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描寫海的詩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內容,歡迎閱讀!

  徐志摩的詩 《闊的海》原文

  闊的海①

  闊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隻巨大的紙鷂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風;

  我只要一分鐘

  我只要一點光

  我只要一條縫,

  象一個小孩爬伏

  在一間暗屋的窗前

  望著西天邊不死的一條

  縫,一點

  光,一分

  鍾。

  ①寫作時間小詳。發表報刊不詳。

  徐志摩的詩 《闊的海》賞析

  一天到晚老“想飛”***同名散文***,總想“雲遊”***同名詩歌***,總是以忘情而淋

  漓盡致、瀟灑空靈的筆墨寫他所向往之“飛翔”的徐志摩,竟然在這首詩中絕決然宣稱:

  “闊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隻巨大的紙鷂

  上天去捉弄那四面八方的風;”

  豈非咄咄怪事!

  徐志摩在他為數並不算很多的詩文中多次描寫過“飛翔”,“飛翔、飛翔、飛翔”

  ***《雪花的快樂》***,這幾乎已成為他個人創作心理的某種揮之難去的深刻情結,也成

  為其詩歌本文中反覆出現的,某種充滿動感的“姿勢”和“幻像”,成為一種經由個人

  私設象徵而溝通整個人類的飛翔之夢,並上升到公共本體象徵的“原型意象”。

  而於各種各樣的飛翔中,尤為令徐志摩神往的恰恰是那種莊子“逍遙遊”式的“怒

  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的“壯飛”!他宣稱:“要飛就得

  滿天飛,風攔不住雲擋不住的飛,一翅膀就跳過一座山頭,影子下來遮得陰二十畝稻田

  的飛……”

  何其壯觀!何其逍遙!

  然而,此刻,作者竟宣稱放棄所有這些壯觀和逍遙,宣稱無疑象徵自由的“闊的海

  空的天”“我不需要”?!這裡面,滿溢著詩人理想幻滅的幾許沉重?幾許“濃得化不

  開”的悲涼?

  在這裡,一個天真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的希望顯得如此的卑微,渺小而可憐:不再是

  “壯飛”和“雲遊”的奢望,而只是“一分鐘”的時間,“一點光”的明亮和“一線天”

  似“一條縫”的希望。

  作者接著以破折號強調並刻劃出一幅令人終身難忘的畫面:一個小孩——“小孩”

  當然是純真、新鮮、生命剛開始,希望剛萌生,絕對應該擁有更多的光明,更美好的希

  望、更開闊的自由與更長遠的生命力的“寧馨兒”——“在一間暗屋的窗前

  “望著西天邊不死的一條縫,一點

  光,一分

  鍾。”

  這個畫面具有一種類似電影中鏡頭“定格”的強烈視覺效果,象明暗反差極大的黑

  白片鏡頭,感官刺激尤其強烈。

  “一分鐘”這一時間意象,在這裡同時起到了兩種作用:一者,“一分鐘”對應作

  者前面宣稱的“我只要”,彷彿總算達到了如此卑微可憐、時間上僅需“一分鐘”的希

  望;另者,“一分鐘”本身作為表達客觀物理時間長度的語詞,勢必在讀者的閱讀想象

  中,留下短促而凝固暫停的“定格”般的閱讀效果。

  這首詩歌,明顯使用了為西方“新批評派”所推崇的“反諷”的手法。在語言陳述

  上,深究一點的話,則是使用了“反諷”方式中主要的一種“——“誇大陳述”性的

  “反諷”。所謂“反諷”,就是正話反說,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謂“誇大陳述”,則是

  假情假意地誇張,然而,卻大言若反,暗示相反的性質。我們正應該從“反諷”的角度

  來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歌。

  詩歌一開篇如“石破天驚逗秋雨”般先聲奪人的幾個“我不要”的宣稱,無疑正是

  一種“誇大陳述”。詩人正是因為太想要“闊的海空的天”了,才會這樣說,才會象一

  個頑強爬伏追求的小孩那樣,孜孜以求“一條縫”、“一點光”、“一分鐘”。可以說,

  追求光明的的可憐、卑微而頑強執著正反襯出一片“闊的海空的天”——這“自由與光

  明”的象徵——對於每一個有生命的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這首詩歌不但在區域性語言技巧上使用了“反諷”的手法,在整個詩篇總體結構安排

  上,也同樣成功地使用了“反諷性”的“張力結構”。

  標題“闊的海”與最後所追求的結局,構成了“反諷性”的強烈對比效果。詩歌句

  子的展開和排列,從“闊的海空的天”開始,最後可憐巴巴地被擠兌成“一條縫”似的

  狹窄的時間的短暫的時間。作者明顯有意識地在句子排列上注重視覺效果的強調,整篇

  詩歌呈現出“倒三角形”***B***的形狀。“縫”、“光”、“鍾”排成整齊而侷促的一條

  線,“一分鐘”的“鍾”最後孤零零地單獨成行……所有這些,都不難見出詩人獨具的

  匠心和深刻的寓意,足以讓讀者想見追求光明與“闊的海空的天”之艱難,又充分揭示

  出此種追求對於人之必然而然的“天性”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