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有什麼關係

  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和老子的關係

  在歷史上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氣大於老子,而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於老子。然而其實這二人到底是誰要高於誰,誰的思想更為世人所認可,更加的偉大,其實也只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優點。

  人們所提出的思想對錯與否一向沒有什麼具體的定義,就猶如語文試卷的作問,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考場上的考生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解與閱卷老師的喜好罷了。所以,對於老子與孔子到底誰勝誰負倒也不必如此的執著。也只是看人到底是喜歡道家思想多一些還是同意儒家思想多一些。

  況且二人在歷史上的關係也算是亦師亦友,這種事情實在是沒有必要來分出一個勝負之說。

  年少時期的孔子曾多次請教過老子關於“禮”上面的問題,雖然後來二人因為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對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在一次討論中最終不歡而散。一個以德,一個以仁;一個是道家的創始人,一個是儒家創始人。雖然看起來倒也不至於完全相反可終究是不同的思想。

  不過儘管思想不同,孔子與老子二人所提出的思想仍舊是他們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化瑰寶,是先賢為我們排疑解難所寫下的聖賢書。

  老子與孔子的仁與德還是為後人解了困惑,懂了為人之道;瞭解了何為自然,知道了禮儀悌孝。

  孔子向老子請教

  孔子關於禮方面有些不懂的方面,所以特地到周的都城到洛陽,所以專門去向老子請教禮。

  老子見孔子不遠千里而來,很是高興,所以老子先問孔子,他對禮的瞭解和看法。聽完孔子的話,老子告誡孔子說,他所說周禮已經崩塌了,周禮所存在遺蹟還在,周禮所奉行的話還存在。就像一個君子一樣,遇到好的君主就應該出世,遇不到好的君主就應該入世,就像烏龜一樣,遇到危險時,懂得用龜殼保護自己。懂得掩飾自己,懂得大智若愚。孔子很仔細聽著老子的話,所以老子說完他一直沒有離去。

  老子看到孔子這樣子,就知道他還沒有明白。於是張開嘴巴問他,我的牙齒還在嗎?孔子恭敬的回答已經不在了。老子又問他,那我的舌頭還在嗎?孔子說,舌頭一直都在啊。老子笑著說,所以並不一定堅硬的東西留在最後。舌頭最軟,卻留到最後。所以要懂得以柔克剛。孔子恍然大悟,向老子低頭鞠躬行禮。

  孔子向老子請教這件事讓人明白,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單面性的,事物發展自有自身的矛盾,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純粹的東西。

  老子對禮的闡述也使孔子受益匪淺,以至於孔子回到自己國家後,對自己的弟子說,老子就像一隻在空中遨遊的龍,人們無法捉摸。而老子的知識就像空中的龍一樣高深,一般人無法到達他的境界。

  孔子和老子誰大

  孔子和老子誰大,網上也很多的答案,論影響力,我覺得肯定是孔子大,因為孔子研究的是教育學、思想學和政治學、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我們從小去學校讀書,每次考試的時候,我們會去孔子廟祭拜一下,顯然,孔子對我們現代人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老子雖說也是一個思想家,但他跟孔子不一樣,孔子研究的是以學習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而老子是以道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然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為了讓每個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辦了12年的義務教育,為的就是讓我們在不受社會的任何壓力下得已學習,更好的學習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在這影響力的方面,肯定是孔子大。

  孔子,在網上搜索就搜尋到他具體的生辰日期和***日期,孔子活了73歲。老子,沒有具體,在史記裡面,說老子最保守是活到一百六十歲,而我們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有的說老子活到了兩百多歲,也有人說,老子是太白金星,有的還說,老子西渡流沙,過了新疆以北,走過了沙漠,到西域去了,從此無蹤影。這一些的猜法,使我們無法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但我覺得,無論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至少老子在道這方面,為我們傳頌了不少的知識。孔子和老子無論他們誰大或者誰小,我個人覺得他們都是偉大的。因為個人有個人的優點,個人有個人的才華,所以說,我們不必知道他們誰大誰小,只要知道,他們給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知識和儲存千年以久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