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電廠參觀實習感悟

  很多學生有電廠參觀實習的經驗,那麼在參觀實習過程中有什麼感悟呢?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我們主要參觀了二電廠的水冷裝置。這裡冷卻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間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種。三種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費的成本也高低不同。這三種方式同時存在於二電也有其歷史原因,這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一個電廠不是理論上建立起來就一成不變的,而是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再進步,他有稍顯落後的機組在執行,也有極為先進的機組在工作,他是一個有機的,時間與空間上結合的整體。

  整個參觀過程中,不同於電廠嘈雜的環境,電廠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舒適的,在控制室中用計算機遠端控制檢測著電廠各個環節的執行,而不是我們原先想象的那樣要在炙熱的鍋爐旁盯著儀表。這讓我們瞭解到現代電廠的工作也是人性化的,也讓我們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篇2

  午休之後的我們帶著略微的倦意登上了參觀太原第二電廠的旅程,到電廠之後依然是由一位電廠的工程師為大家講解第二電廠的歷史:太原第二電廠始建於1956年,地處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向尖草坪區,是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全資直屬企業,註冊資本金5340萬元,先後經過幾代人五十餘年的艱苦奮鬥,歷經六期建設,截至2006年底,在役總裝機容量110萬千瓦。一期、二期機組現已退役;三期三臺5萬千瓦機組於1967~1971年投產;四期兩臺20萬千瓦機組於1994年投產;五期一臺20萬千瓦機組於2003年6月投產;六期兩臺30萬千瓦空冷供熱脫硫機組,第一臺於2006年12月22日順利投產,標誌著我國首臺30萬千瓦直接空冷供熱機組投產發電,第二臺計劃2007年3月投產。全廠現有員工2900餘人。

  瞭解了太原第二電廠的歷史之後,我們由師傅帶領著參觀二電廠的生產線,與上午的感覺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與這些機組不再是初次見面,同學們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驚訝,而是回憶與思考我們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過整個理論的流程與實際的區別與聯絡。

  篇3

  大二下半學期,按照學校教學要求,我們動本0923班全體在老師的帶領下於6月24日對太原第一發電廠和太原第二發電廠進行了參觀實習。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初步瞭解了太原市電力行業的歷史以及現狀,接觸了電廠生產的整個流程,認識到了當今電力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整個實習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對電廠的大體認識。

  我們此次參觀實習的電廠均為熱電廠,且兩個電廠都是利用煤作為燃料生產電能,它的基本生產過程可概括為: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之成為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概括的講,電廠就是能量轉化的工廠,而具體到我們太原的一電廠與二電廠,就是將儲存在煤礦中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二、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在上午的行程中,我們坐車去了位於晉祠路上的太原第一熱電廠。到達電廠之後我們並沒有被安排立刻開始參觀整個廠房,而是由老師帶隊到電廠的辦公樓去聽電廠的師傅給我們先進行理論上的講解。

  這期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一電廠的歷史與發展軌跡,得知太原第一熱電廠創建於1953年,屬"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五十年來,經過六期擴建,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的現代化大型熱電聯產企業。至2003年底,為國家發電1020.53億千瓦時,供熱2.63億百萬千焦,負擔著太原市1000萬平方米,80萬居民的集中採暖供熱和部分工業熱負荷,為省城清潔生產和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3年全廠發電量突破80億千瓦時大關,2003年全廠實現安全生產6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