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飛來峰詩詞鑑賞

  《登飛來峰這首詩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託壯懷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鑑賞,希望大家喜歡。

  《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註釋:

  【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千尋】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浮雲】浮雲: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緣 】因為。

  【最高層】:最高處。

  《登飛來峰》翻譯:

  飛來峰上聳立著極高的寶塔,

  我聽說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不怕會有浮雲遮住了遠望的視線,

  只因為人已經站在山的最高峰。

  《登飛來峰》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

  思想感情:

  這首古詩通過描寫 登飛來峰時的所見所感,深刻地表達了作者高瞻遠曙,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

  《登飛來峰》鑑賞: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從全詩看,“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飛來的高峰才能觸發得出;但無“聞說雞鳴見日升”作鋪墊,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飛來山上千尋塔”,才能用見日出聞天雞的故實;也只有在天外飛來的高峰見日出聞天雞,才能匯出不畏末俗亂真、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思緒條貫,勾連緊密;天衣無縫,一氣呵成;前後關照,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