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和屈原的故事
楚懷王是指熊槐,戰國時期是楚國的皇帝,最初的楚國是一個國強兵足的強國,但是楚懷王生性貪婪,而且昏庸無道,最終讓楚國走下了沒落。屈原楚國一代能人賢臣,忠於國家忠於楚懷王,但是這楚懷王和屈原真有如此簡單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屈原身處楚懷王當政時期,屈原忠心耿耿的治理國家,所以深受楚懷王的賞識和寵信。屈原本是一名隱於世外的文人雅士,年輕時期的屈原就是一個有才氣的少年,創作了很多佳作,其中一首《國殤》面世,楚懷王國殤後受其啟發和影響,創作了雲中君等作品,從此楚懷王就深深的記住了這個作者,並多次尋找終於找到了屈原,表明希望屈原能出山幫助自己主持朝政。最終兩人成為了君主關係,屈原的鴻鵠之志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改革楚國,深受楚懷王的信任。
但是楚懷王越來越昏庸,聽信奸臣之話,最終屈原和楚懷王越走越遠,楚懷王被秦王騙到楚國扣留,最終病死在異國。新皇帝即位,屈原這一代老臣遭受流放,最終秦國攻佔楚國,國破家亡,屈原為國捐軀,跳入汨羅江隨著楚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楚懷王和屈原是同志嗎
關於楚懷王和屈原是同志嗎,這個說法是來自於專家論言,而屈原的死是因為楚懷王移情,最終導致了屈原的死亡。而屈原的一首離騷更是讓讀者們想入非非,大家都知道離騷是屈原寫來讚美楚懷王的,而文中出現了美人一詞,就更讓人驗證了這個論點。所以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楚懷王和屈原是同志。
屈原投江本來是愛國主義的完美體現,但是現在成為了一段愛情故事,而且還是同性愛戀,這讓很多人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另外一種呼聲出現了,屈原與楚懷王的愛妃有染,此愛妃名叫鄭袖,楚懷王發現其兩人之間的曖昧關係,所以要將屈原流放,讓這兩人此生沒有相見的機會。後來楚懷王去世,但是這件事並沒有結束,整個王室都在盯著屈原和鄭袖兩人,楚懷王死前立下遺願對屈原進行追殺。屈原逃,官兵追,雙方就到了汨羅江,屈原無處可逃,被追殺的刺客殺死後裝進了麻袋裡,然後並放了石頭以防逃脫,這是一場慘無人道的謀殺案,也釀就了這一歷史悲劇。
而這個情景被一個百姓看到了,即使知道真相也不敢說,在那個亂世要想活著就管好自己的嘴,但是他又必須將這個真相告知世人,所以就有了端午節的各種習俗,包括包粽子,賽龍舟等,這些習俗的來歷是用龍舟來表明當時的追逐情況慘烈,用包粽子來還原屈原如何死的真相。粽子的包法就如屈原去世的場景一樣,如糯米一樣被包入粽葉中,那繩子捆綁,最終放入水中。
關於,楚懷王和屈原是同志嗎我們已經介紹完畢了,無論楚懷王和屈原什麼關係,屈原身系國家,其才能其政治作為足以讓我們深深的為其送上敬意。
屈原的詩
提到屈原,人們第一個浮現腦海的關聯就是《離騷》。《離騷》的文學水平極其出色,在讚揚《史記》時周樹人先生曾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由此可見《離騷》的地位。
作為詩人,屈原是成功的,是他開啟了文學著名於世的大門,在他之後湧現的文學家、著作才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而屈原作為政治家是失敗的,空有一身抱負滿腔熱忱卻報國無門,他曾經在楚國得到過楚懷王的器重,朝堂之上也曾呼風喚雨,但是他的文人氣質又顯得與政治局面格格不入,最終落得被罷免流放的慘淡局面。
文學家和政治家的雙重身份,使得屈原所創做的詩句帶有明顯的愛國主義情懷。
楚辭這一文體在屈原的筆下得以創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著一席之地。屈原的詩句內容涉及面廣泛,從神話故事傳說到人鬼神境遇,都被他拿過來創作。詩句突破了短篇的侷限,開啟了長篇創作的先河,對賦、比、興的修辭手法信手拈來,詩歌風格磅礴大氣,文風跌宕起伏,音律錯落有致。可以說,屈原所創作的詩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文學成就之高無人可與之匹敵。
如果說屈原行在文學創作的路上不理政事,那麼他的結局可能會被改寫。但是脫離了政局,他的愛國憤慨之情還會如此般激昂嗎,還能創作出《離騷》嗎?這恐怕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