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小故事
三字經裡都有哪些小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文姬辯琴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字昭姬,漢族,東漢末年陳留***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字昭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氣。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儲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祖瑩呤詩
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後來當了祕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祖瑩八歲的時候能夠背誦《詩》、《書》,十二歲時是中書的學生,喜歡學習,迷戀讀書,日日夜夜的學習,他的父母害怕他會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夠使他停下來讀書,他經常偷偷地在暗地裡藏著蠟燭,趕走童僕,等到父母睡著之後,點燃蠟燭讀書,用他的衣服遮蓋窗戶,害怕漏光,被家裡人發覺,因為這件事情他的聲譽更加被傳開了,裡裡外外的親屬都叫他聖小兒,他特別喜歡寫文章。中書監的高允每次感嘆說:“這個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數人能夠達到的,最終會大有作為的。”
當時中書博士的張天龍在講解《尚書》,把其中的內容都講解了。學生們都聚集來聽,祖瑩在夜裡讀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師催促著講課十分急切,他於是就錯拿了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學生趙郡李孝怡的《曲禮》卷就去聽課了。博士嚴厲,他不敢再回去,於是就在前面行禮,背誦多篇《尚書》,不遺漏一個字。祖瑩講完了以後,孝怡感到十分詫異,對淵博的學士們說了這件事,所有的學士都很驚訝。後來,高祖聽說了這件事,召見祖瑩,讓他背誦五經裡的文章句子,並且敘述之中的意思,高祖聽後十分讚歎祖瑩的才能,非常讚賞祖瑩。祖瑩出去之後,高祖和盧昶開玩笑地說:“當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後代的地方,怎麼知道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才子啊!”
:溫舒抄書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路溫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製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境如此優越,更應該刻苦讀書。
:買臣負薪
朱買臣是西漢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家境貧苦,靠上山砍柴薪賣錢度日。但他安於貧困,痴心讀書,堅持不懈。每日砍柴,置書樹下而讀;負薪***擔著柴***回家時,就將書置於擔頭邊走邊讀。他的妻子耐不住他負薪讀書、自得其樂的窮酸相,離他改嫁。50歲那年,經同鄉嚴助的推薦,朱買臣進京在漢武帝面前“說春秋,言楚詞”,如此這般他將自己歷年負薪苦讀積累的學問抖露出來,當場博得武帝龍顏大悅,拜為中大夫。稍後,朱買臣又官遷會稽太守。朱買臣“採樵工或餘,誦讀聲不輟”的頑強的讀書精神使他成為後代讀書人崇尚的榜樣。他的家鄉因此建起了朱買臣讀書檯和朱買臣藏書廟,這是後人對他負薪讀書的刻苦精神的一種肯定和表彰,也是我國曆來崇尚讀書傳統的具體表現。
:孫庸映雪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晉祕書監孫盛的曾孫、長沙太守孫放之孫。孫康幼時酷愛讀書,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可此時家道中落,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了。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躺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大地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昏黃的油燈要亮得多!
整個冬天,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從沒有中斷過。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相,封德陽縣侯 。
: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車浚,三國時期作過東吳的會稽太守。因災荒請求賑濟百姓,被昏庸的吳主孫皓處死,此後車胤的家境就一貧如洗了。車胤立志苦讀,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太守王胡之曾對他的父親車育說:“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因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裡默默背書,見到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象許多小燈在夜空中閃動,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螢火蟲,把他們裝在一個絹做的口袋裡,螢光就照射出來。車胤藉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夜以繼日地苦讀。
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戶部尚書等官職。唐朝楊弘貞、楊番、蔣防都著有《熒光照學賦》,均是談車胤之事。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樑刺股”或“刺股懸梁”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