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奮鬥和成功的故事

  奮鬥是增長才乾的學校,挫折是走向真理的橋樑。只要心中燃燒的理想之火沒有熄滅,那麼,絕望就永遠不應該屬於我們。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蘇步青,1901年生,我國著名數學家、學者,曾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在地裡勞動:放牛、割草、犁田,什麼都幹。那時他想,這輩子肯定沒有讀書的機會了。

  恰好,村裡一戶有錢人請了家庭教師,教他的公子讀書。蘇步青有空,就在窗外聽聽,隨手寫寫畫畫。想不到,那位公子沒學好,蘇步青卻因此學到不少知識。他的叔叔見他這麼想學習,便拿出錢,說服蘇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學去讀書。

  在小學的第一個學期,蘇步青考了個倒數第一名,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熱忱地鼓勵他。這使蘇步青大受感動,決心發憤圖強。真下了決心,情況就不一樣了,從第二學期起一直到大學畢業,他每學期都考第一。

  蘇步青是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典範。他從小學起,就抓緊時間讀了好多好書。進初中後,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師一看,那寫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傳》的寫法,便懷疑這是不是蘇步青自己寫的。上課時,老師要考考他,隨便點了《左傳》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說說寫的是什麼。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錯地把那篇文章背給老師聽。這使老師和同學們大吃一驚:原來,他讀《左傳》讀得能夠背出來了!

  篇2

  他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普通的農戶家,6歲那年,父親不幸去逝,留下母親和他們兄妹三人。為了維持生計,母親早出晚歸,四處攬活,基本上沒有時間照顧他們。作為長子,他十分懂事,主動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12歲那年,母親不堪生活的重負,帶著他們改嫁了,然而他和繼父的關係卻處得不是很融洽,他時常有一種身在別人屋簷下的感覺。為了不看繼父的臉色生活,他決心自立,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改變命運,讓弟弟妹妹過上幸福的生活。於是,小學還未畢業他就輟學了,在一家農場找了一份零工做。儘管農場的工作十分辛苦,但自食其力的感覺還是讓他無比欣慰。

  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他孜孜不倦地努力著,在農場一干就是好幾年。其間,他也從一個小孩長成了一個大人。長大後,他漸漸意識到,農場的工作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不見天日的勞作僅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為了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他果斷地放棄了農場的工作,做了一名粉刷工。幹了幾年後,他發現粉刷工也不適合自己。接著,他又做了一名消防員,可依舊感到前途渺茫。此後,他又換了很多種工作,賣過保險,當過兵,做過治安官……可以說能夠做的工作,他都一一嘗試了一番,但他仍然沒有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轉眼間,他已步入不惑之年。回眸這四十年,他惶恐地發現,自己一事無成。那段時間,他彷徨到了極點,不斷地追問自己,我到底適合做什麼?如何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然而,生活的磨難並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短暫的痛苦後,他又繼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不久,他在肯德基州開了一個加油站,加油站的生意還不錯,每天都有很多的客人,他由衷地高興,眼裡又看到了希望。

  在開加油站期間,每每看到那些歷經長途跋涉,餓得飢腸轆轆的司機時,他就動了惻隱之心,常常邀請他們一同進餐。那些司機對他做的美食讚不絕口,尤其是他做的炸雞,味道十分鮮美。這突然讓他有了一種想法,為何不準備一些方便食品,來滿足這些司機的需求呢?況且自己的烹飪技術還不錯。

  說幹就幹,他在自己的加油站旁賣起了炸雞。起初,人們只是來加油時買上一兩隻,但隨後他們發現這兒的炸雞口味非常獨特,就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來買。沒過多久,他的炸雞就火爆起來,生意出乎意料地好,收入竟超過了加油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的炸雞很快傳遍了整個肯德基州,於是人們紛紛來到他的加油站,有的甚至不是為了加油,而專程來品嚐他的炸雞。

  由於顧客劇增,加油站的地盤更本完容納不下,他只好在馬路對面買了一塊地,專門投資修建了一個可容納一百五十多人的快餐店,當然其中的主打食品還是炸雞。然而,他的生意做得並不順利,先是政府為了修路,拆掉了他的快餐店;接著,他被生活所迫,將炸雞的專利賣給了別人;隨後又因商標侵權,與人打了一場官司;直到88歲,他才真正擁有自己的事業。這個命運多舛的人叫做哈蘭·山德士,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如今,他的炸雞風靡全球,在世界上擁有一萬五千多家連鎖店。

  原來,上帝的延遲並非拒絕,只要你認定一個目標,勇敢地走下去,早晚會邁進成功的殿堂。

  篇3

  他誕生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桑頓喬森林地區的一塊貧瘠的土地上。

  他的出生,似乎就意味著要嚐遍世間的悲苦與辛酸。

  3歲喪母,7歲喪父,童年的笑聲還不曾透出他的咽喉,他便成了舉目無親、孤苦伶仃的孩子。

  命運將所有的不幸都壓在他柔弱的肩膀上。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做出比山區裡一般的孩子更為,艱苦的掙扎。他先是寄人籬下,為了生活,儘管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可還是吃不飽飯。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他亦不曾擁有朋友。他每天過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勞動的同時,忍受主人和孩子的嘲弄以及虐待。

  為了脫離困苦的生活,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不再經受摧殘,他先後跟從了5個主人,但遺憾的是,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在他14歲的深夜,他決定要有所突破,要徹底掙脫這種奴隸式的生活。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日清晨,他倉皇出逃。顛沛許久之後,他終於在一家鋸木廠找到了工作。無意問,他在工作中得到了一本名為《自己拯救自己》的勵志圖書,他想,自己也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他忽然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於是抓住了一叨可以讀書的機會刻苦鑽研。

  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的求學經歷是個窘迫不堪的馬拉松。他一面工作,一面靠微薄的收入來斷斷續續地上學。從14歲唸到23歲,他終於踏入了大學校門。

  他知道這一切多麼來之不易。因此,他不肯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甚至,為了逼迫自己努力讀書,他還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學習計劃。9年後,當同齡人正為前程忙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已經順利拿下了波士頓大學學位、奧拉託利會學士學位、波士頓大學碩士學位、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以及波士頓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

  同時攻讀多個學位並未影響他的收入。畢業前夕,他已經積攢了2萬美元,以備創業。17年後,40歲的他成了一位旅店業裡舉足輕重的大亨。

  就在事業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時候,天災人禍接踵而來。連年乾旱致使經濟蕭條,日漸衰落,更要命的是那些對他來說是重要至極的旅店,均在一場場不知名的大火中被夷為平地。傾注了其一生心血的5000多頁的手稿,也在大火中消失殆盡。

  他沒有就此屈服,儘管負債累累。他帶著永不變更的夢想來到了波士頓,開始了成功學方面的創作。比起以前,他此時更有資格投身這個神聖的事業。悲苦的童年,幾十年的奮鬥生涯,傳奇的人生經歷讓他曾站在人生的最高處,又被拋入低谷。因此,命運的磨難,讓他對財富擁有著異於常人的領悟力。

  1894年,在他心靈深處沉寂了30年的夢想終於實現。其處女作《偉大的勵志書》獲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一年之內就再版11次。截至1905年,僅在日本一國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冊。

  3年後,他創辦了《成功》雜誌,同樣獲得巨大成功。雜誌單冊發行量超過30萬冊,擁有員工200名。但命運喜歡對他加以捉弄,1911年,《成功》雜誌因先產生內部分裂,後得罪權貴而被告上法庭,無奈停刊。他又一次被命運從巔峰拋至谷底,債務纏身。

  他仍不曾放棄,於7年之後再次創辦了《新成功》雜誌。此刻的他,已是77歲高齡。直到6年後他謝世,這本雜誌還影響著。

  千萬萬的忠實讀者。

  這就是奧裡森·馬登——全世界公認的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歷史上最大的成功勵志導師,成功學之父。

  如果有人要探尋奧裡森·馬登的成功祕訣,那麼,我想答案一定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有絕境的懸崖邊,都必然會暗藏著一條通往光明的生路。

 

的人還:

1.通過自己努力成功的小故事10個

2.關於努力成功的故事

3.關於奮鬥的小故事10則

4.關於奮鬥的名人故事6篇

5.努力才會成功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