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散文集作品集

  張小嫻,香港知名作家,被稱為全世界華人的愛情知己。她說: 有限的青春,有限的芳華,一顆芳心何去何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謝謝你離開我》

  每次送客人離開,我總會站在門邊,陪他聊一會兒,看著他走進電梯,然後才關上大門。

  客人一踏出門口,主人就關上大門,撇下他一個人在走廊,總有點殘忍。

  要是大門的位置看不到電梯,那麼也該在聽到電梯來到之後跟客人說一聲再見,才回到屋裡去,那是主人的溫情。客人一走,門就關上,太不近人情了。

  那天去探望一個朋友,離開的時候,她說了一聲再見便順手把門關上,把我留在屋外,那一刻,無端地失落。原來,她並沒有看著客人離開的習慣。

  可知道被關在屋外的感覺多麼寂寥?獨自在走廊上等電梯是件很孤單的事情,何況還是三十四樓!

  主人家裡最好有一個陽臺,客人離開時,主人走出陽臺,剛好看到客人從公寓出來,大家揮手道別。主人目送著客人離開,直到他的身影在孤燈下漸漸消失。

  每一次離別,都是一份惆悵,因為總有一次離別是不會再見的。

  我喜歡被目送著離開。雖然我還是要孤身上路,但是,請不要把我關在屋外。我來了,而且要走,何不惜取別離時?

  當我看到這段故事的時候,頗有感觸,我大都充當的是主人的角色,即使客人出門隨手將門關上,我仍舊會開門目送他離開,等到聽不到他的腳步聲或看不見他的時候,我才會輕輕的將門扣上,扣上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的,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尊重吧!惜取別離時,多麼重要,目送他人也是在目送自己,倘若有一天你發現,沒人在意你的離開時,你將會知道,你心裡是多麼需要別人的惜取。

  二:《可不可以不要牽掛一個人》

  你說:“想像假如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想愛的人,那該多好?不用受牽掛之苦,也不用傷心。”

  不用受牽掛之苦,可也沒有牽掛的甜蜜。

  有一個可以牽掛的人,畢竟是幸福的。

  愛上一個人,也就是從今開始有了一個牽掛的人,也被人牽掛著。他的身影總是盤踞在你心頭,你會每天想起他很多遍,想著他這一刻正在做什麼,你會等他的電話,你會想聽到他的聲音,想挨著他的肩膀,想見到他的臉,想伸手摸摸他的鼻子,想知道他今天過得好不好。

  當他不在身邊,在另一個城市,你總是時時刻刻惦著你和他之間的時差,用思念把時差補滿。

  愛情,就是彼此永不止息的思念,是永遠放不下的牽掛,是心甘情願的牽絆。

  你問:“可不可以不要牽掛一個人?那種滋味太苦了。”

  苦的,不是牽掛,而是沒有應答的牽掛。當你牽掛他的時候,他並沒有牽掛你。他從來不像你牽掛他那樣牽掛著你。是沒有歸途的牽掛,從此以後,他牽掛的是另一個人。後來的一天,你牽掛的,也將是另一個人。

  曾經眷戀的身影已然遠去,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牽掛著一個人的那份深情,不會忘記當時的自己。

  愛裡的甜蜜與苦楚,說的往往是同一句話。

  一起的時候,你甜絲絲地問他:“你有沒有想我?”

  他微笑回你:“你說呢?我怎麼會沒有想你?”

  分手的時候,你流著淚問:“你有沒有想我?”

  有?沒有?有又怎樣?沒有又怎樣?是不是如果有的話,會沒那麼苦?

  三:《我和你的共振》

  有時候,你說不出為什麼喜歡一個人。

  他長得並不特別好看,他並不完美。然而,他把你完完全全吸引住了,因為他有靈魂。只有靈魂能觸動靈魂。

  有些人,也許出身大富之家,也許在世界一流大學畢業,也許儀表不凡,也許有一個光明燦爛的前途,也許擁有以上所有的優點,可是,你感受不到他的靈魂,他只有一個耀目的軀殼。

  另一些人,相信自己非常有內涵。他充分掌握潮流資訊,知道現在最流行的掌上電腦、數碼相機、名車,甚至最流行的球鞋。他知道什麼是好東西,隨時可以念出一串現代最有名的畫家、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和傢俱設計師的名字。

  可是,他不過是個資料收集員,沒有靈魂。

  靈魂是一個可能性、一種智慧。它也可以很簡單:就是兩個人的契合。為什麼你覺得甲有靈魂而乙沒有?因為甲的靈魂能與你的靈魂共振。

  當一根小提琴的琴絃被撥動時,會引起同一房間裡所有絃樂器的共振,即使這個振動微弱到肉耳根本聽不見,但是,最敏感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共振。

  當靈魂那根弦被撥動了,身體和愛也會共振。

  我們愛上的,是一個能撥動我們靈魂那根絃線的人。這種感覺太奧妙了,很難去解釋,以至我們只能說:“他有一種屬於靈魂的東西。”

  有一天,當你不再愛眼前人,也許是因為,靈魂那根弦已經斷了。

  四:《說三十分鐘吧》

  你約會遲到,大概要遲十五分鐘,那麼,你用電話通知對方時,倒不如說:“我也許要遲三十分鐘。”假如你老實的說:“我要遲十五分鐘。”那麼,即使你只是遲了十四分鐘,對方也會覺得已經等你很久了。可是,你說是三十分鐘,卻只是遲了十五分鐘,他會覺得你早到了,非常高興看見你。你已經早到了十五分鐘,他還怎麼好意思責怪你?

  你本來要三十分鐘才趕到,但你在十五分鐘之內已經到達,可見你多麼重視這個約會。如果他要怪你,便是他不近人情了。你唯一要冒的險,便是對方在電話那一頭聽到你說要遲三十分鐘時,他也許會不滿地說:“還要三十分鐘?”

  不要給對方太大的期望,也不要許諾一些甚麼。當你讓他失望,卻又很快給他一個驚喜,這樣,他會心悅誠服。

  即使你沒有,你也要設法讓他感到你努力不讓他失望。

  所以,聰明的人不會說:“我永遠愛你。”他們只會說:“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會努力。”

  那麼,即使他後來變心了,你也會原諒他,因為你相信他曾經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他一開始便說永遠愛你,後來卻做不到,你會認為他根本沒有努力去做。

  五:《騙人的魔法》

  每個小孩子都相信世上有魔法和神奇力量。我們小時候看的故事書和聽來的故事不都是這樣說的嗎?

  看到門關上了,只要高喊:“芝麻開門!”,門就會開啟。

  當我們過著困苦的日子時,我們以為,有一天,神仙會來獎賞我們。

  叮噹會在它的八寶袋裡掏出一件法寶,幫我們達成願望。

  我也許會拾到一根神仙棒,只要揮一揮神仙棒,功課便自動做完,考試也難不倒我,爸爸媽媽也不會再吵架。

  當我長大了,我會找到一位王子。

  不相信世上有魔法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孩子。

  然而,當我們長大了,我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神仙,也沒有神仙棒和一隻會法術的貓。打不開門的時候,只能去找鎖匠,而不是大叫“芝麻開門”。工作做不完,也不會有神仙代勞。

  小時候,大人為甚麼要讓我們相信世上有魔法呢?你知道嗎?後來當我們知道這一切都不是真的,我們多麼的失望?

  這些謊言影響了我們一輩子。終其一生,當我遭遇不如意時,我們仍然期待神仙帶著奇蹟降臨,雖然我們明知道不可能。

  六:《只肯向自己交代》

  朋友從加拿大回流。這天晚上到她家裡吃飯,第一次看到她的兩個女兒,一個八歲,一個六歲,十分可愛。姐姐漂亮,妹妹鬼馬。

  問她回來想找些甚麼工作,她說:“很想做一些正氣一點的工作。”

  她從前的圈子,薪水高,卻是現實、勢利、爾虞我詐的一個圈子。做了媽媽之後,她改變了。以後,自己做甚麼工作,也要為孩子設想。媽媽和爸爸的工作,該讓孩子感到光榮。不是金錢或地位帶來的榮譽,而是那份正氣。

  有了孩子,人生也會改變。

  那兩個小女孩可愛得不得了。我想,要是我家裡也有兩個小孩子整天蹦蹦跳跳,我的生活就完蛋了。

  每個人也有不同的選擇,很難說哪一種生活比較幸福,我只知道哪一種生活比較清靜。

  朋友說:“移民到外國幾年,舊同學都已經身居要職,我卻不是。”

  我說:“但你蠃了一段婚姻。”

  她蠃的,不單單是一段婚姻,還有兩個女兒,還有另一種人生。

  從前,當她埋頭苦幹的時候,哪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人生要向孩子交代?

  自私的我,只肯向自己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