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的發音是什麼

  孫臏,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孫臏,臏讀bin,第四聲。這個臏的意義,髕骨就是膝蓋骨,在膝蓋中間被肌鍵肉包裹的一塊骨頭,形狀為略呈三角形,整個骨頭的尖端向下。臏字在古代,是特指一種酷刑,就是剜掉犯人的膝蓋骨。

  在歷代的史書文獻中都有提到這種酷刑,看來,這種刑罰在古代的普及率還很高。漢代的史書《漢書》中的有刑罰的集合,還講到髕罰之刑,古今流傳,而同為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也是受到這類以殘害身體五肢的刑罰,這類刑罰不僅讓身體受到物理疼痛折磨,更難受的是對人格尊嚴的侮辱,能用到這種刑罰的犯人也和普通犯人不同。

  孫臏的原名已經不可考,後世推測,也許就是因為孫臏受到了臏刑才叫孫臏的吧,那他沒受到臏刑前叫什麼,不得而知,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的師父鬼谷子先生在孫臏下山去魏國效力時,推算出孫臏日後會有劫難,為他改名去禍,就把他的原名改為孫臏了。

  現在的人們一提孫臏,腦子裡浮現的就是他的傳奇勵志故事,被同門師兄龐涓陷害,受臏刑之苦,一生揹負身體殘疾的恥辱陰影,但是他沒有被擊倒,最後逃到齊國不但得到重用,還率領齊國大軍滅了魏國,讓龐涓身中萬箭,終於報得大仇,這個故事就是孫臏的標籤,一提到他就想到這,孫臏應該沒有想到他的人生經歷會如此激勵後世,即使過了千年,這樣的故事讀起來,還是這樣鼓舞人心,現在的語文課本還有用這個故事教育孩子們。

  孫臏名言有哪些

  孫臏,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生卒年月不詳,生活於春秋戰國末期,他的著作《孫臏兵法》享譽世界,裡面有非常多的名句,即使放到現在,也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最有名的莫過於這句“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從這演化的。孫臏把戰爭的要點都濃縮在這一句句名言裡,短小卻含義深重。戰爭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即使沒有達到三者合一,而戰爭最後勝利了,這個戰爭結果也是有缺憾的。後世根據這個名言,借鑑了很多的戰爭例項,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在考慮到地利,人和後,只欠天時,就是那句著名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是這句話另一種演繹。

  “夫賞者,所以喜眾,令士忘死也,罰者,所以正亂,令民畏上也”這句也很出名,對戰爭的參與者士兵大眾要進行激勵,有賞有罰,只有有犒賞才會令士兵奮勇殺敵,鼓舞士氣,而光賞不罰,也不對,這樣會縱容士兵,賞罰有度才是合理的方法,這對後世的軍隊治理影響深遠,為軍隊建設提供了行為準則。

  合軍聚眾,務在激氣。復徙合軍,務在治兵利氣。臨境近敵,務在厲氣。戰日有期,務在斷氣。今日將餞,務在延氣。這句名言,就軍隊在戰爭環境下,各個具體情景,軍隊的指揮官要有區別,有針對性的鼓舞士兵,這句名言,就是孫臏的經驗之談,非常具有實操性。

  孫臏安葬在哪裡

  孫臏,原名孫賓,傳說是當日出關時,老師鬼谷子推算孫賓日後有難,將他改名為孫臏。也有說是因為受到同窗龐涓的嫉妒,陰謀暗算,使他遭受臏刑,因此而被後人稱為孫臏,這兩種說法的真實性都已不可考證。

  但不管孫臏的原名是什麼,都不影響他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帶給後世的影響。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軍事理論著作,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孫臏生年卒年不詳,歷史可考的,只知道他出生在今山東省陽谷縣和菏澤市縣北一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而且因為他的軍事理論很具實用主義,得到後世諸朝代當權者的推崇,被唐朝,宋朝的統治者認為配享宗廟,可見他的軍事理論研究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考證班固和曾鞏編寫的史書《漢書》《戰國策序》,可以從中看出,孫臏的晚年不得善終,但是他的墓在1990年的山東省菏澤鄄城縣被發現,就位於箕山鎮孫花園村東北500米的向陽河東岸,這個墓當然不是戰國時期的那個第一個墓室,經過後世多少的修繕保護,這次發現的是明代嘉靖年間的重修的,根據出土的墓碑可考,墓碑上刻有“臏墓址深邃”,後經孫世後人重建,整個墓室佔地600餘平方米,外露部分墓丘直徑4米,封土高有3米,現在是當地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當地的孫系族人的保護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