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習俗吃什麼的

  萬聖節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那麼,?

  蘋果

  11月1日除了萬聖節之外,還是古羅馬一個重要的節日,叫波摩娜節。波摩娜是“果樹之神”,掌管所有果樹的生與死、豐收與欠收。羅馬佔領凱爾特之後,也把波摩娜節和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萬聖節吃蘋果的習俗。

  糖

  “不給糖果就搗蛋”,萬聖節的糖果最經典的是橘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裝,造型以鬼怪居多,不過,這個傳統本來面目和糖果沒有關係。


萬聖節

  南瓜

  南瓜派在美國南方本來就是初冬最常見的食物,在萬聖節只是更應景而已。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節日常見的零食。


 

  萬聖節節日起源

  在公元800年,基督教會也建立了一個新的節日,這個節日叫做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這一天叫做All Hallow's Day,而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有慶典聚會,萬聖節前夜就叫做Hallow's Eve。最終慢慢的縮寫跟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譯成了萬聖節之夜。它如果分開成兩個單詞,便是“Hallow”和“e'en”。

  萬聖節萬聖節的服裝起源於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trick or treat***。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佈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佈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曝光,讓公眾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製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摳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

  總之,萬聖節已成為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聖誕節乃至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