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是什麼

  義和團原稱義和拳,其參與者被稱為“拳民”,貶稱則為“拳匪”。義和拳本來與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省***一帶的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祕密宗教有關。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1.白蓮教說,這一看法的代表是勞乃宣的《義和拳教門源流考》。認為義和團起源於白蓮教。

  2.大刀會說,大刀會是清代華北由貧苦農民為主的一個團體,成員演練“金鐘罩”,認為可以刀槍不入,也被認為是義和團的起源之一。

  3.鄉團說,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起源於民間的鄉團組織。

  4.拳會說,在清代有許多傳播武術的民間團體,如義和拳、梅花拳等,特別是義和拳在長期發展中蒙上了濃厚的民間宗教色彩。被認為是義和團的前身。

  

  義和團運動是一場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義和團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最初,他們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屢遭清政府的鎮壓。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義和團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為了躲開義和團運動打擊鋒芒,被迫採取假宣戰,真投降的欺騙手法,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鎮壓義和團運動,使義和團處於內外夾攻的境地。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下,義和團運動遭到失敗。義和團運動的悲慘結局,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義和團運動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自發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弱點。義和團對帝國主義的認識還處在感性階段,對清朝封建統治更沒有本質的認識,它主觀上只反對帝國主義,不反對清朝封建統治,以致被清政府矇騙利用,這是義和團失敗的主要原因。

  義和團運動發生在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三十餘年之後,但它的鬥爭卻有許多方面不如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如:它沒有提出政權的要求,更沒有建立政權;它進行武裝鬥爭,但沒有建立正規的軍隊,也沒有統一的作戰計劃和戰略部署;它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但提不出完整的鬥爭綱領;它進行了英勇的規模巨大的鬥爭,但又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嚴重的分散性;它始終堅決反帝,但又籠統、盲目排外。

  義和團運動的歷史證明:農民是反帝反封建的偉大力量,但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這種力量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中國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勝利。

  ①主觀上:農民階級的自身侷限性

  a.是自發的群眾性活動,沒有先進的政黨領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

  b.行動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c.沒有嚴密的組織形式;

  d.義和團提出的“扶清滅洋”,容易放鬆對清統治者的警惕,也帶有盲目排外性質,表現了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②客觀上:中外勢力聯合力量強大

  既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也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更沒有嚴格的紀律,而且還被統治階級迷惑,上當受騙,在加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義和團的失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