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墓在哪裡

  樑思成與1901年出身於日本的東京,是廣東省新會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的兒子。他畢業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大學裡主攻建築學專業,並在這裡結識了陪他走過大半生風雨的林徽因,那麼樑思成的墓地在哪?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樑思成墓

  樑思成死於1972年,因為他之前任過全國人大,所以將他的骨灰存放在八寶山的骨灰堂。骨灰堂是八寶山公墓區一部分,骨灰堂有很多小格子,劃分為不同的廳室,何人放在哪裡都是有規定,一般是根據生前的職級或對,因此,可以根據骨灰盒所處的位置大致瞭解此人生前的級別。總的說來,骨灰盒的主人都為新中國成立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樑思成墓的旁邊就是妻子林徽因之墓,二者只有一步之遙,公墓區分為墓區和骨灰堂,林徽因的墓在八寶山的墓區,她早於樑思成去世,她的墓是由樑思成親自設計的,上面書寫著八個簡單的大字:“建築師林徽因之墓”,沒有過多的修飾,正如生前的她——簡單高雅。林徽因能夠在八寶山安息就是因為她是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如今看到的林徽因墓是2003年重建的,當年的墓在***期間被損毀。

  樑思成墓所處的位置是八寶山公墓區,這裡是我國最高級別的公墓,到現在有五十多年的歷史,此處環境優美,松柏環繞,每年都有很有人前來拜祭,最開始稱為北京市革命公墓,後來周恩來親自將此處更名為“八寶山革命公墓”,據說是此處的山坡上有八種礦物質,曾是明朝時期的護國寺。

  關於樑思成的故事

  樑思成,生活的時間是1901年到1972年,在世的時間是七十一年,他的父親是很有名的梁啟超,深受父親中國古代經典文學的影響。關於樑思成的故事有很多,而更多的則是關於他的兩段婚姻。

  樑思成的故事首先是關於他建築方面的成就。樑思成出生在日本,到過美國知名大學學習建築學,他學習建築學的時候,接觸過宋代《營造法式》,由於沒有實地考察,當時他根本就看不明白。回國後,他和他的夫人用了長達五年的時間,幾乎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記載和測繪當地的古代建築,寫出了《中國建築史》一書,這是第一本中國人自己寫的關於本土建築的書籍。此外還寫過《清式營造則例》等書籍,他的書至今都是學習建築學學生必讀的學籍。他參與了眾多建築物的設計,還親自參加我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建築師,為建築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另外一個關於樑思成的故事就是他的婚姻了,樑思成的一生有兩次婚姻,兩次婚姻都備受矚目。第一次是和林徽因結為夫妻,林徽因既是建築學家,又是文學家,被稱為民國奇女子之一,她的光芒甚至比丈夫更閃耀,可惜的是天妒紅顏,五十一歲的她早早地離開了人世。林徽因去世七年後,樑思成娶了第二任妻子林洙,由於兩人的年齡差距,很受家人反對,六十一歲的他為了堅持所愛,不惜疏遠家人,和林洙結婚,林洙陪伴他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一生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都是和林徽因生的。

  樑思成談建築

  《樑思成談建築》是樑思成寫的,樑思成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都很有名的建築學家,早年出國留學,學習國外的建築學知識,回國後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為新中國建築學做出積極的貢獻。

  《樑思成談建築》是在樑思成走遍大江南北,調查過兩千多古代建築寫出來的,他的理論來源於他對古建築的實地勘察和測量,到古代建築物所在的地區走訪調查,找當地長者詢問古蹟的來歷,檢視當地的縣誌,他的方法耗時間耗精神,但是得到的古建築資料是最真實的。

  《樑思成談建築》開篇就談的是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有了“中國”兩個字來定義建築,就告訴我們這個建築不是歐美、不是亞非,僅僅是我們民族的建築,建築屹立在那裡幾百上千年,它似乎是靜止不動沒有生命的,卻代表著我國當時建築業的特點和成就。樑思成的研究物件是古建築,為的是保護古建築,並以此為基礎建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新建築。

  《樑思成談建築》以朝代為分界,分別介紹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直到明、清,所包含的內容不可不謂不多,敘述詳細。最後介紹文物的保護,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損毀就再也不存在了,一處文物的消失,消失的不僅僅是那一處建築,而是與之匹配的一段歷史。樑思成還認為保護文物就要保護文物的周邊環境,不能將二者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