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歷史名人
自古以來,書法就有名人書法和書法名人兩種型別。其中得以傳承和影響較大的往往是既為書法名人又為名人書法的作品。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資料:趙孟頫書法
趙孟頫書法宗二王,博採名家之長,獨創趙體。行書用筆溫潤圓勁,內藏筋骨;楷書筆法穩健,獨具風格。書法上主張遵從古法,認為書法作品應用筆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筆法。其兼篆刻,以元朱文著稱。趙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為顯赫,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趙孟頫書法作品《天冠山題詠詩帖》為清人錢泳刻本,書法以婉媚勝,故為人們所愛好。另有一刻本,石存西安碑林。
書法作品欣賞《天冠山題詠》:
書法作品《天冠山題詠詩帖》中的天冠山在江西省貴溪市城南1公里處,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稱三峰山。又因其巔方正,兩隅垂桃如冕,又稱天冠山。趙孟頫曾在此立碑,並撰文書丹,即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寫的詩帖,遍寫貴溪風光。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上皆有很高造詣, 其在書法上篆、隸、楷、草諸書皆精,以行書、楷書最為著名,影響也甚廣。行書用筆溫潤圓勁,內藏筋骨,流美於外,筆畫精到細膩,結字嚴謹簡靜,體態妍美。其書寫楷書時略摻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有人說他的字寫得太漂亮了。其實字就應當寫好寫美,雅俗共賞,體現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雙重價值。還有人說趙體柔弱,這實屬書者無趙之功力,難以達到其精妙之處。趙孟頫一生研習書法,其字既秀美又勁健,用筆結字處處示人以法,是我們學習行書的極好教材。
書法作品欣賞《天冠山題詠》:
趙孟頫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其書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在《行書右軍四事》卷可以看出王羲之對趙孟頫的影響之深。趙氏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尤其在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的環境下,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趙氏對後代書法藝術影響很大,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趙孟頫書法宗二王,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獨創“趙體”。如趙氏楷書的特點: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
書法作品欣賞《天冠山題詠》:
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
《道德經》為趙孟頫小楷代表作之一,字型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風格。卷首有明姚綬行書“鬆雪書道德經”六字,前隔水綾上有近人張爰二題。曾經為明項元汴、項篤壽收藏。在趙氏其他流傳於世的作品中看的出其書法有不同的特點,如《相州晝錦堂記》、《嵇康絕交書》,看的出其書法線條剛勁,用筆老辣,字字都不軟弱:現存於上海博物館藏品的《真草千字文》,其用筆極其溫潤圓勁,點畫精到細膩,結字妍美簡靜。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就有《元史》本傳講給予其很高的讚譽:“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
趙孟頫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樑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洛神賦》為趙孟頫行書的代表作,從此卷可以看出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王獻之《洛神賦》的神韻,即妍美灑脫之風致。如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灑的字姿、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佈局等;同時,又呈現自身的追求,象比較豐腴的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
故後紙諸家題跋如是評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寫洛神賦,人間合有數本,惜乎未見其全。此鬆雪書無一筆不合法,蓋以蘭亭肥本運腕而出之者,可雲買王得羊矣。”高啟雲:“趙魏公行草寫洛神賦,其法雖出入王氏父子間,然肆筆自得,則別有天趣,故其體勢逸發,真如見矯若遊龍之入於煙霧中也。”***《洛神賦》卷 紙本,行書,縱29cm,橫220.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後紙元員嶠山人***李倜***,明高啟,清王鐸、曹溶題跋。前隔水王鐸“戊子五月”又題。***
趙孟頫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其主張遵從古法,認為書法應用筆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筆法。如其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康有為曾說“勿學趙董流靡之輩”,這是個人偏見。因康瞧不起趙身為帝胄,而出仕於元朝,故頗受人非議,故對其書法極盡貶低。世人只道趙字婉轉流利,卻不知其外秀內剛,六十歲以後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絕無柔媚之氣。近人馬宗霍《書林記事》謂:“元趙子昂以書法稱雄一世,落筆如風雨,一日能書一萬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數萬裡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作《鵲華秋色》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作《秋郊飲馬》卷,現藏故宮博物院。著有《鬆雪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史中有兩大貢獻,一是振興章草,章草的復興雖不能歸功他一人,但趙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視,當時書法家多數受他影響,愛寫章草。二是振興小楷,在宋人當中,堪稱用力最勤。後世學其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孟頫除了善書法外,也在繪畫上有一定的造詣,為元代註明的書畫家。其繪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自謂“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遙追五代、北宋法度,論者謂:“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獷。”開創了元代新畫風。
綜觀趙孟頫的畫跡,並結合其相關論述,可以知道,趙氏通過批評“近世”、倡導“古意”,從而確立了元代繪畫藝術思維的審美標準。這個標準不僅體現在繪畫上,而且也廣泛地滲透於詩文、書法、篆刻等領域中。趙孟頫的兒子趙雍、夫人管道昇皆能作畫,元代畫家王蒙是他的外孫。
趙孟頫能詩文,風格和婉。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其妻子管道昇也是多才多藝之人,在古代女書法家中地位僅次於王羲之老師衛夫人。管道昇也是著名書畫家,精於詩,尤擅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為其首創。其所寫行楷與趙氏相似,所書《璇璣圖詩》筆法工絕。曾手書《金剛經》數十卷,贈名山寺。存世的《水竹圖》等卷,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竹石圖》1幀,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管道昇,字仲姬,一字瑤姬,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習書畫,篤信佛法。嫁元代吳興書畫名家趙孟頫為妻,封吳興郡夫人,世稱管夫人。元延佑六年***1319年***卒。***
趙孟頫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死後封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子昴,號鬆雪道人、水精宮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吳興***人。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信佛,與夫人管道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