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散文讀後感

  散文之美,美在啟迪人的心智。那讀者讀了之後,都怎麼寫閱讀心得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一直不覺得寫出點值得留下的文字是提筆或者開啟文件就可以完成的,至少我是這樣的,需要有心情,有環境!

  幾天前,朋友借了本書給我,《最美的散文》,說拿去看看,沒多想,想謝絕,但無意隨手翻開,前言讓我改變了主意。開篇就寫到:當你久處於城市的喧囂繁雜,長期面對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時,你總會感覺到身心疲憊。如果此時,你能捧起一本散文,沏上一杯清茶,靜靜的賞讀幾頁,感悟生活的真諦、陶冶性情、舒暢胸懷……遂決定,拿走,想找個合適的時間,安靜的去賞讀。

  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很名副其實的宅女,週末,如果沒有事先安排好要出門做什麼,一般我都睡覺,很虔誠的睡覺,不把吃飯提到日程中的那種,除非餓醒了,就著豆漿牛奶吃點麵包然後繼續,瞭解我的人都知道,週末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睡覺。今天徹底睡醒應該是在下午4點,開啟電腦放上音樂,泡一杯花草茶,依靠在枕頭上,翻開了《最美的散文》。

  一百篇經典中,有一些都是小學和中學時課本上學過的,題目還很親切但內容確實不記得了,我想,也許還能通過這些文字找到點孩子時候的回憶和心境吧。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許地山的《落花生》,現在看起來短的可憐的文章,在當時讀起來還真是個大工程,最經典的話現在需要細細品味:“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掛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裡,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顆花生瑟縮的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

  篇二

  讀了匆匆我覺得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時間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沒有蹤跡。每個人都擁有時間,但是,有些人卻無法合理支配時間,只能讓時間從他們的身邊悄悄溜走。

  “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列寧的這句話徹底地反映了時間的珍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說明了一個人年青時不珍惜大好時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嘆息。如果年青力壯的時候就努力學習,那他就贏得了時間,也就贏得了一切,也不會為年老時碌碌無為,而感到悲傷。

  有些人雖然知道應珍惜時間,卻不知如何去做。有些人以為每天都慌忙地做許多工作,就是珍惜時間;有些人以為把一天的時間都塞滿事情,也不管事情是否有意義,就是珍惜時間;也有些人以為從早到晚一心一意忙著錢,房子,位子,車子,就是珍惜時間。他們統統都有錯了,珍惜時間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工作,不是去幹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更不是視庸俗為潮流,視利已為高尚,一生只為自己謀求利益。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建設祖國,造福於民,用僅有的時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才是珍惜時間的最終目的。

  燕子去了又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又開。我們曾經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偏走這一遭啊?我們何不趁此大好時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為達成珍惜時間的最終目的而奮鬥呢?

  古人曾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長歌行一詩中也提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每當我聽到這珍惜時間的句子時,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珍惜時間,努力拼搏,只爭朝夕!

  篇三

  有一本書叫《最美的散文》--小學卷,主要有如下幾個大標題:奇妙的世界、金色的童年、奇景自在童心中、有微風吹過的田野、孩童的奇妙、夢想的領地不荒蕪、聽那慈祥的聲音、開在心中的花、傾聽的自然、傾聽心的聲音、花開無聲、石頭下面有顆心。不讀內容,單看這標題就極富有教育意義。這本來是一本老師或家長讀的書,現在讓孩子閱讀了,孩子不免拿書中的思想和老師、家長對比,實在讓不少老師汗顏。孩子不自覺的會對照起自己的老師,孩子會怎麼想?他會不會認為老師的教育方法太OUT了,不免會嘲笑自己的老師。

  書中講這個世界充滿著許多奇妙的寶藏,比如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體積,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尋找。上天給我們展示了無數的寶藏,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地球給我們展示了隱藏的財富,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動物界鳥的鳴唱、蝴蝶飛舞、各種顏色的羽毛,不同形狀的卵石,總之,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無窮的,需要我們去發現。把思緒回到我們的校園、回到我們的班級,不也是蘊藏著許多“寶藏”和“財富”嗎?我們怎麼沒有發現呢?

  一花一世界,一生一菩提***生:學生***;一鳥一天堂,一人一風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們沒有發現美。我們身邊到處充滿著正能量,只有我們懷著一顆欣賞的心,快樂的去發現,生活處處賦予我們詩的新意。我們帶著微笑重新打量我們的孩子,就會發現許多奇蹟,到處都充滿著新鮮和可愛。

  書中有一篇文章叫《石頭下面有一顆心》。要讓石頭下面那粒種子找到出土的方向,石頭下面的那顆種子一旦鑽出地面,生命力極強。他不正如我們班內角落裡的那個潛能生嗎?他一旦出人頭地,各方面能力特別強,因為他經過風吹雨打。可是又有哪位老師為他想辦法找到出土的方向呢?

  有人說:滴水可以穿石。可作者偏偏說:滴水可以藏海。滴水穿石是刻苦的,而滴水藏海賦予了詩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