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聖范蠡經商的故事介紹

  范蠡是我國的商聖,在經商之道上很有見解,頗有才能,本是勾踐身邊的謀士,輔佐其雪恥復國,成為一大功臣,後識時務為俊傑,棄官從商,走上以財濟眾的道路,為後人瞻仰。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范蠡在經商上頗有自己的見解,也正是因為他擁有獨特的經濟頭腦使其成功賺取萬貫錢財。范蠡發現在買賣的過程中,因為沒有計量之物,很多時候不能做到公平買賣,於是便產生了製造一種可以計量的工具。一天回家途中,范蠡發現一位農夫打水的方式,一邊用木樁豎立在井邊,一根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另一頭則吊著木桶,另一邊綁著石塊,這樣一上一下,既方便又省力。

  於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杆秤,利用吊盤、細繩和鵝卵石,還因此花了數個月思索出標記的東西,以此為計量單位,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還為了避免貪利的商人缺斤少兩,加上“福、祿、壽”的計量單位,以此來告誡他們,於是這個秤便流傳至今。

  且說糧食一直是最大的銷售市場,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糧食收穫的規律,根據每年的季節氣候來判斷產量,因此范蠡就在豐收之時大膽收進糧食,收進的糧食也不怕囤積,等待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就儘量拋售,也不怕沒有進貨機會。這樣一來范蠡不僅腰包大漲,也抑制了物價誇張浮動,使農民不被豐年和災年影響過大。

  陶朱公范蠡

  范蠡本是越王勾踐的左膀右臂,幫助他雪恥滅國之辱,成就霸業。因范蠡深知越王品性,故在成為復國一大功臣後,范蠡便請辭離去,以保性命。後范蠡因卓越的商業頭腦,成為史上的商聖,因定居於定陶,在這裡再一次發家致富,故有“陶朱公”之稱,後世人以“陶朱公”形容富甲之人。

  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典型人物,他前後三次散盡財物,或是救濟貧困的家人,或是給困苦的百姓,對於財物從不吝嗇,即使散盡錢財,憑藉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財物,成為富甲之人。

  且說范蠡從越國離開到了齊國,在這裡帶著家人進行苦耕勞作,不出數年便家財萬貫,成為名人,齊國人聽說范蠡精明的頭腦,便讓他出任齊國宰相,擁有很多財富。但沒出三年,范蠡因位居高位深感不安,便辭官而去,自己的財物均散給以前的鄰居們和需要幫助的人,帶著重要的財物而去。

  隨後范蠡便到了貿易中樞的地段定陶,范蠡對這裡考察了一番,認為是貿易的最佳地點,經濟繁榮、商業往來頻繁,是一個重要的商業通道,在這裡可以致富,於是范蠡便自稱“陶朱公”,在這裡范蠡發揮他先進的經濟之道,貿易流通十分謹慎,很看重時機,隨沒過多久便家財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