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詩人徐志摩的生平簡介

  徐志摩,原名為章垿,字槱森,後在出國留學時改為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詩社成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徐志摩生平簡介

  徐志摩又名徐章垿,字槱森,出生於浙江省,他既是詩人也還是作家,他是新月派的著名詩人。

  他在14歲的時候離開了故土,考入了中學,畢業後,他和張幼儀結婚。在他24歲那年去英國留學,也是在那時候他才改名為徐志摩,以前人們大都以他的原名和字稱呼他。這段時間是他寫作的高峰期,他自己都說過在康橋的那段時間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時間。最出名的應該就是他的那首再別康橋,也可以反映出他對在英國這段時光的想念。

  與此同時他也認識了林徽因,但是他們沒有結婚,等到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後,林徽因已回到了中國,從此不了了之。

  在1922年,他回到了中國,因為受到了《新月》這本書記的影響,他也就是用這兩個字創辦了新月社。要說對他影響最大的要非陸小曼莫屬了,那時候因為徐志摩正處於十分孤獨的時候,沒過多久他倆便定下了終身。

  徐志摩的逝世可謂是一場意外,林徽因在北平舉辦了一個演講會,徐志摩乘坐飛機前往,但是由於天氣的阻礙,使飛機在行駛途中無法準確的飛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陸小曼,她許久不肯答應去北平,再加上飛行員在遇事前一天因為女兒的婚事兒過分操勞,自身的精力難以控制這架飛機,最終釀成大禍,使得徐志摩葬身在山谷。

  徐志摩《偶然》

  《偶然》是徐志摩寫的一首詩,被後人認為是一首情詩,寫的是一個男子偶然間遇到一位女子,男子是天上的雲,女子是湖,男子和女子相知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只能選擇忘記,忘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徐志摩這首情詩,不是寫給張幼儀,徐志摩十八歲的時候和十五歲的張幼儀結婚,他們的結合由父母包辦,他對張幼儀是沒有愛情的。

  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寫給陸小曼的,詩寫於1926年5月,同年十月,他們二人步入婚禮殿堂,陸小曼既是才女也是追求自由、幸福的現代女子,徐志摩和她情投意合,不顧眾人的反對,堅持在一起。

  也有不少人認為詩是寫給林徽因的,林徽因是個奇女子,二人在倫敦相遇,據說是他和張幼儀離婚,林徽因是直接的導火線。徐志摩快要和陸小曼結婚時,想起和林徽因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一時興起寫下這首詩歌。

  徐志摩的這首詩裡的前半段可以說是在寫陸小曼或林徽因,最後兩句在“記得”和“忘記”之間掙扎,明明自己記得清清楚楚,卻要他人把自己忘記乾乾淨淨,這種情懷應該是對林徽因。因為和陸小曼已經到談婚論嫁的地步,沒有忘不忘記的感慨,只有林徽因,她過著自己婚姻的生活,他們很幸福,才有可能忘記徐志摩,不管她有沒有忘記他,但是徐志摩卻沒有忘記她,在偶然間又想起了她。

  徐志摩的成就

  徐志摩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極高的,因為不用為吃食錢財所困擾,所以他的詩歌體現的都是他本人的真性情。他對愛情的嚮往和熱情,他被拒之後的憂愁和心痛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真實實的徐志摩以及這些都是徐志摩的成就。

  徐志摩的成就分兩種,一種是文學上的成就。我們都知道徐志摩是一個詩人,他最擅長寫愛情詩,比如《偶然》。我想這首詩大概是他追求林徽因時候所寫的,他把自己比作一片雲,這片雲偶爾有晴朗偶爾有陰霾,這取決於他心中所想的那個人。她的一喜一悲,都足以讓徐志摩風吹雲動。這樣的強烈的感情只怕是頭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往後與陸小曼的交往裡他都沒有這樣費勁心思討好一個人。徐志摩的另一個成就是在愛情上的,他的第二個妻子陸小曼是當時有名氣的交際花,姿色和見識都不同尋常,其父親原是局長,家裡條件更不必說了。這樣一個女子本該是不把任何男子都放在眼裡的,卻為徐志摩所折腰。她看徐志摩所寫的詩歌,聽徐志摩所說的情話便深深迷上了面前這個男子,拋棄了丈夫要與徐志摩再婚。從道德角度來說這是不被祝福的,但是我們姑且把這段往事看做徐志摩的成就來說。

  話說成也蕭何敗蕭何,徐志摩的成就來自他的才情,他的才情為他贏得陸小曼一樣的美人。但是或許沒有這些成就,徐志摩會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與他的妻兒有著美滿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