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在重慶中考語文備考階段,練習文言文閱讀能力對於提升語文成績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閱讀練習。

  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封倫,字德彝,觀州蓚人。北齊太子太保隆之孫。父子繡,隋通州刺史。倫少時,其舅盧思道每言曰: “此子智識過人,必能致位卿相。”

  開皇末,江南作亂,內史令楊素往徵之,署.為行軍記室。素將營仁壽宮,引為土木監。隋文帝至宮所,見制度奢侈,大怒曰:“楊素為不誠矣!殫百姓之力,雕飾離宮,為吾結怨於天下。”素惶恐,慮將獲譴。倫曰:“公當弗憂,待皇后至,必有恩詔。”明日,果召素入對,獨狐後勞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無以娛心,盛飾此宮,豈非孝順。”素退問倫曰:“卿何以知之?”對曰:“至尊性儉,故初見而怒,然雅聽後言。後,婦人也,惟麗是好,後心既悅,帝慮必移,所以知耳。”素嘆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素負貴恃才,多所凌侮,唯擊賞倫。驟稱薦於文帝,由是擢授內史舍人。

  大業中,倫見虞世基幸於煬帝而不閒吏務,每有承受,多失事機。倫又託附之,密為指畫,宣行詔命,諂順主心。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寢而不奏決斷刑法多峻文深誣策勳行賞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寵日隆而隋政日壞皆倫所為也宇文化及之亂,逼帝出宮,使倫數帝之罪。帝謂曰:“卿是士人,何至於此?”倫赧然而退。化及尋署內史令,從至聊城。倫見化及勢蹙,乃潛結化及弟士及,請於濟北運糧,以觀其變。遇化及敗,與士及來降。高祖以其前代舊臣,遣使迎勞,拜內史舍人。尋遷內史侍郎。蕭瑀嘗薦倫於高祖,高祖任倫為中書令。太宗嗣.位.,瑀遷尚書左僕射,倫為右僕射。倫素險詖,與瑀商量可奏者,至太宗前,盡變易之,由是與瑀有隙。

  史臣回:封倫多揣摩之才,有附託之巧。黨化及而數煬帝,或有赧顏;託士及以歸唐朝,殊無愧色。當建成之際,事持兩端;背蕭瑀之恩,奏多異議。太宗,明主也,不見其心;玄齡,賢相焉,尚容其諂。狡算醜行,死而後彰,苟非唐臨之劾,唐儉等議,則奸人得計矣。

  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寢而不奏/決斷刑法多峻文/深誣策勳行賞/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寵日隆/而隋政日壞/皆倫所為也

  B.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寢/而不奏決斷刑法/多峻文深誣/策勳行賞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寵日隆/而隋政日壞/皆倫所為也

  C.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寢而不奏/決斷刑法/多峻文深誣/策勳行賞/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寵日隆/而隋政日壞/皆倫所為也

  D.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寢/而不奏決斷/刑法多峻文/深誣策勳/行賞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寵日隆/而隋政日壞/皆倫所為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開皇”是隋文帝楊堅的廟號,歷時20 年。隋朝自建立以來,便十分重視道教對社會的作用,“開皇”即取材於道教經文。

  B.“署”有代理、暫任或試充官職之意,文中即為此意;署還可以指辦理公務的機關,例如:專署、公署、官署等。

  C.“嗣位”指繼承君位。嗣的本義是經皇上恩准父親傳位或傳業給嫡長子;嗣作名詞時有繼承人、子孫等意。

  D.“左僕射”為官名。秦始置,漢以後因之,職權漸重。漢獻帝建安四年,置左右僕射。南宋孝宗時改為左右丞相,此後不再有僕射之名。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封倫有“揣摩之才”。隋文帝對楊素營建仁壽宮之事非常不滿,楊素非常害怕。封倫深諳皇后的愛好及文帝與皇后的關係,勸楊素不必擔心,結果,正如封倫所言。

  B.封倫機智嫻於吏事。大業年間,虞世基受到隋煬帝的寵幸。虞世基由於不熟悉政務,因而失誤頗多。但得到封倫的幫助後,虞世基日益顯貴。

  C.封倫依附權貴、厚顏無恥。他曾和宇文化及結成同黨歷數煬帝的罪狀,當時他也許有慚愧的容顏,但他巴結依附宇文士及進而歸順唐朝,完全沒有羞愧的臉色。

  D.封倫背恩負義、心術不正。蕭瑀曾向太宗推薦封倫,但在太宗面前,封倫經常把他和蕭瑀事先商量好的上奏的內容任意改變,導致二人有了矛盾。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l*** 後,婦人也,惟麗是好,後心既悅,帝慮必移,所以知耳。

  ***2***狡算醜行,死而後彰,苟非唐臨之劾,唐儉等議,則奸人得計矣。

  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C.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寢而不奏。決斷刑法,多峻文深誣;策勳行賞,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寵日隆,而隋政日壞,皆倫所為也。

  5.A.解析“開皇”是隋朝政權隋文帝楊堅的年號。

  6.D.解析 張冠李戴,蕭瑀曾向唐高祖推薦封倫,不是向太宗推薦。

  7.***1*** 皇后是一個婦人,只喜好華麗,皇后內心如果高興,皇上的心思也一定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我知道的原因。***“判斷句式、倒裝句、慮、移”各1 分,句意1 分***

  ***2*** 狡猾的謀畫、可恥的行為,死了之後才彰顯出來,如果沒有唐臨的彈劾,唐儉等人的奏議,那麼奸狡之人的陰謀就能夠得逞了。***“算、彰、苟、得計”各1 分,句意1 分***

  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封倫字德彝,觀州蓚縣人。祖父封隆之,任北齊的太子太保。父親子繡,是隋朝通州的刺史。封倫年少時候,他的舅舅盧思道常常說:“這孩子聰明見識超過一般人,將來必定官至卿相。”

  開皇末年,江南發生叛亂,內史派楊素前去征伐叛軍,委任他當行軍書記官***記室***。楊素將要***負責***營建仁壽宮,***被***召回擔任土木工程建築監督。隨文帝來到仁壽宮住所,看到宮殿規模巨集大,奢侈浪費,大為惱怒,說:“楊素是不忠誠老實的,用盡百姓的財力,裝修宮殿,替我在天下百姓中結下怨恨。”楊素非常害怕,擔心將***因此***遭到貶謫。封倫說:“你應當不要擔心,等到皇后來到,對你必定有所恩賜。”第二天,果然楊素被召入宮對話,獨狐皇后慰勞楊素說:“你知道我們夫妻年老,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散心,隆重地裝修了這座宮殿,難道不是對我們的孝順嗎?”楊素退朝下來問封倫道:“你憑什麼知道皇后會恩賜我?”封倫說:“皇上生性儉樸,因此當初一見宮殿的巨集大華麗就發怒,但是皇上向來聽從皇后的話。皇后是一個婦人,只喜好華麗,皇后內心如果高興,皇上的心思也一定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我知道的原因。”楊素嘆息佩服道:“揣摩推求的才能,我是比不上的。”楊素依仗榮貴和有才能,對人大多欺凌侮辱,只有對封倫十分賞識,送給財物。多次在皇上面前稱讚舉薦封倫,因此封倫被破格提升為內史舍人。大業年間,封倫看到虞世基受到隋煬帝寵幸,而虞世基又不嫻熟政務,常常接受皇上的詔令,但辦事大多失誤。

  封倫就又依附虞世基,暗中替虞世基指導謀畫,宣佈執行皇帝詔命,諂媚順從皇上。下面如有違背皇上心意的奏章,都扣壓下來不上奏。判決刑事案件,措詞嚴厲,苛刻地援用法律條文,極盡誣陷;記錄功勳,實行獎賞,一定要抑制和削減。因此,虞世基日益得到皇上的寵幸,日益尊貴,而隋朝的政治日益敗壞,都是封倫所幹***而造成的***。宇文化及發動叛亂,逼迫皇帝逃出皇宮,指使封倫列舉皇上的罪狀加以責備。皇上對封倫說:“你是一個出來求官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呢?”封倫羞愧地退回來。化及不久就委任***封倫***當內史今,讓他跟從到聊城。封倫看到化及的勢力日益窘迫,就暗中勾結化及的弟弟士及,請求到濟北運糧來觀察情勢的變化。待到化及失敗,和士及一起來向***唐軍***投降。唐高祖因為封倫是前朝的舊臣,就派出使臣來迎接慰勞他,授予他內史舍人的官職。不久,又提升他為內史侍郎。蕭瑀曾經向唐高祖推薦封倫,唐高祖任命封倫為中書令。唐太宗繼位時,蕭瑀升調為尚書左僕射,封倫升調為右僕射。封倫向來陰險心術不正,和蕭瑀商量好可以向皇上上奏的事,到了太宗皇上的面前,全都改變原議,因此和蕭瑀有了矛盾。

  史官說:“封倫有揣摩推求他人心意的才能,又有隨機應變依附別人的聰明。和化及結成同黨而歷數煬帝的罪狀,也許有慚愧的容顏;巴結依附士及而歸順唐朝,卻完全沒有羞愧的臉色。當建成執政之時,辦事舉旗不定,持兩種態度;揹負蕭瑀的恩義,上奏時有太多不同的意見。唐太宗,是一代聖明的主上,沒有發現他的私心;房玄齡,是一代賢明的宰相了,尚且還容允他的諂媚。狡猾的謀畫、可恥的行為,死了之後才彰顯出來,如果沒有唐臨的彈劾,唐儉等人的奏議,那麼奸狡之人的陰謀就能夠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