》中道:“西洋畫工細求酷肖,賦色真與天生無異,細細觀之,純以皴染烘托而成,所以分出陰陽,立見凹凸,不知底蘊,則喜其工妙,其實闆闆無奇,但能明乎陰陽起伏,則洋畫無餘韻矣。……昨與友人談畫理,人多菲薄西洋畫為匠藝之作。愚謂洋法不但不必學,亦不能學,只可不學為愈。”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文人對於西方油畫中的透視法、陰陽法、色彩等相當感興趣,不僅不認為其不可取,還引入某些技法與中國畫結合來創新。這類文人以畫山水畫的吳歷、龔賢,肖像畫的曾鯨為代表。

  《清史稿》記載:“吳歷,又名子歷,字漁山,號墨井道人,亦常熟人,學畫於王時敏,心思猶健,氣韻厚重濃郁,迥不猶人。晚年棄家從天主教,曾再遊歐羅巴,作畫每用西洋法,雲氣繇渺凌虛,迥異平時”。葉廷《歐波漁話》中評價他:“道人入彼教久,當再至歐羅巴,故晚年作畫,好用西法。”《清史稿》記載:“龔賢,字半千,江南崑山人。寓江寧,結廬清涼山下,葺半畝園,隱居自得。性孤僻。詩文不苛作。畫得董源法,掃除蹊徑,獨出幽異,自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同時與樊圻、高岑、鄒吉、吳弘、葉欣、胡造、謝蓀號‘金陵八家’。……諸家皆善雅筆,負時譽,要以賢為稱首。”龔賢對於西畫的渲染與中國畫的筆墨之間的關係這樣認為:“今之言丘壑者一一,言筆墨者百一,言氣運者萬一。氣運非染也,若渲染身後,仍是筆墨邊事。”他的畫在透視關係、光線、明暗的處理方面都對西方油畫有所借鑑。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千巖萬壑》中,畫中從正上方射出一道強烈的光源,表現出大自然的陰晴明晦變化。這種對於明暗的處理和光源的引入是典型的西洋油畫的技法。清初的《烏青文獻》中記載:“曾鯨,字波臣,閩人來寓居烏鎮竹素園,善丹青寫照,妙入化工,道子、虎頭無多讓焉。裡中屬寫者眾,今皆寶之,以為名畫,不徒因先像珍奉之也。”張庚《國朝畫徵錄》認為:“寫真有二種:一重墨法,墨骨既成,然後傅粉彩,以取老少之氣色,其精神已備於墨骨中矣,此閩中曾波臣之學也;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然後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畫家之傳法,而波臣善矣。餘曾見波臣寫項子京水墨小照,神氣與設色者同,以是知墨骨之足貴也。”曾鯨在繪畫技法方面融合了白描與西畫的優點,代表作有《王時敏小像》、《趙士鍔像》、《李日華像》和《徐渭像》,特別是後兩者,已非常靠近西方肖像畫,畫中的李日華和徐渭的大小接近真人比例,五官刻畫得細緻入微,與真人十分肖似,且富有強烈的體積感。

  三、對市民繪畫的影響——以南方沿海地區為中心

  清乾隆年間,南方沿海口岸的開放,商業中心向廣州等沿海口岸的轉移,西洋畫風的傳播重地也隨之轉移。據《粵海關志》記載,康熙至道光年間,從廣州進口的物品之中,有“油畫”、“推公洋屏油畫”、“洋畫”、“玻璃鏡鑲玻璃油畫”等。

  自18世紀下半葉開始,一批英、法、葡、美等國的畫家來到廣東沿海一帶。廣東本地的畫家就有條件師從西方畫家,接受包括17世紀的荷蘭畫派、18世紀的義大利繪畫、18世紀的英國繪畫等不同流派的繪畫技法和觀念,並以西畫材料和西畫技法,描繪廣州、澳門一帶的風土人情、社稷民生等。這些畫深受外籍人士的喜愛,成為外國旅遊者踴躍購買的紀念品,也被成批作為中國特色商品輸出海外,被稱為外銷畫。

  外銷畫中影響比較大的是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另外,中國籍的外銷畫家中,史貝霖和林呱最為出名。史貝霖的代表作有《潘正煒畫像》、《行商潘啟官》、《瓦特船長像》、《華人縉紳》、《廣州商館區一角》、《廣州法庭內景》等。林呱的代表作有《喬治·錢納利肖像》、《中國廟宇外街衢》、《廣州醫院的病人》和《江邊古剎》等。除了這些有名可尋的畫家,外銷畫中更多的是佚名畫家的作品。其中水粉畫有:《廣州十三商館》***約1795年***、《廣州全景》***18世紀***、《從集義行頂樓眺望廣州全景》***約1810年***;油畫有:《廣州閱兵圖》***18世紀末***、《織架工場》***18世紀末***、《廣州外國商館區》 ***1800年***、《粵海關》***19世紀初***、《虎門遠眺》***19世紀初***、《廣州的十三商館》***約1815年***、《廣州的十三商館》***約1820年***、《廣州十三商館大火》***1822年***;水彩畫有:《黃埔一稅關》、《珠江河畔的小村落》、《珠江上的東水炮臺》、《廣州珠江河畔的貨倉》、《從珠江河而眺望廣州城景色》、《珠江上的海珠炮臺》等。

  外銷畫種類多樣,主要以油畫為主,也有水彩畫、水粉畫、玻璃畫、瓷器畫等。一些外銷的桌布、傢俱上,也裝飾著這類中西結合的圖式。這類外銷畫,是典型的中西結合的風格。從技法上來說要更偏向於西洋畫,而從題材和表現物件上來說,又傾向於中國畫。外銷畫既保持了中國畫寫真的某些特點,又有明暗對比、立體效果的西方繪畫的突出特點,可謂亦中亦西,是當時沿海口岸商業性和開放性的寫照。

  西方油畫的傳入分別在不同時間段對不同區域的不同型別的美術產生影響,而影響之下產生的新畫風也表現為不同的型別特徵。北京的宮廷繪畫在西方油畫的影響下顯得比較華麗富貴、色彩豔麗、欣賞性較強,展示出皇家美術的一貫特質;江南地區受西方油畫影響的西洋風繪畫更富於人文情懷,與當地的文人山水畫、肖像畫融合得更為緊緻,而展現出更多文人畫的雅緻、內斂的韻味;南方沿海口岸受西方油畫的影響,與當地的商業特徵結合,直接產生了外銷畫這一具有濃厚時代地域特徵的新畫種,從而表現出與市民生活、商業社會聯絡更加緊密的世俗化特徵。

  可以說同樣是在一股西洋畫風的吹拂下,不同的地域最終生成了不同的產物。不過,這三個地域的畫風並不是互相獨立封閉的,而是密切相關的。北京宮廷畫院中廣州和江南籍的畫家在年歲大之後告老還鄉,將北京地區的宮廷畫風帶到江南和東南沿海;南方口岸的外銷畫家和江南地區的畫家之間也有交流,將商業畫風散播到江南地區;而江南地區的文人畫也會作為文化貢品進入宮廷,影響皇家的審美趣味。可以說,西方油畫在傳入過程中是伴隨著中西畫風的衝突與融合的,並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的時代藝術風貌,為明清的畫壇注入了活力。

  參考文獻:

  [1] [法]裴化行.天主教16世紀在華傳教志[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2] 方豪.中西交通史[M].長沙:嶽麓書社,1987.

  [3] 楊伯達.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對清代美術的影響[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8,***4***.

  [4]向達.明清之際中國美術所受西洋美術之影響[J].新美術,1989,***4***.

  篇2

  論油畫創作對美術教育的啟發

  油畫的內容豐富多變,且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在當代幼兒教育中,油畫在內容與材料上的廣度和深度可以為兒童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興趣的培養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興趣培養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也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點。通過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的特徵,針對性的去開發兒童智力,豐富想象力、發散形象與抽象思維、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審美素質。

  在當今兒童教育中,多提倡自主教學,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以及內容進行學習。油畫在創作過程中需要經過一些必要的步驟,在這些美術活動中可以鍛鍊兒童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想象力以及動手能力,可以幫助兒童全方位塑造健全人格。在繪畫過程中可以為兒童設定創作情境,讓她們自己想象,自己發揮,可以平塗,可以堆積也可以嘗試各種方法。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這不同的心理特徵與審美觀念,在教育中我們應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美術兒童教育,給予他們需要的教育。在兒童文學裡將兒童劃分為五個年齡階段: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歲***,童年期***6-12歲***,少年期***12-15歲***,青年期***15-18歲***。下面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介紹油畫創作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發。

  嬰兒期――思維的開發

  嬰兒期是指1-3歲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慢慢的接觸這個世界,開始學習爬行,學習說話,逐漸成長起來。這個時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是學習的好時機。

  油畫創作在這個年齡段兒童美術教育中,會有一種開發思維的作用。在家裡,父母可以懸掛一些色彩豐富,陽光,健康,積極的油畫作品。多準備一些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圖畫,多和寶寶交流。油畫在這個時候可以幫助兒童鍛鍊觀察能力。可以根據油畫創作作品的內容,引導孩子去觀察,讓孩子們辨認作品所表達的內容。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敘述所看到的東西。鍛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始情商的培養。

  幼兒期――興趣的培養

  幼兒期是指3-6歲的兒童,這個時期的兒童智力發育很快,記憶力較好,在講故事的時候,只要多讀幾次他們就會記住了,再讀的時候哪裡錯了都會指出來。而且語言即應發展的很好了,有些孩子已經開始變得伶牙俐齒,但是實際上,他們思維的發展還不成熟。這一階段的兒童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關心,興趣很濃。對所有事情都會刨根問底的問個沒完,這是由於孩子對這些事物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就會努力的觀察、學習、詢問,因此應盡一切力量培養孩子這種興趣,這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非常重要。

  興趣對於幼兒智力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這個時候幼兒大部分受教育的時候都是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幼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具,多準備一些幼兒喜愛的油畫創作元素,這個時期的孩子,不適合複雜的油畫畫具,可以尋找一些簡單的油畫繪畫方法供兒童學習,主要在興趣培養和潛力開發上。還可以引用一些有創意的繪畫方法。在作品完成之後,點評也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讓兒童互相學習,鍛鍊他們的審美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多表揚、多誇獎,讓孩子們互相點評,互相欣賞,鍛鍊孩子的審美能力。這樣在油畫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開發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審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對油畫的興趣,有助於潛力的開發。

  童年期――人格的塑造

  童年期是指6-12歲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基本上已經接觸學校、接觸班級、接觸同學,他們已經開始了最基本的班級生活。這個階段應注意兒童人格的塑造,開始對孩子有目的的進行一些社會性的教育,讓孩子慢慢接觸別的人或事,開始塑造正確的人格,不要讓孩子有怪癖,或心理問題產生。在美術教育方面開始以作品所反映的積極的私生活態度去幫助兒童塑造健康的人格。

  6-8歲的兒童是剛剛上學的一、二年級的孩子,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算一些簡單的算術了,對一些事情也有一部分正確的認識。這個時期正是孩子逆反期的開始,他們會很難集中注意力,對於別人的管教都很不願意接受,很叛逆,成績也不穩定。所以在這個階段上的美術教育必須遵循一個漸進的方式,讓孩子們一點點的接觸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用一些當代流行的元素和他們進行溝通,例如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情節,用裡面積極向上的內容區引入課堂內容,再講述一些基礎的繪畫知識,讓她們覺得繪畫就在身邊,不是那麼遙遠。

  8-10歲的孩子已經能夠適應學校的生活了,他們開始學習上面追求一種被認同的心理。這個階段學習任務上的難度明顯加大,在語言方面、書面表達方面以及文字理解上的要求更深,對於抽象思維的需求也提高,孩子在這個時間是一個轉折點,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注意這個時期兒童的心理成長。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們更需要正確的引導,這對兒童人格塑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時期的兒童美術教育應該把握住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給予正確的引導。在上課的過程中,多肯定孩子們的想法,多方面多角度的去理解他們的想法,不要輕易否定他們。

  10-12歲的孩子已經有比較完整的理解能力了,有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維方面,正式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過渡,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絡的。他們的情緒比較容易外露,不夠穩定持久,易激動。在學習方面,他們的意志還比較薄弱,主動性和獨立性比較差,和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只要穩定他們的情緒,讓他們願意接受你傳授的知識就可以讓他們對你和友好,甚至因為和教師的關係進而增強對繪畫的興趣。

  1-6年級的兒童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會越來越強,需要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讓美術教育發揮出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培養兒童審美能力、開發兒童創新能力以及塑造兒童健康人格的作用。

  少年期――心理的指引

  12-15歲的兒童正是處在少年期。這時期的孩子大部分已經開始上初中了,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後3年。這個階段,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教師在這個階段也是比較頭疼,尤其是害怕社會上的不良作風影響孩子們以後的發展。在這個時期的美術課屬於小三門,不被學校和學生重視,但是學生的其他科目的壓力太大有造成了他們心理髮展的不穩定,很多時候孩子的轉變就是在這個時期,如果學校和社會沒有給予正確的心理指引會導致學生盲目的去學習當前流行的事物。當然我們不會完全否定非主流在學生中的影響,但是裡面一些頹廢、墮落的思維方式已經對學生的受教育情況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在這個階段,美術教師可以用油畫創作的一些內容去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理解這個世界美好的東西還有很多,不需要總是盲目的隨大流,這樣會間接的轉變學生的審美觀,也會幫助他們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青年期――素質的培養

  15-18歲的學生正處在青年期,這一時期他們已經開始擬定自己的人生目標,這也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高考是他們最主要的任務,這時候美術方面的教育已經是變成特長生的一個專業課,很多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在這方面應該給學學生正確的指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這個時期學習繪畫的學生會開始接觸透視學與解剖學的一些簡單的內容,對於繪畫的認知能力也逐漸深入,油畫創作的基礎知識也可以從這裡開始。學生可以嘗試油畫材料與水粉上的區別,對繪畫材料有個更全面的認識,也可以藉助油畫豐富的色彩來極高學生在水粉上筆觸與技法上面的運用程度。這個時期,油畫創作可以技法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對於報考油畫專業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也是學生興趣培養、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小結

  在全面提高兒童生理素質與心裡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兒童創新精神,以及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用豐富的教育手段去幫助兒童塑造健康人格,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想象力,把油畫創作的元素融入到兒童美術教育中,可以讓兒童充分的豐富自己的繪畫生活,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意,自己去尋找材料,畫自己喜歡的油畫。兒童的油畫創作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興趣,還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油畫創作會讓他麼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做自己心靈世界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邵郊.生理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2***.

  [2]***美***桃莉・海頓,陳淑惠,陳諮羽譯.問題兒童教育實錄[M].內蒙人民出版社,2006***10***.

  [3]***美***薩特勒,陳會昌.兒童評價[M].輕工出版社,2008.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美術油畫系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