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學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國學,可譯做“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或漢學***。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學習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

  現在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

  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學者黎黍勻等人認為,國學的定義一般認為應該是指國家的文學總稱。類似的稱呼還有國家的語言稱為“國語”,國家的語文稱為“國文”,國家的歌曲稱為“國歌”。他認為,我國曆史上一直以文學而著稱,體裁有古文、詩、詞、歌、賦、小說、音曲等等不一而足,內容包含了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等方面。這些藝術文化,都屬於文學範圍,與西方的“科學”作品有明顯的區別。把這些藝術文化都統稱為國學,是比較合適的。同樣,國學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稱呼,比如印度也有印度的國學,埃及有埃及的國學。因此,國學的詞彙,一般指一個國家的文學通稱。

  國學延革

  最初,《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這六部分構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書、術。是具體培養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裡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等。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漢書"藝文志》裡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現在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後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術、醫術都是方技。定義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指傳統的中華科學、文化與學術。燧人氏根據天文觀察做《河圖》《洛書》,一般連稱《河洛》或《河圖洛書》,是國學的奠基者;伏羲據《河圖洛書》推演出八卦五行,即由《河圖》推演出八卦,據《洛書》抽象出五行,是國學體系創立的完成者。

  國學就是中華傳統治學方法,最初分為象數派自然科學和義理派人文學術,就是今天的自然國學和人文國學的雛形,道家和儒家分別是兩大學派的代表和核心。從明代起,國學詳細分為質測、通幾、宰理三學,質是區分,測是測量,質測就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通是通達,幾是根本,通幾就是哲學和人文科學;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會科學。明代國學劃分,視野開闊,質測、通幾、宰理三學相當於現代學術的自然技術科學、人文和哲學、社會科學,包含了人類學術的全部,體現了中華學術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國學的真正氣魄。

  但是,清代國學退化為義理考據辭章,僅相當於現代學術的哲學史學文學。可以說,清代以後的國學已經無法代表中華學術的廣闊視野和基本精神。

  國學內涵

  雖然國學不是哲學,但是國學的發展史囊括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哲學發展脈絡,國學無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單一的揀出來,設立學位要找基本依據,全面復興中國的國學文化,實行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復興包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文化,才是真正的國學復興之日。國學的現代化就是把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中的文藝、文化知識科學化的復興起來、現代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