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謀人在哪個地區發現

  元謀人在1965年被發現於雲南省元謀盆地,元謀人化石的發現為我們研究人類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最早的元謀人化石,是幾位年輕的地質工作者在1965年五一節下午發現的。

  那天,幾位在雲南省元謀盆地進行地質調查的年輕的地質工作者,得到當地一位牧牛老人的指點,來到那蚌村以西約1公里的山溝裡尋找化石。約下午5點,其中一人在一個土包下發現了雲南馬的化石,隨後又發現了兩顆人類的門齒,後面的這一發現使這群年輕人激動不已,他們高興得又唱又跳,舉起隨身攜帶的水壺,以水代酒,水壺相碰,慶賀這一令人振奮的發現。

  經專家研究,這二顆牙齒屬同一成年人的內側門齒,距今約170萬年。科學家命名這一人類為"元謀直立人"簡稱 "元謀人"。

  二十多年後的1986年和1988年,在這裡又有了新的重大發現。這些新發現為人類的演化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化石資料。

  1986年10月底,元謀縣物茂中學初一學生、彝族姑娘李自秀在當地的豹子洞溝發現了重要化石。她和她的舅舅一起,將 80公斤重的化石扛到昆明,交給了雲南省地質礦產研究所的江能人工程師,江能人當即從化石中挑出了一顆人類牙齒,經考證,這顆牙齒距今約210萬年,專家將這一人類命名為 "東方人"。兩年後的1988年,人們又在元謀縣小河村地區的蝴蝶樑子出土了比"東方人"更早的人類化石,距今約270萬年。化石中有一段左股骨,比現代人的略粗,從這段股骨可判斷,當時的人類己能直立行走。專家將這一人類命名為"蝴蝶臘瑪古猿",認為"蝴蝶臘瑪古猿"是東方人的直系祖先。這個結論將中華民族史推前了100萬年。

  我國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地區,是我國迄今所知最早的人類發展、演化的重要地區。考古學家還認為,"元謀人"北上越過金沙江,到甘肅、青海成為古羌戎人,繼續往東北越過白令海峽迸人美洲,成為印第安人的祖先。

  簡單的說就是 在雲南省元謀盆地。

  知識拓展:

  牙齒化石

  元謀人的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同一成年人個體。其石化程度深,顏色灰白,有裂紋幾處。

  對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研究發現,其齒冠儲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呈鏟形,切緣部分較為擴張,脣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

  元謀人門齒的特點有:齒冠基部腫厚,末端擴充套件,略呈三角形。舌面底結節凸起,有發達的鏟形齒窩。齒冠舌面中部的凹面粗糙,中央的指狀突很長,指狀突集中排列在靠近外側的半面。

  元謀人左側門齒長11.4毫米,寬8.1毫米,高11.2毫米。右側門齒長11.5毫米,寬8.6毫米,高11.1毫米。其切割緣在生前有磨耗。

  遺址發現

  遺址

  元謀盆地位於金沙江邊的崇山峻嶺之間,氣候乾燥炎熱,是滇中地區著名的"熱壩"。1965年5月初,地質工作者錢方、浦慶餘一行,在元謀大那烏村盆地上那蚌村後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發掘出左、右中門齒各一枚,屬青年男性,形態特徵與北京人相似,時代比北京人更早。經地磁儀器科學手段側定,這兩顆牙齒化石為距今170萬年的原始人類所有,屬直立人種中的一個新亞種——直立人元謀新亞種。元謀人的發現,對於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伴隨元謀人牙齒出土的,還有17件石製品,經研究鑑別,屬舊石器,其型別包括尖狀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在同一地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燒焦的骨頭,並且在有炭屑的地方都伴有動物化石,屬共生哺乳動物化石,有40餘種,距今170萬年,是中國乃至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這就說明,元謀人不僅會使用自己製造的工具從事獰獵及採集活動,而且還學會用火,用火烤食他們所獲取的獵物,開始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元謀人早於“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

猜你感興趣: