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溫州中考語文科目的文言文閱讀是考試的難點,要求考生掌握基礎的文言文知識和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溫州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樑成安人也。事樑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為將,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樑。吳楚已破,安國名由此顯。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樑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樑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國為御史大夫。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安國曰:“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裡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擊之不便,不如和親。”於是上許和親。

  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①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親,親信邊,可誘以利。”陰使聶翁壹為間,亡入匈奴,謂單于曰:“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財物可盡得。”單于愛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示單于使者為信。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於是單于穿塞將十餘萬騎,入武州塞。當是時,漢伏兵三十餘萬,匿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諸將皆屬護軍。約單于入馬邑而漢兵縱發。王恢從代主擊其輜重。未至馬邑百餘里,行掠虜,徒見畜牧於野,不見一人。單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問尉史。尉史曰:“漢兵數十萬伏馬邑下。”單于顧謂左右曰:“幾為漢所賣!”乃引兵還。

  安國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於樑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

  注①大行:官名,掌接待賓客。

  ***節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

  溫州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 坐:由……而獲罪

  B.田甲曰:“然即溺之。” 然:這樣,如此

  C.漢數千裡爭利,則人馬罷 罷:疲乏

  D.得武州尉史,欲刺問尉史 刺:探詢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C.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D.唯天子以為國器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18.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韓安國在獄中遭到獄吏的侮辱,但他懷有寬容之心,在他東山再起後並未對獄吏田甲施以報復。

  B.在對待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和韓安國的意見是一致的。韓安國主張和親的理由比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C.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受派遣做間諜,逃到匈奴,後來為取得單于使者的信任,斬殺死囚,向單于詐降,最終卻功敗垂成。

  D.為突襲匈奴單于,漢軍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伏兵三十餘萬,韓安國擔任護軍,並統領各路兵馬。

  19.用斜線***/***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今 匈 奴 負 戎 馬 之 足 懷 禽 獸 之 心 遷 徙 鳥 舉 難 得 而 制 也 得 其 地 不 足 以 為 廣 有 其 眾 不 足 以 為 強 自 上 古 不 屬 為 人

  20.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居無何,樑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樑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5分***

  ***2***安國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4分***

  溫州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16.【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然,通“燃”,燃燒

  【思路點撥】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1***記憶解詞法。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2***組詞解詞法。古代漢語大多是單音詞,發展到現代漢語基本上都演變成了雙音詞,有的詞語只是在文言詞前面或後面加上一個字便成了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掌握了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這一聯絡,將文言文中單音片語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或合成詞,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詞。***3***成語解詞法。現代漢語的很多成語都是由古代漢語中的詞直接傳承下來或由某個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語中個別字詞的解法就是古漢語的解法。所以在解釋中碰到不懂的字詞不妨聯想一些包含此詞的成語,問題有時便能迎刃而解。***4***對文解詞法。也叫互文解詞法。古人行文,往往採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用同義、反義或相關聯的詞語。根據這一點,有些詞語依據上下文就能斷定其含義。***5***活用解詞法。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靈活運用,就叫作詞類活用。根據詞類活用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現象的詞語時,必須解釋它活用後的意義。***6***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17.【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因,通過、經由;B而且/尚且;C於是、就/竟然,卻;D把/憑……的身份。

  【思路點撥】因為高考虛詞的考查多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課內的例句多是一些較典型的用法,應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將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檢驗,就可以推斷用法是否相同。

  18.【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 B 解析:在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強調和親之弊,和韓的意見並不統一。

  【思路點撥】此類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定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定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型別可分為資訊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資訊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準題幹,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19.【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文言閱讀與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

  解析:結合文章大意去推斷、分析。

  【思路點撥】文言文斷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瞭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屬於什麼文體,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佔多數的特點,應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常以“曰”“雲”“言”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3***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

  20.【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過了不久,樑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樑國內史,由囚徒***直接***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

  ***2***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出於忠厚之心。

  解析:***1***關鍵詞“居”“ 無何”“ 拜”“ 起徒”,句意1分;

  ***2***關鍵詞“大略”“當”“取合”“出”各1分。

  【思路點撥】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要善於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於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