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生平趣事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也是我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後人都稱他為“靖節先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淵明剛度過不惑之年,在家中閒適著。後來在好朋友的勸說,再次出仕擔任彭澤縣令官職。在任三個月後,朝陽派人下來陶淵明所在的彭澤縣檢查公務,受使命前來的人是督郵劉雲。督郵劉云為人凶神惡煞,專門趁公務之職撈取油水、收刮民間的油脂油膏。檢查公務結束後,他收穫的賄賂不下千金。而且,如果當地的百姓、縣令不給他獻上“禮物”,他就以此為由栽贓陷害。因此,督郵劉雲在彭澤縣臭名遠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陶淵明不願意忍受督郵劉雲的壓迫和欺詐,就不去見他,自己推卻了官職迴歸家鄉。此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趣事被大眾流傳。

  郡將前來看望陶淵明時,陶淵明正在釀酒。正好就煮熟了,陶淵明隨意將頭上戴的葛布取下來漉酒,漉完之後又戴回腦袋上,弄得頭髮滿是酒星子。陶淵明也不在意,隨後接待了郡將。

  陶淵明與人家交往,不分貴賤。只要是來拜訪他的,他都會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會說》“我已經醉了,想睡覺休息一下,你可以離去了”

  陶淵明的趣事之“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故事表現了陶淵明高傲的人格氣節。他不甘與貪汙受賄之伍同流合汙,在充滿誘惑、黑暗的官場與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

  陶淵明寫輓歌的故事

  《陶淵明寫輓歌》是一本小說,作者是陳翔鶴。作品主要通過對陶淵明晚年時期上廬山見到東林寺法會場景後引發的感悟,以及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生死的思考的描寫,著重描寫了陶淵明對於輓歌的創作衝動。

  小說的整體內容可以分成四個層次。層次一是這樣的:晚年時期的一日清晨,在床上輾轉了一夜的陶淵明在起來後,想起了昨天在東林寺看到法事現場後深感不快而提早回家的事情。層次二是這樣的:秋天令人不禁瑟縮的寒涼天氣,使躺在房子過道的胡床上的陶淵明想起了阮籍的《詠懷詩》,然後他跟孫子小牛說他再也不上廬山了。之後陶淵明聽說親家的人將他的詩稿拿去抄寫,並且還將此作為傳家寶儲存下來,對此,他內心感到非常愉快欣慰;但是同時他又對那些來攀關係的刺史王弘、檀道濟等人相當厭煩。

  層次三則描繪了一日傍晚時分,陶淵明與阿通夫婦喝酒,並且談論朋友顏延之和慧遠和尚在生死方面的不同看法的情景,還講了一個關於和尚論道的笑話。層次四則是這樣的:在一日三更時分就已醒來的陶淵明定稿了他的作品《輓歌》,並且又繼續琢磨斟酌他的《自祭文》。

  整部小說作者通過探究陶淵明的心理活動,來表現陶淵明不慕富貴的高尚品質,以及淡泊志遠的品格,與此同時,作者也藉此暗示了當時諸多知識分子生存艱難的情況,寫出了眾多知識分子的心聲。

  陶淵明妻子是誰

  陶淵明先後娶過三位妻子。前兩位妻子紅顏薄命,早早地就因病去世了,只有第三任妻子翟氏一直陪伴著他走到了最後。翟氏也是陶淵明這三位妻子最引人注目的,在文獻《南史·隱逸傳》中記載著她生平的事蹟。

  前376年,陶淵明25歲與第一位妻子成親,成婚後陶淵明搬到潯陽教書,爾後多地奔走。知道妻子懷孕的訊息後就歸家探望。可是妻子在臨盆時遭遇難產,孩子與大人都雙雙斃命。

  前385年,陶淵明34歲時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這位妻子為他生下了四個孩子,陶淵明十分歡喜。可是天妒紅顏,第二任妻子因勞累過度患了癆病,最終離開了人世,又留下陶淵明孤身一人。陶淵明每天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四個孩子。於是,陶淵明又提了一門親事。

  第三位夫人翟氏比陶淵明小十二歲,賢惠能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把家裡打理的非常得體。婚後兩年,還給陶淵明生了一個兒子,一直陪著陶淵明走向終老。

  據文獻中記錄:“其妻翟氏……能安苦節”。翟氏與陶淵明性情相投,都是安貧守節的人。

  對於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心願,翟氏非常支援。可是,陶淵明筆下的翟氏卻是“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跟文獻記錄的不一樣。陶淵明抱怨妻子不通情達理,不懂得體貼他。

  人的思想是會變的,再相愛的兩個人沒有了物質基礎,怎麼生活的下去?翟氏看著家徒四壁的住所,怎能不心生煩躁。雖然起初的體貼知性已被貧困的生活打磨,但是翟氏還是對陶淵明不離不棄,終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