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經商的三個規律介紹
在《史記》裡面有兩個篇幅說到了范蠡這個人物,一篇是《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一篇是《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分別計數了范蠡三聚三散和退隱經商的故事!這三謀和三略指的是什麼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人謀》
用人要正,忠奸定興廢。大事要慎,妄託受大害。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處事宜靜,浮躁誤事多。言行宜和,和氣能生財。做事宜勤,懶惰百事廢。
《事謀》
用度宜儉,奢華財源敗。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貨期要準,馬虎失信用。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機。進貨要嚴,濫入貨價減。出納要謹,潦草差錯多。
《物謀》
優劣要清,混淆耗損大。存物要整,散漫難查點。價格要明,含糊多爭執。賒欠要審,濫出虧血本。帳目要清,糊塗弊端生。查帳要勤,懈怠滯本金。
《三略》包括《貨略》、《價略》、《市略》
積著之理,務完物,審貴賤,無息幣。
范蠡說的“三略”是聚財的原理,他歸納為三點務完物,審貴賤,無息幣。意思是說,貨物的品質要完美,要注意價格變化規律,莫要使貨幣停止流動。務完物是《貨略》的核心,他說“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審貴賤是《價略》的核心,價格問題頗為複雜。范蠡主要強調“論其有餘不足則貴賤之。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范蠡說的價格原理,就是貨物供求關係的有餘與不足;他指出了價格變化中物極必反的規律,“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經營商業的名言。《市略》講資本金營運策略。范蠡的“無息幣”就是說貨物、資金都要不停地迴圈,運轉。他說,如此“則幣欲其行如流水。”幣即錢,錢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匯。范蠡
在中國古代,由於政治形勢險惡,不少士人厭惡官場,躲避政治,以隱居保全自身。漢初張良助劉邦打敗項羽,及時隱退,“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避免了殺身之禍。陶淵明更是遠離政界後,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田園生活。不過,張良、陶淵明僅僅保全個人,追求的是個人的自由,而范蠡則是憑藉對社會、對人民的關愛之心,為經濟發展、商業繁榮作貢獻,為社會獻愛心,他的胸懷更寬廣,思想境界更高尚!唐代詩人汪遵有一首《五湖》詩,對范蠡大加讚揚“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作為一代商聖,范蠡的經營思想非常豐富,對於我們今天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經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范蠡經商之道
范蠡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名士,為春秋末期的著名人物,不僅是因為他在勾踐身邊數十年輔助他雪恥復國,更可貴的是范蠡懂得及時退出時政,離開朝政務農經商,為商業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成為民間的“文財神”,為後人瞻仰。
要說范蠡經商的路途中曾幾度成為富商,而且為人慷慨大方,錢財乃散盡去支助貧窮的遠房親戚或者困苦的兄弟百姓。他能成為商聖是因為他有著自己一套的商業理論和先進的經濟思想。
第一個是范蠡認為要任用賢人且要掌握當下的商品行情,把握好時機,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加上季節的判定,提供市場最需要的東西。千萬不可讓消費者等待你的貨物,這樣永遠慢市場一步,要準備他人想不到的東西,佔領市場的最高點。
第二個是要懂得掌握“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規律,可以將當下不需要的東西低價收購,再進行加工,成為消費者需要的物品,可謂是低成本製作,又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三個便是范蠡十分重視的一點,要講究誠信買賣,范蠡追求的是薄利多銷而非暴利買賣,平價的市場才能一直吸引消費者。而且一定要注重物品的質量問題,不可存在僥倖心理,建立消費者對自己貨物的信任度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點則是要因地制宜,選擇良好的商業地點,正如范蠡最後選擇了定陶,這樣一個貨物流通四通八達之地,很好的發展了各方面的經營。
第五點范蠡不怕艱辛,帶動家人一起奮鬥,還將所得財物分給很多需要幫助的家人和百姓,是為當時的慈善家,有良好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